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葉,社會安定,民眾安居樂業。當朝皇帝,乃是明世宗朱厚熜,是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佑樘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弟弟。十四歲繼承大統,年號“嘉靖”。他關心百姓疾苦,大力革新,采取厘革宿弊,振興綱紀,退還農田,汰除軍校等新政,得到朝野上下的擁護。此不再多述。 單說李靖安,李靖安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像所有的富家子弟一樣罷,鮮衣怒馬,浪蕩街頭。身邊不乏趨炎附勢之流,出入煙花巷柳,醉宿船尾橋頭。他整天就做一件事,什麼事呢?曰“闖禍”,闖出禍事來,他也不怕,誰叫他有個好爹呢?!他是紅樓妓院常往,戲樓茶鋪常來。他不是嫌貧愛富的主兒,他的跟班,有本城富賈家的,有尋常百姓家的,也有無家可歸,純純混口飯吃的,隻要跟他大搖大擺走街串巷的,到飯點有地兒吃飯,晚上有地兒睡覺。那時妓院中的人並非今日那般,出賣肉體討哄客人。那時的妓女稱作藝妓,人長的漂亮,還有一技傍身,是靠本事吃飯的。你想象中的齷齪之地不叫妓院,那叫窯子。李靖安才不去窯子,十六七的半大小子,去了能乾嘛呢?還是妓院中會才藝的小姐姐好看,或彈個揚州三弦,或說個天津快板兒,再差的都能敲一段揚州花鼓。 他爹呢,是個混江湖的,說是混江湖,其實就是養家糊口啊。年輕時拜入少林,習得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羅漢拳,大摔碑手兩大絕技,在少林羅漢堂十八銅人陣中來去自如。本來有機會真個剃度留下的,但他爹有個相好的,苦等他學藝六年。他闖出羅漢堂,拜別了師傅,下山成家了。靠著兩手硬功夫,走南闖北給人走鏢,就是幫人送送貴重物什,掙個辛苦錢兒。幾年下來也打出了名號,喚做“金剛手”李嶽穀,創建“威遠”鏢局,整合了江南所有鏢師,納入局裡,當真是一家獨大。在江湖中也算有些個人脈,最硬的人脈怕是他兒子李靖安的老舅了,江湖一流高手中的高手--“北狂刀”秦霄澤。那他到底有多厲害呢?這個不好說,普通人哪能輕易看到武學宗師與人武刀弄棒呢?隻是聽聞,在北漠阻魔入關,揮出一刀,斬了一個山頭。 總的來說,李靖安的人生可以一直這樣安逸下去,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誰會想到這家大業大的李家,會有一場橫禍呢?隻能嘆一句,人生無常啊! 事情還要從三天前說起。 日上三竿,鏢局開門做生意。不久,還真來了一單,接鏢,前去嵩山少林寺,單程八百餘裡。披星戴月,快馬加鞭也需月餘。奈何客人出的價格頗高,足有黃金五十兩,談到最後給了八十兩黃金。八十兩黃金一趟鏢,還能順便拜見恩師,李嶽穀實難拒絕。即刻整頓家務,啟程嵩山。 鏢隊從揚州出發,徑往西北趕去。過盱眙,經宿州,穿毫州,繞許昌,進豐臺,上了嵩山。從三月初三啟程,至三月初十便到了,正自感嘆一程順利,毫無波折。押鏢師傅也笑道:“早就聽聞,天下武學出少林,今日正可徐徐拜訪”。李嶽穀騎一匹棗紅大馬,輕拍馬頭,也道:“是啊,近些年忙於鏢務,與恩師少有往來,不知師父他老人家安好?”李靖安在馬車中探出頭來,道:“爹爹,師公可是沒頭發的光頭?”李嶽穀知他混勁上來,便道:“混賬,沒大沒小”。 李嶽穀帶李靖安一同上山,還有另一層深意,自己忙於應對鏢中事物,鮮有時間管教於他,不若送去少林,一來可以學藝,二來也能收收心。隻是他怕李靖安不來,並未說與他罷了。在輕鬆愜意之餘,李嶽穀心中不免疑惑,那托鏢之人,到底是何來歷?看其體態輕盈,行走如弱柳扶風。雖是一派男子打扮,但可斷定那人是個女子。年紀不過十八九,如此年輕,力氣著實不小,就這麼單掌托箱,走進鏢局大門,輕輕放下,絲毫不見如何用力,當真奇特,可見內力深厚。那人道:“有趟鏢,你這嘎達有人接沒?”聽口音,不像中原人,有股大碴子味兒。李嶽穀心中更是驚奇,想我中原,不論官府,抑或武林,與東北鮮有交集。於官,那是極寒之地,不易駐兵,難以設立行政機構。明初,曾帶兵圍打元朝餘眾,趕至東北女真境內,對陣月餘,天寒地凍,受其降而退兵,任由女真在其發展,隻是每年向朝廷進貢,不進就打。可見兩地民眾難能友好交流。武林中,就更難有交流了,中原武林,說到底,是中國版圖之內的武林,對外族一向有敵意,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與他們相往來?而今,種種跡象表明,眼前女子便是外族之人,就站在眼前。好在她是漢族打扮,李嶽穀抱拳道:“自是敢接,隻是不知,這是何鏢?送往何地?”那人道:“就是這個箱子,送去嵩山少林。價格好說,隻是,別誤了我時辰。李嶽穀道:“幾時送到?”那人道:“今日不算,明日起,我要你在三月十一之前送到,不然,你這鏢局要散,人頭也難保!!”這句話中暗含內勁,震得眾人一陣頭昏,連李嶽穀也一陣氣血翻騰,當下不敢輕視。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那人接著道:“按時送到,我有五十兩黃金相送,如何?”李嶽穀道:“此鏢接是能接,隻是時間緊,任務重,則個價格嘛。。。”話未說完,那人直接扔過來一個包裹,道:“這是五十兩,做訂,送到再給三十兩。”李嶽穀安道,好大手筆,忙抱拳道:“好說,這鏢,我接了。” 下馬上山,李嶽穀在前,四人泰那個箱子在後,行至寺門,李嶽穀雙掌合十,對守門僧人道:“在下李嶽穀,前來拜山,看望恩師空明大師,勞煩小師傅代為通傳。”小和尚單手合十,彎腰做禮,道:“空明師叔祖不在寺內。”李嶽穀心中遺憾,道:“在下還有一鏢,送往少林。”小和尚打開門,讓眾人入寺,徑自去通傳方丈。 眾人入得寺來,環顧一周,但見塔碑林立,古木參天。少林不愧為“天下第一名剎”。相傳西天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在此開創禪宗,使其為禪宗祖庭,更傳以精深武術與無盡傳說。歷代以來,少林大德高僧輩出,使少林在歷史中幾度中興,延續至今。如今的少林方丈,則是無言禪師,更是少林五祖老之首。無言禪師德行深厚,自他任方丈二十餘年來,重新廟宇,整頓寺風,傳法千人,植柏成林。他佛法精湛,醫術高明,並於皇室,官家,名流,文士交友,使少林名譽達到鼎盛。無言禪師武學造詣極高,他將武學與佛法集大成,又與日常墾荒耕種,植樹造林,灑掃庭除等日常勞作相結合,進行加工,提煉,升華,創立“行意禪”,使僧人誦經,演武,勞作皆為修禪,將“禪非坐臥,佛無定相”的理念,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