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通俗易懂的道理,除非聽的人腦裡裝的是豬腦子,否則誰來了都能聽得懂對方說的話。 朱棣眼眸一閃,好似自己親眼看到了什麼: “林北你的意思是,每種東西都有自己的價值,可這個價值僅限於某個地方,或許這東西在這時候對我而言不值錢,對身處其餘地帶的他人卻是十分的昂貴。 我們可以通過交易的方式進行換取,如此一來,我們都能獲得對自己感到滿意的東西。 茶水在皇宮一文不值,可放到沙漠就能換取萬兩黃金,我們可以用這個萬兩黃金去換取更大的水壺。 到最後,我們就能以這些水壺換取更多的黃金。” “林北,這是最原始的交易方式,難道你的第二個辦法,就是通過交易來擴大朝廷的這個水壺?” 朱標比朱棣理解得更加透徹。 雖然這個比作很醒目,但是朱標能看透其中的規則,其實就是商人跟客人之間的金錢交換罷了。 林北端起一杯茶,兩人都說出自己的看法,總而言之,對方理解他所說的一切,這就足夠了。 “沒錯,就是交易。 太子千萬不要小看這簡單而又原始的交易,就是因為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獲得難以想象的東西。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想來二位肯定不會陌生吧。 他經歷了十三年,一路被西域各個小國俘虜虐待,就此都沒忘記自己的使命。 等到他歸漢的時候,早已破敗不堪渾身跟野人無二。 可等他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時候,卻給中原帶回來很多好東西。 芝麻、蠶豆、石榴、葡萄、茄子、黃瓜、胡蘿卜,還有救治皇後娘娘的大蒜這就是貿易帶來的好處。 換取你我所需的東西,雙方都得到利益,卻沒有發生任何矛盾。 不通過武力,同樣達成了讓水壺變大,變多的作用,何樂而不為? 可能太子不知道,張騫走過的路,在後世被稱之為‘絲綢之路’。” 現在整個中原,能多出很多豐富的蔬菜跟水果,很大的功勞都能歸咎在張騫身上。 他的故事,在中層階段也都是耳熟能詳。 對方的奇幻經歷,也都被很多茶樓說書人改編成故事說出來吸引客人入客棧。 不過可惜的是如今西域的這條路線已經被其他勢力給掌控。 察合臺汗國掌控了大部分的北疆區域,如今隻有明朝的哈密衛能對新疆有一點管控,其餘大部分路線,都被北元舊部跟察合臺汗國給管轄。 剩下一些邊邊角角,更是由很多西域三十六國的後裔族人掌管。 這些部落雖然平時不往來,可一旦遭遇外敵,那就是牽一發動全身。 且對地形很是熟悉,朝廷想要派兵去拿下,根本就沒有絲毫辦法。 朱標對這絲綢之路的稱謂感到極為滿意。 “林北,張騫的故事我們自然是知道,剛才聽你說了這麼多,我也知道如何讓朝廷的錢財變多。 可是難!” “我父皇,自小就是貧窮之人長大,受過很多地主豪紳的欺負,所以他對商人真的是嗤之以鼻。 不僅命人立下重稅,還要規定商人平日的行為衣著。 所以整個大明,能經商的基本都是江南地區的人,他們平日不顯山不露水,隻能在大明做點小生意。 他們膽子小的很,真的讓他們去西域做生意,我父皇這關難過,他們那一關更難過!” 大明重農抑商是出了名的狠心,特別是朱元璋。 誰有錢他就對誰下手。 身為兒子,朱標曾經也是如此,可剛才聽了林北的話他才發現,自己以前真的太膚淺了。 居然隻看到表麵,沒往深層追究。 當然,林北並沒有引導他們去攻入西域的意思。 西域必須要掌控在中原手中,這是既定的事實。 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既然陸路走不了,那為什麼不考慮走海路?” 陸路的風險所有人都清楚,可林北作為海軍退役,他清楚南海七成的地形圖,或許會有差別,但是並無大礙。 “海路?” 兩人都有些懵,沒想到對方還能另辟蹊蹺。 他們都沒插話,而是接著聽對方講下去。 “據我所知,宋朝的時候,海路就已經在中原逐漸發展起來,並且有一定的規模,甚至技術一度領先全世界。 廣州福建兩個地方的造船水平相當高,能製造很多大型船隻,一次可以承載很多人跟物品。 我相信,如果陛下願意,拿出一部分錢財投入船塢當中,肯定能製造出一支千人,甚至萬人的海上商業艦隊。” 作為海軍退伍,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林北除了被迫學習思想主義之外,還需要學習華夏海軍的發展史。 裡麵就包括船隻發展史,跟海軍如何逐步成立完善,還有海岸線的分布圖,暗礁島嶼,肉眼辨別氣象變化等等知識。 這些看似沒用的東西,其實放在很多時候確實真的沒用。 因為都是上級要求,否則誰會了解這些原始的東西。 不過還在林北慶幸,自己腦子沒有生銹,否則一時半會還真想不起來。 至於現如今的船隻技術發展如何,林北也隻能把自己了解的事情說出來。 當然一些一看就知道是誇大其詞的肯定不會說。 比如明朝能發展出萬噸船隻,如果他說了,而現在的技術並沒有想象中的成熟。 到時候反而成為向左思想,導致朝廷鉆入死胡同。 “哎!” 朱標嘆息一聲,林北就知道對方肯定會說出自己否定的話。 等到對方開口,果然跟他猜測的一模一樣。 “林北,你恐怕不知道,我父皇在開國的時候就已經實行海禁了! 當初張士誠跟方國珍這些占地為王的人全部都是海上鹽商,他們的勢力範圍基本都是環海地區。 我父皇建立大明的時候,他們還不服氣,割據一地自立為王,阻撓我父皇統一中原,猶如那江東鼠輩。 更讓人不齒的是,此人居然聯合倭人對大明海邊百姓進行殘殺。 為了避免剛剛建立起來的大明遭到破壞。 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無顧外人騷擾,隻能頒布嚴令,執行海禁。”
第六十二章:可以走海路(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