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英雄大會(1 / 1)

奸宋 腦裡有個洞 4656 字 2024-03-17

到白風寨的人越來越多,但投過來的並不多。   許多人已說了,要到英雄大會那天再來投。   這天,一群人提前來投。   “趙大人,我們奉家父之命,來投義軍。”   “馬兄來投,我軍如虎添翼。”   馬保田終於想通,派馬三槍帶三十個馬家寨的人來投。   隻是馬保田還是很小心,並未親自來,但給趙九龍帶來一些話。   “大人為何不向皇上討要濟南府大權?”   馬保田的意思,劉豫名利心太重,不可能放權。   要想劉豫放權,除非有趙構聖旨,趙佶的都不行。   趙宣和現任趙九龍的掌書記,很不滿意。   “趙構無忠無孝之人,乃得位不正的偽皇帝,我們豈能向他要權?太上皇才是正統,要權,向太上皇要。”   馬三槍鄙視趙宣和一眼,南宋那邊,已沒多少官員再提趙佶。   提的都被趙構踢掉,換成他的人。   濟南這些勢力來投,許多並非看在趙佶麵上,是被趙九龍所吸引。   趙九龍一直在打趙佶的名頭,不知他在民間的威望,已不比趙佶小。   “畢竟現在有許多人認可皇上,憑趙大人的威望若求權,皇上應該不會拒絕。”   趙九龍覺得有道理,隻是他對南宋那幫人太失望:   “那邊奸臣太多,隻怕難以成事。”   陶庸對那邊很清楚:   “那倒不一定,現在李綱是右相。此人清正嚴明,是個忠義之人。就算皇上不同意,他也會勸說。”   趙九龍知道李綱,後世對李綱的評價很高,說他:   “負天下之望於一身,”可以和宗澤、嶽飛相提並論。   有李綱在,趙九龍覺得可以試試。   趙構若是讓他交出趙佶,他大不了說趙佶已斷線,不知去向。   反正趙九龍又不是為趙構打江山。   “可以寫封信去試試,這事若成,我們再不用擔心與劉豫爭權之事。”   趙宣和被說服,他們一直在想,如何讓劉豫乖乖交權。   現在搞陰謀詭計那套,有點失軍民心,一直沒能想到好辦法。   可惜馬保田的話晚了一步。有一人,已進入濟南城。   ……   濟南城,劉府,劉豫驚訝看著梁敬:   “梁大人,你不是在汴京為官?來此何為?”   梁敬為當皇帝,接令當天,就馬不停蹄跑來濟南。   “來送大人一場天大的富貴,聽說大人這裡有人一,若大人得之?名利唾手可得。”   劉豫鄙視一眼梁敬:   “梁大人說的是趙九龍吧?他現在就在白風寨。這富貴你想要,隨時可去取。”   梁敬笑道:   “我沒這本事,大人手握重兵,要抓趙九龍易如反掌,為何還要讓他成為大人眼中釘?”   劉豫瞪著梁敬:“你讓我投金國?”   梁敬一點沒在意劉豫的眼神:   “投金又如何?南宋隻剩下半壁江山。相反我大金如日中天。現在投過來,正是時候。”   劉豫畢竟是正宗科舉為官,一直活在皇家的陰影中。   突然讓他背叛,他很難有膽子接受。   “我劉豫是大宋官員,豈會投金?”   梁敬給劉豫算一筆帳:   現在趙佶父子,已反目成仇。   趙佶絕不會讓趙九龍,處於劉豫之下。   他們要奪取大權,就處弄掉劉豫。   弄掉劉豫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助趙構。   憑趙九龍的聲望,給趙構告狀。   說劉豫貪腐無能都算輕的。   以前趙九龍就放過流言,說劉豫投金。   趙九龍以這個為借口,來調查的人是相信劉豫,還是相信大名鼎鼎的趙九龍?   “大人,到時候,你是想被滿門抄斬,還是自殺身亡?”   劉豫嚇得滿臉蒼白,這些事,他們都沒想過。   徐文和劉麟對望一眼,劉麟跪下:   “爹,不能再拖了。為了我劉氏滿門,投金又何妨?”   梁敬拿出最後的王牌:   “這是完顏大帥給大人的信,大人看看金國的誠意。”   劉豫顫抖接過信。   完顏闍母在信上,對劉豫一陣大誇,將他棄官逃走也說成識時務的俊傑。   並發誓保證,隻要劉豫能將趙九龍抓住。   金國開出的那些懸賞條件,完顏闍母負責幫劉豫得到。   並且還可以和劉豫結拜,有完顏闍母罩著,劉豫絕對不會受欺負。   這條件?要是給趙九龍,可能趙九龍都想乾。   劉豫蒼白的臉,泛起陣陣潮紅。   “你們不仁,休怪我不義。”   ……   萬眾期待的白風寨英雄大會,如期舉行。   白風寨外麵的泥道,也鑲成石塊地。   大門左右,兩個鬥大的紅燈籠高掛。   中間,由趙九龍抄襲、陶庸親筆書寫的標語:   “熱烈慶祝濟南抗金英雄大會勝利召開。”   標語這東西又喜慶又新鮮,以後,比趙九龍的足療更流行、傳得更遠。   為了搞好這次大會,趙九龍煞費苦心。   大門口,幾個美女穿著喜慶的服裝,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身上係了條歡迎的標點,當起禮儀小姐。   裡麵,還有更多人搞接待。   除濟南府,附近的州縣勢力也有參加。   漁水灣徐平親自帶人來,並已同意徐蕾的入伍申請。   今天的操場,已裝不下那麼多人。有不少人,甚至爬在樹上屋頂湊熱鬧。   靠壁一頭,搭了個高臺。   高臺之上,一群老大已進入主題。   趙九龍非要陶庸打頭陣,陶庸將廢話激動說完,趙九龍弄出一堆虛的東西。   幾人抬上一塊大匾,匾上龍飛鳳舞寫了三字:   “濟南軍。”   許多人不明白這是何意,陶庸像托兒似的激動說:   ”這是太上皇的字。”   “陶老好眼力,”趙九龍看了眼趙宣和:   “太上皇知道我們要舉行英雄大會,組建義軍,為我軍取名濟南軍,大家以為如何?”   ”多謝太上皇,”眾人激動向趙宣和的字跪下。   他們不能不激動。義軍和正規軍,有很大懸殊。   義軍是民間組織,並未被朝廷認可,可以說是支非法的軍隊。   有了趙佶的取名,他們就成了一支正規軍,這並非說笑。   就算趙構的威望再高,趙佶是太上皇。他有權給任何一支義軍轉正,史書上都會認可。   有了濟南軍的名頭,有些人已在想,下一步節衣縮食,也要將軍服弄出來。   趙九龍又拿出一大疊信,趙宣和看到這些信,手不自覺發痛。   “太上皇有旨,封陶庸為濟南軍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