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經網友的推薦之書《故事》在網上購買了此書,見到了這本書後,很是認真的看了幾個小時,直接的說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影視迷,更多的影片作者不僅是看了幾次,估計是很多次了,甚至影片上映後的多少分鐘出現了什麼樣的情節都可以說出了,可想而知能說是觀看一次嗎?可是這樣的說裡麵的影視劇多數是國外的產物,我本人說根本是沒看過的,簡直是不知所錯,如同鴨子聽雷,看書上的一行行的字沒什麼感覺而言,是海市蜃樓?可是;又沒看到實景。看著書上的字,去異想天開,等於是閉門造車,無法去想,說看了這本書可以提升寫作的水平,以我個人之感受,我是半點寫作水平沒有提上來,我看了這本書的第二天,這本書就成了我的床頭和床尾之書了,有閑於的時間就看幾頁,看了此書的受益隻能我提高了個人的閱讀能力,再無收獲,止增笑耳。 《故事》一書,說是讀後感,書上沒有列舉什麼感受,說此書的作者是影視劇的作者可其人還不是作者,隻能說是觀後影視劇後的參照劇中情節而扒皮的寫照,話說的再白些就是對影視劇的景幕的抄襲,描述影視的情節如同癡人說夢,令人費解的是難以理解,羅列出的外國影片可以說是很多人沒有一部一部的觀看的,憑作者的想象讓讀者去細思極恐的推敲。奇思妙想也是無濟於事。 《故事》裡的內容以及寫作方式與當今的網絡小說也不挨邊的,其寫作方式是根據影片的故事情節寫出來的,今天的網絡小說是平作者的想象力作出來的,不是參閱某書籍生搬硬套模仿寫出來的,豈不是千篇一律了嗎。慚愧的是我不是在批評此書的作者,也不是無的放矢在攻擊本書的作者,隻是說出我本心的真心感受,《故事》之書我隻看到第452頁,這本就是結束了,看到466頁就是對作者的過於尊敬了,467頁到485頁我一頁沒看。487頁更是沒必要去看了。 《故事》這本書外觀上看是一本很厚的書籍,裡麵的空白之頁也占了篇幅,也有幾字一頁篇幅,有影片的場景對白,我不知道導演看了是什麼感受,但是我明確的說我不是導演,我隻是一位農民工,我熟悉的人也沒有做導演的,我深度的懷疑這本書是為導演而出的書,還是書籍的作者是導演,以我之見,網絡寫手沒必要花費時間去閱讀本書,閱讀後對閱讀能力是有所提高,再沒什麼受益之處,說提升網絡寫作簡直是對牛彈琴。 我再想《故事》能和魯迅的作品相比嘛,能和魏巍的報告文學《誰是做可愛的人》相比嘛,能和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相比嘛,能和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相比嘛,不能。 《故事》一書,沒有向網上所傳說的那麼神乎其神,隻不過是一個國外的影迷,對影片銀幕出現的情節的勾畫與描述,也說是抄襲。對於我來說,隻是提高了我的閱讀水平。我時間是花費出去了。 綜上所述;是我個人對《故事》一書的讀後感言,我隻能是代表我自己,我的言行影響不了另外的人。希望歡迎有閱讀過此書的讀者和我交換一下感觸。 碼字2014年3月1日中午 發布2014年3月1日13時44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