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不易徹底睡死後,徐庶就是用撒手鐧呼叫“艾畜”,也是毫無回應。 徐庶此刻不敢高呼,免得驚擾老母親的睡眠,隻能帶著滿肚子的困惑、驚奇、彷徨、憧憬合衣躺在床上假寐養神。 徐庶和自己的便宜大哥艾畜淺談了一晚,他發現艾畜的學問頗為不俗,甚至有很多獨到、新奇的見解。 然,徐庶幾番試探便發現,便宜大哥艾畜的學問涉及麵頗廣:天文地理、風俗民情、種田、治軍...均都有涉獵,然都隻是淺嘗即止,並未精深探究。 諸子百家的學問,艾畜竟然都會一些,然說到細節,他又一臉的茫然,顯然大哥機敏有餘,但太過怠惰。 徐庶自己治學頗有章法,簡單分析便察覺這艾畜必然是依仗天然的聰慧,對治學太過懈怠。 徐庶思量片刻大哥的治學態度,也大概能理解。 大哥這些學問在一般人看來已經很不錯,比之一般的世家子弟學問還要精深些。 但在徐庶看來,艾畜治學態度太過敷衍,掌握的學問欠缺火候,距離二流的謀士還要差些,撐死隻能算三流的謀士。 還有大哥學的東西太多、太雜,或許是太過容易取得相對的進步,久而久之,一旦遇到需要苦學才能掌握的學問,變會以糊弄的態度應付過去。 聰慧之人,也容易被自身的慧聰詛咒。 小時聰慧,大未必佳,說的就是自己大哥這種有點小聰明的人。 真正能治世的學問,哪個不需要苦學,磨礪心智,才能有增益,最後靠點運氣才能有所成就? 徐庶想起自己的經歷,先習武,後從文。 先是跟著師傅混跡江湖多年,才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吃過大苦,也犯過數次足以致命的大錯,幸好有師傅幫襯,才勉強在學武一道有所小成。 一法通,便萬法通。 徐庶將學武的認知靈活套用在學文上,果然治學之路突飛猛進,學習進度亦是一日千裡。 徐庶自討自己埋頭做學問也不過三五年,但遠勝那些死讀書一輩子的酸腐、朽木的儒士。 學問之道,就是取舍之道。 除了足夠的專注外,還不能奢求廣博,亦不能尋求捷徑,圖尋拔苗助長。 任何想要快速收獲知識的,都是虛妄。竹籃打水一場空。 想想自己大哥的年齡,徐庶暗嘆一聲,可惜了! 徐庶對自己便宜哥哥的評價就是天賦不錯,但可能其學習的知識初期進步神速,導致心性和毅力沒有同步跟進,學問廣,然不深;自成係統,但隻餘皮毛。 不過,徐庶頗為羨慕便宜大哥的一身武勇之力,若是能苦練之,未嘗不能成為一員智勇雙全的猛將。 還別說,真有搞頭。 在猛將裡他是讀書最多的,在謀士裡他又是最能打的,如此一來,自家的便宜哥哥必能在這亂世揚名。 徐庶這才明白,大賢良師張角的厲害之處,怪不得能攪動整個東漢的風雲,原來隻是身邊的一個道童,“黃巾力士”便能有如此的學問。真是了不得的老藝術家! 徐庶緊閉雙目,但眼球在眼皮底下微微晃動。 這艾畜,儒家的學問學的稀爛無比,《論語》、《孟子》、《孝經》多有錯漏之處。 其他的諸如《韓非子》、《商君書》、《老子》、《莊子》、《墨經》卻有一定的涉獵,徐庶自己根據自己所學印證了一下,發現艾畜竟然大都讀過,精髓和主旨要義均不得其法,但艾畜對於其細枝、末節倒是頗有心得。 算學一道,徐庶自愧不如艾畜精深。 地理誌,更是被艾畜秀了一臉。 徐庶想起那張白布油墨勾勒出的世界地圖,不由大為震撼,井底之蛙說的就是自己。大漢之外的疆域竟然能如此的遼闊,還物產豐富,尤其是東勝神洲隻是有些許商朝移民,堪稱無主之地,有沃野何止萬裡,得知真能讓後世子孫千載無憂啊。 徐庶自討自己最精深的學問乃是史書,本以為徹底通讀了司馬遷所著作的《史記》和歷代編纂的《漢書》,自詡滿腹經綸。 然,爭辯論道,艾畜的隻言片語就殺的自己潰不成軍。 艾畜語錄:“讀了聖人書,就沒有人造反了?” 艾畜語錄:“孔夫子遊說天下君主,一輩子淒淒惶惶,如喪家之犬!” 艾畜語錄:“孟夫子,一連奴才相!各國的公候,本質都是叛賊!不服從天子的管教。敢問庶畜,孔夫子和孟夫子投奔那些公候叛賊乾什麼去了?” ... 這種解讀歷史思維角度之犀利,是徐庶從未想過的。 他當時就被艾畜頗為犀利的言辭鎮住了。 徐庶自然不服,當時他列舉了《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試圖壓製艾畜。 徐庶還自鳴得意的總結,蓋章定論一般說出自己的心得:“這春秋三傳最重要的是提出了王道的政治理念,是史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考察官吏的校驗上,都是列入必考經書目錄。” 然,當時的艾畜語錄是如此說的:“庶畜,我以為你不是窮酸腐儒,想不到你連讀史書最基本的道理都看不明白。” 徐庶當時就急紅了臉道:“艾畜,吹牛不是你這麼吹的。我別的不說,在史書上花費的精力最大,學問也是最深。” 艾畜語錄:“真懂?庶畜那我問你,《史記》記載了不少經、史、典籍,你用一句話告訴我講的是什麼事?” 徐庶還記得自己回答的是:“包羅萬象!” 然而,徐庶卻看到艾畜輕蔑的笑了笑。 艾畜語錄:“庶畜也是腐儒一員,朽木一根,我高看你了。三皇五帝到如今東漢,史書浩如煙海,說的隻有四個字,爭當皇帝。” 當時,徐庶就驚為天人。 不過,隨後徐庶仔細想了想,按照艾畜的才學,說不出此等話才對。 這還不算完,艾畜語錄又多了一句:“也可以兩個字概括,就是“吃人!”” 徐庶就徹底人麻了。 徐庶很多想不明白的內容,頓時豁然開朗,原來竟是如此。 甚至,徐庶還聽到了自家便宜哥哥艾畜,姿態狂放的念叨的一首詞《臨江仙》。 那一刻,艾畜如同狂士附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徐庶細品就知道這首詞絕對不是艾畜原創。 大概創作者是大賢良師張角,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徐庶身為潁川有數的高材生,自然能品讀出這首詞的深意。 詞的上闋通過歷史現象詠嘆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卻無一不是轉瞬即逝。 下闋寫詞人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了詞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 全詞基調慷慨悲壯,讀來隻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平添萬千感慨在心頭。 徐庶此時已經徹底服了大賢良師張角的學問。 可以想象張角這位老藝術家,為理想奔波一生,最後卻蒼涼悲壯收場。 或許,還真隻有這位老藝術家才能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澱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 “是非成敗轉頭空”,豪邁、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著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 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隻是這憤慨已經漸漸沒了火氣。麵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 徐庶也不知自己是何時入睡的,隻覺得歷史這座大山沉重異常。 ...... 老趙頭的喪事是簡辦,薄葬並不薄。 過了頭七後,在艾不易的張羅下,算是入土為安。 艾不易特意給老趙頭燒了點用硬脆竹紙紮的別墅、汽車、電視、私人飛機、手機...,要是有陰間的話,讓這老趙頭也能享享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