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廚師(1 / 1)

蔡平今年三十一歲。   可以說他是個廚師,但又不完全準確。   因為他家的餐廳遍布了全國,甚至海外也有分店。   他家的餐飲產業早就企業化管理了,有專業的人幫忙打理和發展。   蔡平的他爸爸,喜歡研究食物,喜歡做菜。   即使他餐飲集團已經成了大企業,他們還是保持著廚師的本色,每天在老店裡研究如何把食物烹飪成美味的菜肴。   “平啊,別忘了,爸爸就是廚師,當初是,現在也是。隻要這家店搞好了,我們發展多大都壓得住。”   “不管生意做得多大,這行當說到底就是讓人們吃的舒服,讓人們吃出食物的鮮美。這一點要是做不到,鋪的再大都是海市蜃樓。”   蔡平從小生活的沒壓力。他喜歡整天跟著爸爸,漸漸的也認同了他們家的生意,蔡平也耳濡目染的喜歡上了烹飪。   他經常半夜裡就起來,跟著爸爸去碼頭選剛上岸的海貨。   每次回來他都有滿載而歸的成就感,好像這些海鮮是他們打撈上來的一樣。      餐飲做到了他們的程度,日子過的是非常充實的。   雖說爸爸把親自下廚看得很重,但也不是天天守著廚房。他的心思更多是尋找新鮮的食材,挖掘整理傳統的烹飪手法,讓這些手法更加適合時代,或者說是將他們現代化。   蔡平也自然從小就跟著爸爸,踏著季節的節奏,跟著食材的生長周期,天南海北的四處尋訪。他們尋訪美味,尋訪傳統烹飪手法,尋訪食物對人生的意義。      他們家的菜可以說是融合菜,或者說是當代菜。   以前餐飲企業還是以不同的菜係為基礎發展自己的特色。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人口的流通和融合,大家的口味越來越趨於一致,那就是當代化,現代化,時尚化。   蔡家發現了這一特點,所以他們弱化了餐廳的地方特色。而是突出了餐廳的時代特色。   這在當時是一招險棋。   大家都不看好他們。   “你們又不是搞快餐,要後廚現炒,沒個特色廚師都不知怎麼請。”   “那我就自己來。”蔡爸爸真的親自掌起了勺。   沒想到,這一開火就真的火了,還一發不可收拾。   “這家店好,不用糾結,他們各個菜係的經典菜都有,還做的不錯。這多省事,省著挑來挑去的。”   大家都給了很好的反饋。   *   蔡平到了談戀愛的年紀時並沒有什麼顧忌和束縛。   但是他一直沒有正式和那個女孩交往。   “城裡的女孩,都差不多。成長背景差不多,想法差不多,甚至長的都差不多。”   “都是中央廚房出來的是吧。”爸爸和他開玩笑,他們父子關係和諧,可以說無話不說。   “反正沒特色。”   “是不是還忘不了雲南那個姑娘啊。那個原生態對吧。”   “爸。”   “是就是嘛,大小夥子,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你去吧,順便帶點鬆茸回來。”   *   去年他們去雲南收鬆茸。   要想收到A級的鬆茸還是要花些功夫的。   為此他們三月底就動身了。   到了香格裡拉,找到了采集鬆茸的農戶,等著鬆茸成熟的季節到來。   當然,這不是他們唯一的目的,他們也希望在這野生菌類的王國,找到些靈感,找到些新的東西。      高原稀薄的空氣讓他們體會到了不一樣的人生。   緩慢,純凈,放鬆。   這的食物也好,都是天然的味道。   這的女孩,女孩,女孩也不大一樣。   蔡平看著眼前比他年紀略小的女孩,眼裡露出柔軟的、愛慕的光。   他們要和這家人家合作,其實就是希望他們多賣他們些A級的、好的鬆茸。   這家人很富裕,這種富裕和城裡的富裕不一樣。   除了生活上的各種條件和城市沒有區別外,他們的富裕在於他們有更廣闊的天空,更自然的景色,更好的生態環境。   當然這也和價值觀相聯係了,如果認同原生態的環境好的,那自然這裡很好,如果不認同,那還是城裡好。   蔡平沒有想這麼多,他認同的是眼前的姑娘。他從小就跟著爸爸到處開拓視野,自然不會狹隘的認定哪裡好,哪裡不好,好壞一定是相對的,是不同立場的評價。   目前在他看來,哪兒都沒有這兒好,因為這個姑娘好。      “我不喜歡城市,讀書時呆過,太吵了,人也多。我姐姐現在就在城市生活,她總叫我去,我才不去呢。”姑娘說。   “我喜歡這兒,這是挺好的。”蔡平坐在她的身邊。   ”那你留下啦。”姑娘笑著邀請。   “好是好,就是時間久了有些,有些喘不過氣。”   “你個日膿包。”姑娘笑著說。   “什麼?”   “你個笨蛋了。”      兩人去林子裡采蘑菇。   “笨蛋,你可不要亂采,好多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的。會死的。”   “這種呢?”蔡平問她。   “這種死不了,但是會產生幻覺的。”   “喂,不能吃的,你怎麼吃了。快吐出來。”   姑娘急忙過來掰開蔡平的嘴。這時,蔡平順勢抱住了姑娘,親到了她的嘴上。他並沒有吃下蘑菇。   姑娘剛開始被嚇了一跳,但是馬上就安靜了,也沒有推開蔡平。   “壞死了你。”兩人分開後,姑娘生氣。   “哦,剛才不是幻覺嗎?”   “討厭,油嘴滑舌的,幻覺個頭啊。”      等蔡平他們要離開時,姑娘對他已經依依不舍了。   當然,蔡平也是不忍離去。   但是,他們沒有更大的動力驅動讓其中一方離開原來生活的軌跡。   蔡平沒有理由留在這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姑娘也不會跟著他去她不喜歡的城市。      一年後,爸爸看出了他的心事,鼓勵他。   “一年了還沒忘,說明你們有緣。去吧,這次我就不去了。你自己去,順便買點鬆茸。”   “順便,鬆茸成順便了。”   “去年是專門去買鬆茸,今年不是。好好勸勸姑娘,把她說服,帶回來,看你本事了。”   “她不喜歡城市。”   “那你留在那兒。怎麼婆婆媽媽的,連個姑娘都搞不定,將來生意能做好?”      蔡平鎩羽而歸。   “嫁人了,上個月嫁人了。”   “緣分不到吧,孩子。有些時候機會就是稍瞬即逝的,人生其他方麵也是一樣。以後人跟著心走,下次別錯過了。”      直到報名參加月亮之子時,三十一歲的蔡平還是沒有遇到合適的,讓他心動的姑娘。   “你去吧,你在缺氧的地方容易動心。在缺重力的地方應該也容易。”爸爸說。   “這像當爹的說的話嗎?”   “事實如此,太充裕了人就沒動力了,你現在的環境什麼都不缺,沒動力。”   “總教育我,我都這麼大了。”   “還有件事。月亮上的人會越來越多,對吧。”   “對。”   “他們吃的呢?”   “吃的。”   “肯定不好嘛。哪有下麵先做的好。”   “怎麼,你要開分店嗎?”   “早晚的事,你去了解了解,我們要有未來思維。不遠的將來,也許需求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