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概念專(1 / 1)

麵對白天晴的要求,黎曼青沒有開口,而是轉頭看向曹旭堯,畢竟這位才是專輯製作人。   “可以,”曹旭堯點點頭,“不過目前隻錄了八首,還有兩首不是很滿意。”   “嗯。”白天晴戴上鄭小童遞過來的耳機,按下電腦的播放鍵。   第一首《離開》,民謠風格,歌如其名,梁沛茹輕柔的聲音傳遞著淡淡的傷感與不舍。   第二首《失魂落魄》,R&B,節奏律動還不錯,白天晴晴眼睛微微一亮。   第三首《放肆》,電子流行,白天晴眉頭一皺,節奏太平了。   接著第四首、第五首,最終聽完八首歌,白天晴摘下耳機長舒一口氣。   怎麼說呢。   第一首《離開》是主打,意境好,耐聽度也高;第二首《失魂落魄》主歌淒美押韻,副歌旋律抓耳,這兩首勉強摸到了金曲的邊,但其他六首...   白天晴心裡默默嘆了一口氣,在這方世界或許能算得上水準之上的歌,但放到係統裡也就三星。   還有這張專輯別說金曲獎了,整體質量甚至還比不過第四張。   “小師弟,你覺得怎麼樣?”   白天晴聽完歌之後就一直皺著眉不說話,把梁沛茹心搞的七上八下。   其他幾人也都目不轉睛地盯著白天晴。   “師姐的演繹,曹老師的編曲都很優秀。”白天晴斟酌著說辭,“但同質化現象太嚴重了,聽下來很容易審美疲勞。”   見黎曼青要開口反駁,白天晴搖搖頭,“我知道,八首歌有民謠、有輕搖滾、有R&B,但除了第一首和第二首,其他六首太普通了!”   “比如第三首電子流行,旋律寫的那麼平,編曲再強也救不回來。”   “第六首古典風,編曲高雅、嚴肅,節奏簡單枯燥,歌詞為愛要死要活,說實話割裂的很。”   “所以曲風隻是看似多樣,實則一團漿糊!”   “就是收上來的歌質量層次不齊。”曹旭堯點點頭表示贊同,瞄了眼黎曼青,繼續說道:“也就我那兩首歌能挑起大梁。”   第一第二首正是出自曹旭堯之手。   白天晴敏銳的發覺到黎曼青臉色有點不好,想了想:“沛茹姐的專輯發行和誰撞檔了?”   “索尼小天後鄭安蓮,小子,夠機靈的啊!”曹旭堯驚訝地看著白天晴。   鄭安蓮?唱情歌的,是和梁同賽道的競爭者!   難怪,白天晴笑了笑,“以曼青姐的實力,收上來的歌不可能還不如上一張。”   “唯一的一種解釋就是有人同期在做專輯,也在收歌。”   “沒錯,”黎曼青氣的有些牙癢癢,“因為索尼,我熟悉的幾位音樂人都放了我鴿子。”   “以索尼的實力還需要向外收歌?”白天晴微微有些驚訝。   國內十個金牌詞曲人有五個掛在索尼旗下,有兩個在天樂,剩下三個獨立開工作室。   說完這句話白天晴也立刻意識到了,索尼當然不需要向外收歌,所以此舉怕必然是故意的。   目的也很明確,和梁沛茹正麵打擂!   “看來小天後鄭安蓮也想沖擊金曲獎來摘掉前麵那個“小”字啊!”白天晴微微感嘆。   兩個小天後正麵打擂,一方勢必踩著另一方上位!   那麼這時候,削弱敵方力量,就是增強我方力量。   所以索尼收歌不是需要歌,而是側麵拉低梁的五專質量。   如果是這樣,他原初隻是給兩三首好歌的計劃怕是要稍作調整了!   “沒錯!”黎曼青麵色凝重,“所以現在我們的狀況很不好!”   何止是不好,而是非常嚴峻!   “所以這張專輯想要取勝,必然要走多元化的路子!”白天晴摸了摸下巴。   聽到此話,黎曼青和梁沛茹眼神皆是一亮。   “正是這種情況,我們反而更要專精我們擅長的領域。”曹旭堯搖搖頭顯然不同意,“畢竟以我們現在收錄的歌曲質量根本無法抗衡索尼。”   黎曼青和梁沛茹眼神又微微一暗,曹旭堯說的也有道理。   白天晴看了眼曹旭堯,他理解曹旭堯的堅持。   打個比方,光影音樂部是一家包子做的很好的早餐店,那索尼就是一家餛飩、包子、麵條樣樣有的連鎖店。   現在兩家開到同一條街競爭,包子店如果想贏,與其想方設法增加燒餅、餛飩這些不熟悉的品類,不如將精力放在手中的包子上,讓其做到獨一無二!   所以曹旭堯的堅持沒有錯,但是...   “我們的目標從來不是贏索尼,”白天晴目光銳利,掃向在座的幾人,“我們的目標是金曲獎!”   “這張專輯要拿金曲獎,必然要走多風格,多層次,多情感但又和諧統一的路線!”   “那又如何去做多風格,多層次,多情感但又和諧統一?”曹旭堯眼神同樣銳利!   白天晴微微一笑,與曹旭堯正麵對視,“做概念專!”   華國現在專輯是怎麼做的?   有什麼好歌就收錄什麼,哪首歌爆了,下一張就盯著這個風格打!   這種沖著受益去做的專輯也被稱為商業專。   所以別看梁沛茹五專策劃書寫了一堆關於理念、風格、突破的文字,但實則本質仍舊是一張粗糙的商業專。   總結起來就是,加大力度繼續做傷感風,然後再混幾首別的風格。   “概念專?”   幾人皆是一愣,沒明白什麼意思。   概念專,這個在地球被說爛的詞在這方世界可是個新鮮東西。   畢竟專輯的統一性、整體性這個概念,對還處在對流行音樂的大眾性、時尚性和娛樂性摸索階段的華國樂壇,著實太超前了!   “概念專,顧名思義,圍繞一個概念做一張專輯!”白天晴侃侃而談,“專輯裡的每一首歌,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可以光怪陸離,可以風格迥異,但...”   “每首歌的歌詞、唱法、和聲、編曲的偏向甚至是樂器的調配都存在內在聯係,都在為同一個藝術主題、同一個概念服務!”   在地球,相比於打開市場,擴增受眾的商業專,概念專是歌手表達自我的開始,是確立音樂人格的旗幟,也是各大音樂獎項最青睞的製作方向。   雖然,白天晴覺得地球樂壇的概念專已經在曲高和寡的路子上越走越遠,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概念專在某種意義上的確已與藝術直接掛鉤。   去翻一翻金曲獎就知曉了,近幾年能獲得最佳專輯獎、最佳歌手的無一不是概念專。   黎曼青、梁沛茹都互相對視了一眼,皆看到了各自眼中的茫然。   倒是曹旭堯若有所悟,白天晴的話讓他想起西方樂壇似乎出過一張專輯概念高度統一的專輯,但反響平平。   沉默了許久,曹旭堯緩緩開口,“話,我是聽懂了。”   “但做專輯不是寫小說,怎麼可能做到概念上的統一?”   “概念可不是風格!”   白天晴點點頭,曹旭堯有此疑問當然是有原因的。   現在華國專輯製作方式仍停留在邀歌、收歌的階段,自然很難做到概念上的統一。   可在專輯製作進入了工業化階段的地球,策劃、創作、製作、後期都在一條線上,高質又高效。   當然弊端也很明顯,商業化和同質化嚴重。   微微一笑,白天晴站起身來,拿起立在支架上的吉他,“第一首,《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