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製作精鹽(1 / 1)

楊昊目送老趙離開,看著越來越遠的隊伍,直到消失在地平線上。   楊昊走回院內,感覺肚子有些餓,沒穿越前都是一日四餐,分別是:早餐、午餐、晚餐與夜宵。   楊昊自來熟道:“老李啊!你們這有吃早飯的習慣嗎”?   李斯道:“不曾有,難道先生是餓了,我這就吩咐廚藝給先生做”。   楊昊頭搖得像撥浪鼓,急忙開口道:“不用了,我想去廚房看看,隻是不知道在哪”?   李斯心中狐疑道:難道先生會廚藝不成”?開口道:“這就帶先生過去”。   楊昊與李斯一前一後走了幾個拐彎就到了一處院子,門是開著的,下人們有男有女開始忙碌起來。   楊昊進入院內,終於看到了秦朝時期的主食。   穀物類:黍、稷、稻、麥、麻、豆等,但最為普遍的主食也就兩種,即黍和稷。   蔬菜類:葵、藿、薤、蔥、韭。調味類:鹽、花椒、肉桂、蔥、薑、蒜、醬油等。   至於燒烤神器孜然、辣椒卻是沒有的。孜然是唐朝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而辣椒更晚需要等到明朝末年才來到我國。   酒類:黃酒、西鳳酒。   水果類:櫻桃、柿子、李、梨、桃、杏、棗、甜瓜、橘、栗、梅、榛、山楂、桑椹等常見水果。   然而,由於張騫出使西域後,西域的葡萄、石榴等水果開始傳入中國內地,所以秦始皇時期不太可能吃到這些水果。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出產於福建、兩廣的荔枝傳入北方,因此在秦始皇時期,他們也能品嘗到荔枝的美味。   在秦朝由於沒有製冷技術,采購的肉、蔬菜、水果都不是很多,就算挖地窖儲藏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楊昊逛了一圈來到裝有鹽的器皿前拿起一點粗鹽翻看,忍不住感嘆道:“在現代鹽作為日常調味品不算稀奇。   在當時鹽可不是誰都能消費的起,秦始皇本人吃的也隻是粗鹽,粗鹽分為:池鹽和海鹽”。   楊昊把鹽放回去後搖搖頭,想在秦朝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還任重而道遠啊!   旁邊的李斯問道:“先生,這鹽有何問題”?   楊昊道:“有,而且還是大問題,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不過需要打造幾樣東西”。   很快兩人就來到了冶煉房,頓時感覺空氣燥熱起來。目光所及之處精壯漢子赤裸上身露出結實的肌肉,手中拿著錘子在砧子上鍛打。   旁邊有幾座火爐,地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模具,框裡有各色礦石。   當時冶煉青銅器技術最主要分為:砂型鑄造法、失蠟法。   左邊木架上一排排各式各樣的兵器,右邊是各種奇怪的農具,唯一相同點都是用青銅打造而成。   往裡走在一個角落裡發現了用鐵礦石打造的十幾把鐵劍,是生鐵無疑,不僅粗糙賣相也不美觀。   當時青銅的冶煉技術成熟,鐵器的冶煉還處於初期階段。   楊昊本來想畫個草圖給他們,自己房裡確實是有一本日記本和一支圓珠筆,算了直接拿起一把農具在地上畫起簡易圖來。   其實古人是很聰明的,隻是受到時代的限製而已。   其中有一位年輕工匠李智聰明伶俐,理解能力也特別強,很短的時間就了解透徹,其他人一知半解,說實話這些東西都沒什麼技術含量,隻是變換了形狀。   在楊昊的指導下,壯漢們輪流鍛打,足足花了三個多小時才將鐵鍋、漏鬥、鏟子、盆(與秦盆不同)等打造好。   楊昊知道秦朝的青銅器是含有金屬劇毒的,比黃銅還大。   將打造好的東西帶回廚房,又準備了木棒、木炭、粗鹽、絲綢絹,棉花更佳,可惜那時棉花產地印度河流域,並沒有傳到中原。   皇室與達官顯貴穿絲綢,平民百姓隻能穿麻衣,冬天不保暖,老人、小孩和體弱多病的人隻能在寒冷天死去。   楊昊首先叫人打來一盆水,然後把粗鹽碾碎倒入水裡,用木棒不停地攪拌,直到全部融化,接著把融化的鹽水倒入早已用木炭和絲綢絹鋪好的漏鬥中,多過濾幾遍,直到鹽水清澈透明為止。最後放入鍋裡熬煮,用鏟子慢慢的攪拌翻滾,直到結晶即可。   楊昊看到剛剛撈出放入陶罐裡的雪白精鹽跟後世相差無幾,用手指沾點鹽放進嘴裡道:“嗯,還行”!要是讓別人知道他這麼說肯定用唾沫淹死他。   李斯也沾了點鹽放進嘴裡驚訝道:“蒼天吶!這鹽太好吃了,先生,這是老夫迄今為止吃過最好的鹽”,說罷!老淚眾橫。   現代人自然無法理解鹽對當時的人產生多大影響,人沒有鹽吃就沒有力氣打戰、乾活。   有些窮苦人家買不起鹽就用抹布擦拭鍋底就當是放鹽了。   更有些人去吃鹽井、礦鹽給毒死了,鹽鐵更是朝廷把控,由此可見鹽在古代的地位不亞於現代的液體黃金“石油”。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楊昊道:“來!來!來!大家都嘗嘗”!   下人們都看了看李斯,李斯道:“還不謝過先生”。   下人們齊聲道:“謝先生”,眾人紛紛都說:“好吃”。   楊昊深知自己剛來沒什麼根基,想要生存下去就要找一個落腳點紮下根基,根基越深厚對以後的發展越有利,與建房子一個道理!   人不能無根浮萍,就算占山為王也一樣,沒有小弟追隨,不就成了光桿司令?   若不幸成了流民,朝不保夕,顛沛流離,被有心人抓去當炮灰。沒有錢糧,個人魅力不足,流民都快餓死了,誰還會跟你混,跟你造反。   去皇宮謀個一官半職?不不不,鹹陽乃是當時的權利中心,秦朝也沒有科舉製度,都是靠人脈關係推存的,在官場混稍不留神容易掉腦袋。   楊昊至始至終都在打工生涯,早已厭倦那種失望、無助、迷茫、枯燥乏味的生活,自然不想再過以前那種人生,毫無意義可言。   楊昊也不會秦國文字,後世學的都是簡體字,隻有那些專門研究各個朝代的文字大佬們才知曉。   楊昊為了怕忘記隨時可以查看的念頭,就一股腦全部都給下載了,電腦上下載的各類書籍都有,就是沒有與之對應各個朝代的文字,誰沒事去研究那個,結果就穿越到大秦來了。   其他穿越者都有牛X係統綁定,想要什麼意念溝通就可以購買。   楊昊自己想要的一切都得從零開始,而且他還麵臨沒有網絡,沒有電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