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風箏(1 / 1)

呂布問魏續、秦宜祿道:   “汝二人新出重圍,尚能戰否?”   二人齊道:   “能!”   呂布點頭,道:   “既如此,吾當兵分五路。   成廉!魏越!”   “在!”   呂布命道:   “汝二人各統騎兵兩什,一左一右,繞敵北陣,環馳而射之。   敵若不動,則反復以弓箭斃其性命。   敵若憤而出擊,則撥馬退走,恒與其保持百步之遙。   彼躁進而求戰不能,久之,必退。   敵退,則汝等銜尾疾追,弓矢刀矛,酌情選用,必以大量殺傷為要。   汝等明吾言否?”   成廉、魏越齊道:   “吾等明白,君侯勿憂!”   二將點兵出發,不提。   呂布又道:   “魏續!秦宜祿!”   “在!”   呂布命道:   “汝二人亦各統騎兵兩什,一左一後,繞擊敵之南陣。   作戰之法,與成、魏二將略同。   汝等可有疑義?”   魏續、秦宜祿齊道:   “吾等明悉,君侯勿慮!”   說罷,二將亦點兵出發。   四將走後,呂布吩咐突圍而出的士兵,看守戰馬,保管武器。   而後,他自統餘下的兩什騎兵,自西北向東南,繞過敵南陣西南角,朝其陣後馳去。   那裡有一條小河,名為山桑溝,距敵之南陣約有兩裡。   自高遷亭到下相縣,其為必經之地。   溝雖寬不過丈,卻無法徒涉而過。   一旦淮南兵潰逃,此溝就是無法逾越的天塹。   呂布早在出發前,就已留心此地。   若能堵住這裡,則高遷亭勢必成為獵殺淮南兵的圍場。   更何況,溝兩岸地勢較高,桑榆成列。   攀至樹梢,可縱覽戰場全局,便於指揮。   不過,橋蕤畢竟乃淮南名將,焉能不知此溝之重要?   他早已在水溝兩岸各布置了一隊士卒,負責看守溝上的三座橋梁。   呂布領兵到時,這些士卒早已結成陣勢,攔住去路。   奈何,他們根本不是並州鐵騎的對手。   幾番騎射,一輪沖陣,全部命喪黃泉。   呂布甩鞍離蹬,跳下戰馬,吩咐士兵破壞橋梁,而後擇一高達十餘丈的榆樹,攀而上之。   他在一三叉樹梢上坐定,放眼北望。   隻見四股騎兵,宛如四條遊龍,兩兩相對,死死纏繞著敵陣。   戰馬疾馳,激起漫天黃塵滾滾,浩浩蕩蕩,彌漫四野。   騎士奮擊,觸發遍野驚聲慘叫,淒淒厲厲,充斥八方。   並州鐵騎完美地貫徹了風箏戰術。   他們用機動性和高超的騎射技藝,讓敵步兵方陣疲於應付。   橋蕤站在南陣中間的指揮車上,心急如焚。   他眼睜睜地看著,陣中士兵不斷倒下,卻無能為力。   他十分懊悔,自己出城追擊時,為何不帶上弓弩手,為何不帶上拒馬和戰車。   但凡有一樣,也不至於如此被動。   眼下,求戰不能,欲退不得,隻能看著敵人的騎兵肆意往來。   時間一久,必然崩潰不成陣列。   到那時,任你百戰名將,也逃不脫失敗的命運。   更何況,山桑溝那邊的情況,他也看在眼裡。   後路被斷,讓他驕傲的內心,挨了沉重的一擊。   他很想分出一支部隊,復奪山桑溝,可是麵對繞陣的騎兵,始終沒能騰出空來。   一名隨從壯著膽子,道:   “將軍,如此下去,後果難料矣。   不如以變製變,或能覓得取勝之機。”   橋蕤道:   “汝試言之。”   那隨從道:   “敵騎以弓矢為武器,雖浪射不已,亦能十中七八者,以吾軍方陣之中,將士密集故也。   以吾觀之,不如散大陣為若乾小陣。   吾分,則敵亦必分。   然吾軍人多,敵騎人少。   分則利吾,合則利敵。   分陣愈多,則每一小陣,麵臨之敵騎愈少。   敵騎每股僅二十人,通計不過四十餘人。   吾若將千人之陣,散為百人小陣,可立得十陣。   敵騎若分而擊我,則每陣所抗之敵,不過四人,當可輕鬆應對,至少,不會如眼下這般傷亡慘重。   敵騎若仍聚而不分,則吾以二三小陣引其來攻,餘陣趁機四麵圍合,使其不能往來奔突,久之,必人困馬乏。   彼時,吾陣中將士,但以長刀大戟,八麵刺之,敵必連人帶馬,死於陣中。”   橋蕤聽完,覺得其言頗有道理,大喜道:   “不料吾身邊,竟有汝這般俊棒人物。   此計甚妙,吾當立行之。”   傳令兵聞令而動。   南北兩大方陣,齊齊變陣。   不多時,二十個百人方陣,雛形漸露。   呂布在樹上,把這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意識到了危險。   這橋蕤果然有兩下子。   但是同時,他也意識到了機會。   破敵的機會。   他不顧某個關鍵部位被粗糙的樹乾剌得生疼,從樹上疾速出溜下來,翻身上了赤兔馬,帶領騎兵向戰場奔去。   成廉、魏越、魏續、秦宜祿四將見敵軍猝然變陣,不敢再施環形騎射之計,紛紛帶兵撤出戰場,往西北方向暫退。   橋蕤、荀正見狀,大喜過望。   二人不約而同地將各自麾下的十個百人方陣,按三五二的順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前後排好,自居中央,擂鼓吶喊,發起了反擊。   恰在此時,呂布率兵趕到橋蕤所在方陣以南四百步處。   他命令騎兵停止前進。   而後開始重整隊形。   這次不用弓箭,改用騎矛。   通計二十一騎,組成一個六排的楔形陣。   自前至後,分別有一、二、三、四、五、六騎。   最大作戰寬度可達二十餘步,縱深超過一百步。   陣形既成,呂布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目標是橋蕤部拖在最後的兩個百人方陣。   當然,飯要一口一口吃。   最先攻擊的,是這兩個方陣中,靠南的那一個。   這一次,他仍然選擇了切角戰術。   方向是自西南向東北,切敵陣的東南角。   如此攻擊,有兩個好處。   一是,騎兵鑿透敵陣後,需要奔馳一段距離,作為緩沖,以便再戰,而敵陣後方的空地恰好可作此用。   二是,緩沖過後,再次結陣,可繼續沖擊敵陣的東北角,不用擔心敵相鄰方陣的側擊。   呂布策馬,列於楔形陣的箭頭位置,快步而行。   距敵二百步時,開始提速。   距敵一百步時,開始沖鋒。   蹄鐵撞擊地麵發出的嗒嗒聲,宛如激昂的鼓點,敲擊在大地的心弦之上,沉穩而有力。   數十支騎矛,齊齊指向前方。   二尺有餘的矛鋒,閃爍著冷冽的寒芒。   其後的白眊迎風成束,獵獵作響,仿佛隻有敵人的鮮血,才能撫平它無邊的躁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