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外,古道邊,許麗華從一輛馬車中走出,給大家滿上酒: “九爺保重,大家保重。” 這次若非許麗華,趙九龍很難救出眾將士。 “許小姐何不跟我們一道?離開這是非之地?” 許麗華苦笑: “陶媽媽對我有養育之恩,我不能就這樣棄她而去。以後若有緣,還能再見麵。” 趙九龍心裡很不好受,許麗華不願私逃。但要是有人幫她贖身?她一定願意。 現在趙九龍的銀子全加起來,也不夠贖許麗華一隻腳。 這事趙九龍沒保證,但他在心裡已發誓。 盡量湊足銀子,為許麗華贖身。 趙宣和興奮道: “終於了卻京城之事,我們快去南邊,帶大軍殺來,滅了金國。” “不急,”趙九龍看向遠處: “我們還有件事要做。” 福恩寺後山,全是些新墳,隻有幾個墳頭,才立有石碑。 來這裡祭拜的人不少,還有一群和尚,在這裡作法。 趙九龍等人來到曹宏墳前,人太多,沒能擠進去。 這場麵,趙宣和感動得雙眼含淚: “還是有這麼多人向著我大宋,有他們惦記,眾將士的血沒白流。” 趙九龍還看到陳林,和一群文人在一起,可惜現在不便打招呼。 曹宏墳前,一男子嘆道。 “汴京復得又失,終成金人天下。幸有康王在臨安登基,保我大宋一脈香火。” 這話?將所有人震懵。 趙宣和上前抓住男子衣袖: “你說什麼?” “朋友見諒,”趙九龍趕忙將趙宣和打住: “我這朋友太激動,你剛才說康王在臨安登基?” 男子點點頭: “康王已登基,年號建炎。” 趙九龍倒沒什麼,隻是有些好奇。趙宣和有點失態: “太上皇已脫困,此事難道趙構不知道?他竟敢私自登基,與謀反何異?” 趙宣和如此激動,男子有點驚訝: “太上皇脫困,隻是個傳言,有誰看到?” 怕趙宣和說太多,趙九龍將話接過來: “張大人他們收復汴京後,應該派人去聯係南邊,為何康王還會登基?” 趙構太昏,比趙佶還混蛋。那麼多良將,殺的殺貶的貶,隻為不救回他老爹和哥哥。 趙佶和趙構兩人,趙九龍決定選擇趙佶。 他們控製京城後,趙九龍怕趙構稱帝,派人去南邊聯係。 怕趙構不信,趙宣和親筆書寫。 另一男子說出實情: “此乃我大宋人之願,就算太上皇出現又如何?若非他昏庸無道,何來靖康之亂?” “康王年輕有為,眾望所歸。有他在,定能帶領大家收復河山,一雪前恥。” 趙九龍呆住,他以後世者的眼光看人,現在這些人,沒他那麼有本事。 除張邦昌那些害怕趙佶的偽官,有多少人擁護趙佶? 趙宣和說不出的落魄,腳滑差點摔跤,也沒任何感覺。 趙九龍以為他在為趙佶難過。 “不用擔心,我們不認趙構,隻認趙佶。” 邵青不解: “我認為他們說得有道理,康王當皇上,怎麼也比太上皇好吧?” 其它幾人紛紛點頭。趙九龍嘆道: “趙構這人,非你們想的那麼好。為了皇位,他可以什麼都不要,包括親情、民心。至少,趙佶做不出來這些事。” 趙宣和激動萬分:“小趙,你真如此想?” “絕無虛言,”恐怕從後世穿過來的人,都不會選擇趙構。 “當然,首先要趙佶沒死才行。唉,也不知他在哪裡。” “為了我大宋,他一定不會死。” 趙九龍的話,讓趙宣和仿佛活了過來: “我們暫時不去建康了。” 眾人呆住:“不去建康去哪裡?” 趙宣和看向遠方: “不是說王彥在太行山搞得不錯嗎?我們去投他。” 趙九龍有點驚訝,趙宣和的野心比他還大。 趙宣和想將王彥拉過來,擁立趙佶。 在混亂的北方地區,廣招兵馬。 建立一支足以和趙構、金國抗衡的隊伍。 到時再以趙佶的名義,迫使趙構放棄皇位,還政於趙佶。 兩軍合並,那時已不怕金國,大宋也能徹底擺脫金國的威脅。 趙九龍被趙宣和說動,他已不是以前那個對軍事、政事沒經驗的愣頭青。 現在大宋還未失民心,利用得好,北方之事大有可為。 “我們就賭一把,逆天而行,改變歷史。” 還好,大家不懂趙九龍最後兩句。寇興問: “那些受傷的弟兄怎麼辦?” 他們要乾的事非常兇險,帶那麼多傷員隨行不現實,趙九龍沉思半晌: “張大人他們已去建康,寇兄,你帶幾個兄弟,護送他們去那邊吧!” …… 歷史和趙構開了個玩笑,趙九龍派去南邊送信的人,渡江時落水而亡。 趙宣和做出不去建康的決定後,從建康派去的人,成功到達臨安。 “下官呂好問拜見康王爺。” “大膽,”樞密院事汪伯彥斥責: “在皇上麵前竟敢稱下官?叫皇上王爺,當死罪。” “皇上,臣請斬呂好問。” 趙構現在不過二十來歲,才登基,脾氣好: “不知者不罪,呂愛卿平身。” 呂好問一臉焦急,仍叫康王: “康王爺,萬不可稱帝。太上皇還在,已被人救出,現在臨安一帶。” 滿朝文武驚呆,驚得最利害的當屬汪伯彥幾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們已聽說趙佶被救出的事,為此,趙構遲遲不敢登基。 汪伯彥想當開國功臣,勸說趙構: “臣等多方打聽,根本沒聽說有太上皇的消息。此事怕是金國故意傳謠,阻止王爺登基。” 趙構膽子並不大: “萬一太上皇真被人救出?” “就算救出?隻怕也?” 趙佶的膽子更小,沒被嚇死,也可能死在混戰中。 以此為由,汪伯彥終於說通趙構,登上皇位。 “呂大人,你編造謊言,是何居心?” 呂好問是張邦昌手下的副相,張黨第二號人物,什麼都知道。 這次,也是張邦昌、宗澤兩人命他來這裡。 “下官絕沒說謊,這是太上皇的親筆信,你們自己看看。” 趙構看著信,從龍椅上嚇跳起來。 一群官員看完,全都不淡定了。 “這可如何是好?太上皇還在,我們卻在這裡?” “太上皇若知此事,隻怕難以善了。” 汪伯彥咬咬牙: “太上皇在又如何?當年太上皇寵信蔡京等奸臣,始有靖康之亂。如今,皇上眾望所歸。隻有皇上,才是大宋最正統的繼承人。” 汪伯彥說完,一黨眾人紛紛跪下: “我等誓死擁立康王為帝。” 很快,滿朝文武跪下: “我等誓死擁立康王為帝。” “多謝眾愛卿,無論如何,也要將父皇找回來。” 趙構一臉驚喜,眼中、閃爍著阻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