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翻耕機,輮輪,新時代前夕(1 / 1)

“為什麼是二牛而不是大牛?”   “因為大牛脾氣不好。”   “脾氣不好和輪子有什麼關係?”   “二牛脾氣好,它可以拉著翻耕機翻土,開墾新綠洲。”   “翻耕機又是什麼?”   “人們用鐵打造的一個很大的鋤頭,讓渡沙獸馱著往前走,可以邊走邊把沙地翻開,然後在翻開的沙地裡澆上水和肥料,再翻一次土,沙漠的肥力會變好,就可以種上植物種子,讓沙漠慢慢變成綠洲的一部分……”   “肥料?你們用什麼做肥料?”   “大豬和小豬拉出來的……”   “果然如此。”   江明了解了一切。   ……   神樹文明的豬棚和豬圈,建在神樹綠洲的邊緣,加上沒有綠洲湖這種水體來滋潤土壤,那片區域本來土地沙化就比其他地方嚴重,按理說是長不出植物的。   但江明這次一上線,就看到風心身後不遠處,居然多了一片麥田。   想必就是大豬小豬們為土壤提供“肥料”的結果。   在這樣的巧合下,人們發現了動物的糞便可以作為化肥,改造土壤質量,將沙化的土地變成綠洲,於是配合已經成熟一些的煉鐵技術,製造了【翻耕機】,加速拓展綠洲的範圍。   換言之,這就是所謂的【墾荒】。   “你想造輪子,是為了給翻耕機加個輪子,這樣速度會快一些?”江明猜測道。   風心搖了搖頭,說:“不是,翻耕機是有輪子的。但是那些輪子都是實心的粗重樹乾,二牛每次開墾完都會直接累趴下,連飯都吃不動。”   “我想造一個輕便的輪子,這樣二牛就輕鬆很多了。”   “原來你改良輪子的初衷隻是為了讓一隻渡沙獸不要太累……”江明吐槽道。   他想,如果很多年以後,神樹文明的技術史學家們追溯輪子改良的歷史時,絕不會想到,這樣一個偉大進步的起因,居然是一隻小小的渡沙獸。   同現實中一樣,那些史書中沒有記載的細節,或許有些也是十分荒謬的。   叮!   熟悉的聲音在江明腦海中響起,他知道是新的任務來了,於是他打開了任務麵板。   神明任務:【大墾荒時代】   任務內容:幫助神樹文明製造出輕便耐用的輪子,推進整個文明的技術進步!   任務獎勵:可分配屬性點*20,經驗*1200。   看完這個任務內容,江明就已經胸有成竹了。   簡易製作一個輪子,對一個大學生來說可能有些復雜,但對他這樣一個高中生來說倒是剛剛好。   因為他還記得初中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荀子的《勸學》。   裡麵有一句話讓他印象深刻,一直記到了現在: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意思大概就是說,一根筆直的木頭,用火烤之後,木頭就會變軟,進而能夠被彎折成輪子,而後即便經過風吹日曬,也依舊是輪子的形狀,不會再變成筆直的木條。   當時他對這篇課文勸學的主題並不感冒,但對“輮以為輪”的具體方法很感興趣。   所以他利用課餘時間就去查了查,大概了解了一些把木條彎曲成輪子的方法。   “我有辦法幫你造一個輪子出來。”江明斬釘截鐵地說。   “真的?!”風心猛抬頭,看向江明,亮閃閃的眼睛裡幾乎要冒出星星來。   ……   江明在了解之後發現,“輮”這項技術,其實沒有說得那麼簡單。   首先直接用火去烤木頭其實是不太容易的,如果木質不好,火候又很難控製,成品率會很低。   而且火烤的方式更適合彎曲竹子這樣的木材,竹子本身柔韌性就很好,稍微加熱就能改變形狀。   可惜神樹文明到目前培育的能成材的喬木中,並沒有竹子。   相較之下,現代人類手工製作彎曲木頭時,往往使用蒸汽蒸烤的方式,這樣既能給木材補充水分,提高柔韌性,也能控製溫度和火候,成品率高。   於是在江明的指導下,風心開始製造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輪子。   首先風心找來了一個類似古代的“鼎”的裝置。   這個東西之前江明也見過,是由烈銅澆鑄的,四條腿高高地支撐著一個方形容器,方便在容器下方燃起火堆,加熱容器中的食物。   不過用烈銅鑄造這麼一個東西還是比較奢侈的,所以這種烹飪用具也隻在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時候使用。   風心用的這個鼎比較寬大,她說這是她去找漁刃族長要來的,本來是漁族族人隻在紅胖胖魚節上慶祝所用的大鼎。   這麼看來,漁刃族長跟這個小姑娘的關係還不錯。   按照江明的指示,大鼎中被裝滿了水,然後在下麵燃起篝火加熱,沒多久鼎中就開始冒出大量的蒸汽。   而後江明發揮史蒂夫的能力,取來幾塊原木一頓操作,合成了一堆加工精細的【木棒】。   兩人將木棒在水中浸潤之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架在了鼎上烘烤,直到木棒摸上去木質開始變軟,他們便開始了製作輪子的最後一步。   這時,風心拿來了神樹文明現在使用的那種“輪子”,說白了,其實就是兩個笨重的大樹墩子。   由於神樹文明發展時間有限,除了梧桐神樹以外,成材的喬木不多,能做成這種輪子的大樹墩子就更少了。   所以這種輪子無法量產,也是催促這個文明改良輪子的一個重要契機。   對於一個文明的技術進步,表麵上看,或許就是當下時代中最拔尖又或是最幸運的人來推動的。   但是更深層的原因,是整個文明的實踐需求,為下一次技術進步創造了充分的“思考氛圍”。   就像風心改良輪子又或是鼓風機,看上去就是因為風心在族人中出類拔萃的聰明才智。   但神樹族人們都在追求更良好的器具,更高的生產效率,更好的生活環境,這樣的氛圍推動了整個文明對這些方麵的思考和實踐,最終以風心作為時代的錨點,表現了出來。   放到時代的前進浪潮中,風心隻不過也是個足夠聰明和幸運的人。   江明和風心將這個笨重的樹墩式輪子放在地上,以它圓潤的輪廓為模具,將蒸烤之後的木棒進行彎曲,然後曬乾……   風心拿到成型的輪子後非常興奮,蹦蹦跳跳的去給爸爸媽媽看了一圈,然後回來按照之前做六邊形輪子的經驗,給新輪子加上了輪軸和輪輻。   就這樣,神樹文明的第一個輪子誕生了,與此同時,大墾荒時代也迎來了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