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提到的經紀公司,在規模上算是能排在前三,雖然有了一定的規模,但這一領域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他們麵對的不僅是傳統領域的競爭,還麵臨時代的競爭。 人類社會在各個領域都是金字塔型分布的,時代在發展,但這一結構的本質沒變。 財富按金字塔結構分布。 各種資源按金字塔結構分布。 其實,人的注意力也是按金字塔結構分布的。 總是有極少數人站在塔尖,吸引了絕大多數的注意力。 經紀公司本質做得就是這個生意。 要通過吸引公眾的注意力賺錢。 不同的是,他們更多的時候是站在了幕後。 時代讓所有人都有了展示的機會,但這隻是提高了金字塔的基座而已。 整個結構還是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要吸引公眾的注意力,是個不小的生意。 人隻是站在舞臺前的演員,每一次表演的後麵,都有多方資源的整合,我們可以給這個背後的資源起一個總的名字,就叫資本。 資本是這個生意後麵的操作手,這和其他生意沒有太大的區別。 經紀公司的老板叫宋之見。 他最初隻是有一家傳統的小經紀公司,為影視公司提供演員和歌手,做最最傳統的經紀業務。 後來他抓住了自媒體爆發的機會。 自媒體讓每個人都能走上舞臺。但是多元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大的局限,每個人又局限在自己的一點點光芒之中。 他看到了這一點,開始設計他的計劃。 很多自媒體人是先天不足的,比如隻有一個角度拿的出手來。換個角度,出來的效果就無法吸引流量了。有的隻能在特定的場景下展示自己,換到更大的舞臺就力不從心了。 雖然這種碎片化的供應有利於廣泛的傳播,但是這類內容的生命周期會比較的短。 宋之見看到了這一點,同時他也靈光乍現的想到了解決方案。 * 碎片是現實,是客觀的。 同時資源又是豐富的,這個時代世界上充斥著各種可以交易的資源。 資源是可以整合的。單獨的碎片發的光小而短。何不將各種資源整合在一起。 整合之後,這些內容就可以登上更大的舞臺,獲得更多的關注,帶來更多的利益。 * 舉個例子。一個歌手,如果僅僅在自己的鏡頭下,或者在自己熟悉的空間,熟悉的舞臺,比如酒吧。那他的流量是有上限的。 一個樂手,如果僅僅展示自己擅長的樂器,同樣他的上限也很快會達到。 兩人合在一起呢? 效果肯定會更好。 如果再加入元素呢,跨度大一些的,比如藝術家、電子藝術家、設計師、各種類型的設計師、甚至是工程師、演員。 開始,他隻是小規模的整合,效果很好。 然後他的整合力度越來越大,跨度也越來越大,各個領域的資源他都想辦法有機自然的搭配到一起。 就這樣,他在內容領域創造了很多熱點,有很多也成為了經典。 同時宋之見也沒有放棄老本行,還是培養很多有潛質的新人,給他們舞臺,給他們機會。 當然,也通過他們賺錢。 * 就這樣,他的經紀公司很快就發展壯大。成了排名前三的經紀公司。 * 他有兩名得力乾將。前麵提到過這兩個人。 其中一個善於整合資源,叫張希,是個中年男人。 另一個善於挖掘培養人才,叫李彤彤,是個中年女人。 這次的月球之子項目確實跳到了經紀公司的舒適圈外麵,而且還跳出很遠。 以前他們也和一些專業人士合作,比如設計師,哪怕是汽車設計師、建築設計師,他們多少還有和公眾接觸和對話的意願。即使是他們接觸的工程師,也是有麵對公眾的需求。 但是這些科學實驗工作者。他們接觸媒體完全是被動的,隻有上麵要求項目要被公開,他們才勉強配合媒體做一下公開的準備。 所以,對於他們來說,開展跟進這個項目還是挺難的。因為他們都不擅長。 宋之見還是很堅持的。他知道居安思危的道理。他知道時代變化快,時代在淘汰人時,往往不給人準備的機會。 而在最安逸的時刻,是最危險的。他們現在業務穩定,可在他看來這是危險的到來。 他已經意識到新一輪的革新在朝他們走來了。 如果不去主動尋求改變,在改變中找機會,那被動改變時,他們可能會被沖擊的比較慘。 這時的他們已經不是原來幾個人的小公司了,他們有不小的規模,為了維持公司的運轉,成本開銷不小。 如果他們在找到新方向之前被時代的沖擊波沖擊,他們的生存和維係將是個問題。 “你這邊跟進的怎麼樣了?”宋之見問張希。 “現在開始選三千人名單,都是人工智能遠程選拔的。具體信息不對外公開。” “要多久?”宋問他。 “兩個月還是要的。畢竟人數不少,每一個報名者的問答時間也不算短。人工智能同時麵對的報名者也是有限的。” “行,繼續跟進吧。記得把人工智能提問的具體問題弄一份,以後會有用的。” “好的。” “彤彤、你這邊呢?”宋之見問李彤彤。 “最後參與評選的評委名單早就拿到了。不止最後參與的,我把整個過程參與的評委名單都拿到了。就算最後他們抽簽組成評審委員會,我們也第一時間能和他們建立聯係。”李彤彤回答。 “那現在開始建立聯係了嗎?畢竟是人和人交流,不能太生硬,要有前期鋪墊。”宋既是詢問,又是囑咐。從語氣上,他對李彤彤的關愛就聽的出來。沒辦法,雖然李彤彤人近中年,但對於宋之見來說,她還年輕。 李彤彤能走到今天和她的綜合能力,也可以說是綜合魅力是分不開的。 老板既然用她的魅力搞定別人,那她用自己的魅力搞定老板也是必然。 大家也清楚,不過也都沒什麼意見。 “放心吧宋總。我早就開始和他們建立聯係了。雖然和他們溝通有些不一樣,但大部分都還是能溝通的。” “是嗎?大部分。”宋之見聽到了潛臺詞。 “有些人,但不是很多,確實沒法溝通。我想,既然他們對我們這樣,那對我們的對手也肯定一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所以,我想,我們也不用太擔心。就當他們中立好了。” “確定不是對手先下手了?”宋有他自己的擔心。 “肯定不是,我見過他們幾乎每一個人,他們就是老派思路,搞科學的,有點高傲,清高,其實是自己和社會格格不入。放心吧。我能把握好。其他很多人對我們印象都不錯的。我們已經建立聯係了。” ”對了,等人選出來後。你們是怎麼計劃的。”宋問他們兩個。 “到三百人名單出來時我們和他們所有願意簽約的簽。”李彤彤說。 “三百太多了,到一百時就來的及。總不能就拿張紙和他們簽吧,現在誰不現實。我們也要控製成本不是。”張希。 “這個時候成本總歸是最小的,到時被別人搶先,我們收益是零,再小的成本也是最大。”李彤彤說。 “我們跟緊點就行了。看把你嚇的,對手沒我們反應快。”張希反駁。 “宋總。”李彤彤看宋之見。 “那老板決定,怎麼定我怎麼執行。”張希也看宋之見。 “行了,你們回去在考慮考慮,我也想想。不是要兩個月三千人名單才能出來嗎?三千人名單出來再定也來得及。” * 張希低估了他們的對手。 他們的對手是國內最大的經紀公司。 他們的對手在做同樣的準備。他們已經設立了項目小組。他們做出了差不多的布置。不同的是他們在他們的目標裡增加了兩個名字。 一個是張希。 一個是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