第13章 這個世界是錯的(1 / 1)

江東霸王 來摸魚了 4279 字 2024-03-17

如寰姐姐所說,在校場之中,孫策是要跟著剿匪,但是偏偏孫堅就是不同意,孫策急了。   他可是記得吳老先生所說。   要在軍隊樹立威信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軍隊所有人麵前展現自己,在鐵與火之中,錘煉知行合一。   隻看不練假把戲,都是紙上談兵。   孫策立誌要做一個霸王,豈能夠做假把戲,他不想做趙括紙上談兵,也不想做西楚霸王自負自傲。   他要知行合一。   這可急死了孫堅,這寶貝兒子才四歲,要跟著剿匪,這不是胡鬧麼?   然後,孫策心中一急,就直接要和孫堅決鬥剛學會的騎射,畢竟四歲。   不過為了公平起見,孫策提議要使用一樣的弓箭。   他很雞賊,八九鬥的弓,最多射出七十步左右,再遠就沒有準頭了,在八十步外,孫策就射了幾次,但是都脫離了瞄準區域。   孫堅在這麼多人麵前也是下不來臺答應下來。   隻是一比試起來,孫堅就丟臉了。   八九鬥的弓,孫策三箭齊發,都能命中七十步外的楊樹,好家夥,這是猛獸吧。   孫堅驚了。   頭皮發麻。   想要比過孫策,就要在八十步外射箭,還要三箭齊發,若是三石之弓,孫堅也能在百步外。   但是約定了八九鬥的弓,這弓力的上限就在這呢。   “父親,承讓承讓。”孫策下馬臉上帶著笑容拱手。   孫堅嘴角抽動,這麼多人麵前,若是對四歲孩童言而無信也不好,孫堅隻能夠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最後,孫策成功的博取了一個圍剿流賊的資格。   “小公子,到時候打起來,你就在我身後,千萬不要亂跑。”   照顧看護孫策的任務,有落到了韓進的身上。   韓進隻能夠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心裡麵打定主意,自己死了,也不能讓小公子出現意外,不然愧對孫堅的栽培和信任。   明明是一夥小盜賊,韓進卻感覺亞歷山大。   孫策自然是連連點頭稱是。   吳老先生趕來的時候,孫策已經找到了校場裡麵,一桿足有三尺八寸的兵器。   孫堅的兵器有很多,酷愛使用古澱刀,但是對於刀劍什麼的,孫策興趣不大,卻極為喜愛霸王槍。   就是這長度太高,看起來孫策也就是剛到這霸王槍的一半。   要不是騎在戰馬上,孫策還真施展不開。   所以,吳老先生來了後,就看到了這麼一幕。   孫策騎在一匹戰馬上,手裡拿著一桿比他高一半的霸王槍,肩上還背著弓箭。   “胡鬧啊!”吳老先生胡子亂抖。   四歲孩童去剿匪,這不是胡鬧麼。   還沒有兵器高,拿著兵器去剿匪?   “老先生,您說的知行合一,昨日策學了一字長蛇陣,正巧無地施展,今日就來了機會。”   孫策的回答,令吳老先生瞠目結舌,說的好像有道理,但是吳老先生為什麼感覺不對勁呢?   這可是他的神童學生。   要說,吳老先生有名有利,曾經為博士祭酒,官職並不低,若是當初稍微外放一下,起碼也是一個郡守的位置,但就這樣,吳老先生年歲已大,隻想要告老還鄉。   本想要安享晚年,出現了孫策這個神童,千裡迢迢過來後,大為震驚,隨後便數年時間,長年累月在這裡,對孫策悉心教導。   他連太守都不想做,金銀珠寶豈能夠輕易打動他,說到底還是看重孫策,若是孫策出事了,那可真是一番心血付之東流。   這輩子,將再也見不到如此天賦之人。   一旁的孫堅略微差異,這小子,竟然還學了一字長蛇陣。   雖然今天吃了癟,但這確實是孫策能力強大的體現,孫堅輸了心裡麵也高興,就是剿匪有點危險,孫堅擔心。   後來想了想,盜賊不多。   “老先生,賊寇也就百餘人,我出動了五百餘精銳,不會有任何危險,就當磨煉一下也好。”孫堅到了此刻,反而是支持的態度了。   學而知之。   活學活用。   孫堅就忍不住心中一動,因為孫策某種程度也沒說錯,如果說,讓孫策從小就開始,一邊學習軍火戰陣,一邊剿匪,活學活用。   未來,文能安邦定國,武能統帥大軍,文武兼備,且還能沖鋒陷陣的全能之才。   他老孫家,如何不能崛起?   吳老先生緊皺眉頭:“可萬萬看護好策兒。”   “自當如此。”孫堅保證。   接著,出了孫策之外,孫賁也在最後來了。   趕來後,孫賁看到孫策,還滿臉詫異。   “策弟,你怎麼也來了?”孫賁大為吃驚,孫策可是僅僅四歲啊!   “大哥,你能剿匪,弟自然也能。”孫策卻扛著霸王槍,絲毫不感覺到疲憊,臉上多少帶著點炫耀。   孫賁差點吐了,他已經十多歲了,且生長的極快,力量也不小,讀書不成,去剿匪也是磨煉。   孫策這小子就不同了。   這可是正宗的知識性人才,況且才四歲,跑去剿匪?   蓑草溝距離縣城不近。   第一次,騎著戰馬,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走在城內,孫策豪情萬丈。   但是出了縣丞,看著滿地的荒野,孫策滿臉好奇:“父親,此處大片饑荒,何不種植?”   城外,大片大片的荒地無人種植。   不,倒是也有一部分,一小片一小片被開采出來的。   但是城池外,道路上時不時能看到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流民走過。   孫策甚是奇怪,為什麼這麼多荒地就算是挨餓也不種?   孫堅很有耐心:“盱眙縣收成其實不錯,淮河流過,凡臨近淮河兩岸皆為良田,除了有些時候發洪水之外,大部分時候收成還是不錯的,不過,這些良田被世家壟斷,百姓種植在這些荒嶺山丘,遭遇旱季顆粒無收,就會雪上加霜。”   孫策恍然大悟。   他對世家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概念。   那就是世家是掠奪的象征,這個印象並不好,雖然吳老先生對孫策教導多提世家的必要性。   但是孫策常常想,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世家,是不是所有人就不用挨餓了?   吳老先生卻又一直教導著,世家是時代催生出來的必需品,沒有世家,就沒有皇權,沒有皇權就沒有文明製度。   那麼世家究竟是什麼?   是必需品還是毒瘤呢?   理念的碰撞,世家與百姓的矛盾,在四歲的孫策腦海中不斷旋轉碰撞著。   那麼他們孫家為了成為世家如此努力,又是為了什麼呢?   為了奴役百姓麼?   百姓那麼可憐,為什麼要奴役他們?   “錯的不是百姓,錯的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