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墨梅圖(1 / 1)

靈蕓井然有序地在案幾上鋪開素絹,挑了幾隻粗細不同的筆。   將顏料盒取來打開蓋子,一字排開,又用青瓷筆洗打了兩盆泉水。   迎春仙子端起茶盞:   “藥王這些年邀請畫師為百草苑草藥繪製丹青,說是要編撰成圖冊,便於日後人族百姓查看采藥。可惜百花宮卻遲遲未有同樣舉措。”   花仙們略有微詞,覺得在此事上百花宮輸給百草苑一截。   梅仙遠眺清麗春景,娓娓道:   “凡人要采藥治病,吃錯了藥關乎性命,故而必須畫像識別草藥。但能不能識別花卉並不同樣要緊,故而宮主並未急於製畫冊。”   繪畫用具已擺放好,靈蕓上前行禮:   “那位仙上先畫?”   迎春仙子見她擺弄得像模像樣,已是興致勃勃,看看身旁的梅仙,客氣道:   “梅仙姊姊為上,便先為梅仙姊姊作丹青罷。”   梅仙不以為然,矜持微微一笑:   “本仙最是憊懶,哪裡能紋絲不動坐得住那麼些功夫?”   她隨意道:“靈蕓仙子若是確有興致,先為本仙原身白梅作幅畫便是。”   一看便知,她對靈蕓能畫成啥樣無甚期望,也不以為意。   說畢梅仙漫不經心地一揚手,一樹白梅綻放於靈蕓麵前。   細瘦的梅梢上,純白的花瓣如同清晨的雪一般在空中彌散開來。   靈蕓細細注視一會兒,開始在絹上落筆。   伴讀仙侍為兩位仙子捧來更多茶果。   梅花仙子和迎春仙子品著新製的茶,吃著新焙的鮮花糕點,細細閑聊。   從植物界的大事,天南海北地聊到天宮各府八卦。   初春雖仍有寒意料峭,淺淺一層雲飛霧繞,薄卷枝頭,看得靈蕓滿目柔情。   在她前世凡間的古代,以畫梅聞名的第一位高手是北宋的楊無咎。   楊無咎擅長疏枝,所畫梅花枝條以瘦硬為美,以顯其風骨。   還有一位高手是元代的王冕。   王冕放牛出身,長大了很有出息。師從楊無咎一派,但開始將花朵放大,特寫描繪其嬌美清麗之態。   更兼有一首梅花詩,讓他的《墨梅圖》成為千古名作。   靈蕓抬眼看看聊八卦也聊得優雅端方的梅仙,決定就用《墨梅圖》的畫法為梅仙繪製原身白梅。   王冕的構圖頗有特色,也很好記,無需使用顏料。   靈蕓憑著臨摹過的記憶,很快將枝乾勾勒出來,然後是一朵朵梅花,明媚嬌嫩,如歷歷綻放於細絹之上。   一副完整的畫作需要兼具詩書畫印。   梅花畫完,她琢磨了一會兒該將哪首詩題於畫上。   宋代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雖是梅花詩中排第一的不朽名句,但用於梅仙卻似乎不夠莊重。   王冕《墨梅圖》自帶的題詩正好很適合梅仙的風采和神仙的格局。   梅仙和迎春仙子聊得十分歡暢。   梅仙抬頭見一隻三足烏飛過來,已是正午。   她款款起身整理了衣裳。   見靈蕓仍在運筆如飛,體恤道:   “靈蕓仙子倘若畫不好便算了,我們做花仙的並不修畫技,犯不上如何較真。”   靈蕓在畫上寫下最後幾個字,放下了畫筆。   梅花仙子話音剛落,卻見靈蕓手執一幅丹青,兩手輕輕一鬆,畫卷垂落下來。   隻見絹上白梅明媚嬌艷,清麗高潔。花朵枝葉,如同立時就能從畫中飛下來。   兩位仙子四目圓瞪,朱唇微張,卻都因過於驚訝而不能言語。   好半晌,梅仙方道:“靈蕓,你學花術平常,試著作畫倒是很行。”   迎春仙子過來接過畫,捧著跟梅仙一道細細賞看。   看罷畫,又讀畫旁四句詩: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   “好個‘隻留清氣滿乾坤’!”迎春仙子叫絕。   梅仙畢竟是前輩中的前輩,她臉上努力收斂著喜色,眼睛卻藏不住的滿意和激動。   迎春仙子拍手道:“這句詩活脫脫就是梅仙姊姊的模樣和品格!”   梅仙很有幾分感慨,點頭贊許。   她的親侄女小梅仙就領悟不到梅花家族最寶貴的清氣,時不時仗著家族勢力,做些讓她有損清氣的為難之事。   靈蕓恭敬道:“兩位仙上過譽了。若是仙上不嫌棄,今日下午靈蕓下了經課便回來,再為仙上們作丹青如何?”   梅仙和迎春仙子互相客氣了一番。梅仙推辭不過,便約定由她下午再作幅花仙肖像。   靈蕓從小畫仕女人物畫得更多,小時候模仿掛歷上的仙女,紅樓夢插圖,中學臨摹唐伯虎仕女圖,沒成想是為今天做的準備。   中午她養精蓄銳,在腦中構思好了造型神態動作。   下午梅仙和迎春仙子來的時候,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兩位皆已專門換上了各自最華美的衣裳。   若是肖像以後要掛進凡間花仙廟裡受百姓的香火,可不能太樸素了。   神仙也要靠金裝。   梅仙端立於梅花樹旁,姿態一絲不茍。   不必說,靈蕓畫出來的梅仙美出新境界,比神仙更像神仙。   靈蕓在畫像上楚楚動人的梅仙手中添了一支白梅,最後不忘畫龍點睛題詩一首: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真身的“清氣”是遠古花仙的浩然之氣,肖像的“暗香”有低調又嬌媚的女兒之態。   梅仙雙目閃閃,想起了自己那些未被歲月蹉跎的青蔥少女歲月。   “想不到,知我者竟是靈蕓仙子。”梅仙喃喃道。   休息片刻,靈蕓又為迎春仙子也做了真身和肖像兩幅丹青。   閣主教她製的礦石顏料果然好用,畫得迎春花嫩黃的花瓣光華燦爛。   可惜靈蕓對於歌詠迎春花的詩雖背過一首,如今卻想不起來了。   隱約隻記得什麼“……纖弱綠條長,……折嫩黃。”   無從題詩,隻得推脫尚未有作詩靈感。   迎春仙子全不介意。   她資歷雖老,在這偌大仙宮裡還沒能混到有幅畫像。   原身迎春花畫得這麼惟妙惟肖,肖像也是膚白貌美風姿卓越。   以後掛在凡間的花仙廟裡,足夠有麵子了。   詩不詩什麼的,就不計較了。   靈蕓將四幅畫仔細卷好,兩位仙子攜了,喜不自勝地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