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常一樣,吃完早餐,這是楊昊的習慣,其他人跟他混,自然也被他給帶偏。 楊昊今天過來,主要是看看煉鋼爐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工人工資每月500文錢,楊昊是按後麵朝代錢幣換算: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錢(100文銅錢為一串又稱為1貫錢)。 秦朝以黃金為上幣;以銅錢為下幣,重量統一為“秦半兩”。 秦漢時期度量衡製度是衡製:銖、兩、斤、鈞、石。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容量:龠、合、升、鬥、斛。 楊昊給工人們規定工資時,感覺用不慣秦朝貨幣換算。 於是找到老趙他們幾人商議,然後把後世成熟的貨幣體係與度量衡直接拿來使用。 楊昊看到沒問題,就鬆了一口氣。不過看到工人們汗流浹背,不僅累,工作效率也低。 楊昊想到了軸承,楊昊準備去叫他的助手李智,發現沒看到人。 上次見過幾次麵後,發現這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思想活躍,做事嚴謹,虛心求教,為人謙和,想法天馬行空,這樣的人最適合培養成物理天才。 據說他還有個弟弟叫“李元”,從小就喜歡搗鼓瓶瓶罐罐,放各種東西進去,然後燒火熬煮攪拌,說是煉仙丹。 兩人長大後,李智從小跟他父親學過打鐵,就去了宮裡打造武器,後不幸被秦始皇嬴政選中發配到這裡來。 他弟弟為了謀生去一家藥鋪當夥計。 前不久,楊昊叫他寫信給他弟弟,讓他弟弟過來,楊昊這裡要人,想什麼還真來什麼。 這時,走過來兩個人,其中一位自然是李智,另一位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李智的弟弟“李元”。 兩人行禮道:“見過先生”,楊昊扶起兩人:“在這裡不需要什麼虛禮”。 說實話,楊昊很不喜歡這一套,在這裡的所有人都知道老趙的身份,就他剛來幾個月,哪兒都沒走多遠,就像個小白一樣。 這會楊昊就有了兩位左右助手,本著對李智的信任,兩人工資一個月均為一兩白銀。 楊昊帶上所有人來到打造好唐橫刀的位置,隨手拿起一把拔出,雖然沒有打磨拋光過那麼好看,但是用砂巖磨刀石磨過的刀刃看起來鋒利無比。 其他人各自拿起一把欣賞還嘖嘖稱奇。 楊昊:“各位,這些刀都要打上標記登錄在冊,不能遺失,否則後患無窮! 說罷!楊昊來到砧子邊,用鍛打之法製作軸承,費時費力不說,精度也低。 這隻是初期階段,等機床與動力源解決,一切問題將迎刃而解。 將製作好的內外圈、滾動體與保持架組裝起來,至此,軸承製作完成。 往後的日子裡,自從有了軸承,楊昊教工匠師傅們把吊裝滑輪組與流水線給研製出來,大大減輕了工人們的負擔。
第13章 軸承(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