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句話很火,叫“江蘇沒有夜生活”。中午和兩位閨蜜約飯,坐進路邊的蒼蠅小館最角落的位置,說著從小被媽媽管大的生活。作息規律,早睡早起才是循規蹈矩的日子。小時候是,上學時是,畢業後是,現在依舊是,而我們的孩子也還是。 晚上十點,終於收拾妥當關上衛生間的門。每天晚上雷打不動的事情在等著你,陪玩、陪作業、收拾碗筷、洗衣服、給孩子洗澡,看時間再定要不要給她看投影,偶爾還要出門逛個超市。這一切都是從下班後才開始的。以前八小時內工作,八小時外自由。現在八小時內掙錢,八小時外當免費勞動力。 已經不記得被第幾個人說自己不修邊幅,不愛打扮了。天生不愛打扮是一方麵,沒閑沒錢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麵。年輕時天然去雕琢,年近四十隻能安慰自己順應自然規律,衣服舒服就好,身形沒束縛就好。 究竟是做自己要緊,還是當個社會人,混跡於社交圈? 要說社交圈,誰沒有呢,隻是形狀大小深淺不一罷了。 前文中的閨蜜不就是我的社交圈嗎,除了她們,還有班級群裡一群某某某的家長和老師。 另外我的領導和同事們不也算嗎? 雖說有時雞飛狗跳,母不慈子不孝,但占據生活的比例到底是極少數。而前幾年的一地雞毛真可謂不是人過的日子。 2004年,我們這代人正值花季,生在特產是試卷的地方,寒窗算不上,苦讀絕對不誇張。照著學長們走過的路,我們邁入大學的門。 四年時間晃得夠快,聽說有同學早早結婚生子,聽說有同學畢業就進了提前安排好的單位。當然,更多的還是像我們這種,畢業即失業的三無青年,無背景、無資源、無能力。 2008年南京的冬天,下了一場很大的雪,公交停運,走去上班是大部分人的無奈之舉,還有少部分人沒去上班。 2008年南京的房價,有首付3萬的廣告,可是囊中羞澀,拿不出三萬塊錢。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壓根沒覺得我需要這首付3萬的房子。 2008年南京的地鐵還沒修到江寧,三位數的公交線路至今已記不得是哪三位數,隻記得睡完幾覺醒來目的地還沒到。 2009年機緣巧合,我一個學新聞的人竟然進了銀行,當然沒編製。為什麼進銀行呢,因為在七大姑八大姨的眼裡,它穩定。為什麼沒編製呢,因為在七大姑八大姨的眼裡,它足夠穩定。 從沒編製的崗位乾起,學有編製師父們的活,起早貪黑不覺得累,畢竟年輕著呢。拿著物價不高年代裡的一千幾百塊,日子竟然過得還不錯,現在想想,還挺佩服那時候的自己。 也是從那時候起,我的社交圈從同學逐漸向同事轉變,同學各自奔波,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找安身立命的地方,生怕被人揭了老底。 而我也需要快速學習業務,了解業務流程,盡快上手進行業務處理。一千幾百塊錢的工資雖說夠用,但父母偶爾給錢還是會心存愧疚。每逢節假日,有編製的師父們收著抵我幾個月工資的過節費,失落感油然而生。穩定成了我極度渴望的狀態。 兩年後,我有了編製,雖然銀行迎來了降薪潮,但比起之前,我可太滿足了。而且兩年前買的房子也已經裝修入住了。穩定狀態似乎達到了。且慢,這是休息的時候安慰自己的話。業務,早已經得心應手,可營銷卻成了迫在眉睫的難題,不然考核受不了呀。於是一些亂想進入了我的視野。而我也慢慢地心態出現了變化,當然,遠不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