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列國選擇(1 / 1)

當韓國使者的馬車從新鄭北上,經過一段漫長的旅途抵達趙國都城邯鄲的時候,北國已然是一片冰雪的顏色。   而韓國使者的到來以及他所攜帶的消息,卻是讓處於寒冬之中的趙國君臣心中不禁更添了幾分冰冷。   雖然之前趙國同樣收到了來自魏國的戰書,但是韓國使者的此番到訪還是讓趙國君臣不得不重視起來。   在得知魏國此番是同時對上韓國、趙國兩大強國之後,趙國君臣不得不感嘆魏罃這位新任魏侯的膽氣。   隻不過魏罃的這股膽氣卻是讓趙國君臣心中不禁生出了幾分慎重,因為膽氣背後所依仗的必然是與之相匹配的實力。   要知道如今的魏國可不是數月之前那個魏武侯死後,因為魏罃和公仲緩爭位,而陷入內亂之中的魏國。   自從魏罃正式登上魏國君位,魏國朝局逐漸安定下來之後,魏國有所衰微的國力已然得到了極大的恢復。   一個完整的魏國究竟能夠爆發出怎樣強大的力量?整個問題的答案十數年前的趙魏大戰已然有了結果。   當時若不是楚國令尹吳起洞悉天下形勢,率領楚軍出梁門、駐軍林中、飲馬河水,趙國如何能夠有餘力對強大的魏國發動反攻?   換句話說,如果當初沒有經過變法之後的楚國的幫助,趙國麵對魏國是幾乎沒有半點招架之力的。   如今魏國內亂已然平息,魏國大軍又即將兵臨城下,趙國君臣心中自然難免惴惴不安了起來。   “啪……”   一道竹簡拍在幾案之上的聲音在大殿之中響起,猶如一道雷震,將在場一乾趙國朝臣全都從心中的計較之中驚醒了過來。   視線猶如利劍環顧了下方的所有人,將每個人臉上神情都看在眼中之後,趙侯趙種緩緩張開了嘴。   “諸卿,大戰將起,我趙國該如何應對?”   趙種的這一句詢問讓原本寂靜的大殿,立刻陷入到了一陣嘈雜之中,所有人都在對著同袍訴說著自己的看法。   許久之後,嘈雜之聲漸漸消退,一道充滿沉穩的身影卻是緩緩從下方趙國群臣之中走了出來。   看著這一道熟悉的身影,趙種凝重的麵容之上浮現出了一絲輕鬆的神情。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相國,公仲樂。   走到趙種的麵前,公仲樂躬身一禮,“啟稟君上,臣以為魏國勢大而趙國力弱。”   “若是僅僅以我趙國一國之力便要去對抗魏國,就是用脆弱的美玉去碰堅硬的頑石。”   “這無疑是十分愚蠢且徒勞的。”   公仲樂的聲音並不算大但每一個字都是那般清晰,聽完了他的話語,在場一乾趙國朝臣的臉上紛紛露出了贊同的神情。   至於此刻坐在君位之上的趙種,心中卻是生出了幾分思索。   帶著幾分征詢的目光,趙種對著麵前的公仲樂輕聲問道:“按照相國意思,我趙國應該與韓國聯合,一同出兵應對魏國的威脅?”   “正是。”對於趙種的話語表示了贊同之後,公仲樂對著趙種躬身一禮,“啟稟君上,臣以為隻要韓趙兩國通力合作,就算強大如魏國也不是不可以戰勝的。”   說完這一句話語,公仲樂打量了趙種一眼,隻看見對方的臉上仍然有幾分擔憂的神情。   “前次濁澤之戰,我趙國如何能夠擊敗魏侯所率領的魏國大軍?”   “乃是因為我趙國與韓國同心協力,這才能夠有一戰之力。”不等趙種答復,公仲樂當即躬身應答道。   在給出當初濁澤之戰能夠取勝的原因的同時,公仲樂也不禁生出了幾分感嘆,“若是當初君上能夠聽從韓侯的計策,恐怕也沒有今日的困局了。”   聽完了公仲樂這番慨嘆之後,心中難免生出了幾分悔意。   是啊!   如果當初自己能夠聽取韓若山的意見,趙國、韓國、魏國之間的實力對比立刻便會發生逆轉,自己的趙國更是不用為魏國的反撲而煩心了。   隻是無論是天意還是人心,事情已然成為了過去,此刻再怎麼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唉……”   輕輕從胸中吐出一口濁氣,趙種看著麵前的公仲樂,臉上卻是顯出了幾分鄭重。   “昨日之事不必再提,大戰之事還請相國以及諸卿多多用心。”   “臣等謹奉君命。”   ……   北國的趙國此刻正是一片積雪,而距離趙國千裡之外的南方楚國此刻卻還溫暖宜人。   楚國都城郢都的王宮之中,一條溪水潺潺流過,溪水之畔年輕的楚王熊良夫正欣賞著周圍美麗的景色。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宮人來到了熊良夫的身後。   “啟稟王上,令尹到了。”   聽到是令尹到了,熊良夫立刻將心神收回,雙眼之中一道鄭重之色緩緩浮現。   “快請。”   不久之後,這名宮人再度出現了熊良夫的身後,而他的身後卻是跟隨著一道英武的身影。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如今的楚國令尹,昭奚恤。   或許是出身軍伍的緣故,這位令尹一舉一動之間盡顯軍人的乾練。   快步走到熊良夫的背後,昭奚恤肅然一拜。   “臣昭奚恤,拜見王上。”   對於這位在楚國朝堂之上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臣子,剛剛繼位不久的楚王自然是要給予足夠的禮遇。   趕忙上前將昭奚恤扶起,熊良夫帶著幾分恭敬說道:“令尹不必如此,多禮。”   “寡人繼位不久,楚國國內政局隱隱有不安之勢。若非令尹相助,寡人又如何能夠如此之快地使楚國安定下來。”   “令尹的功勞,寡人不會忘記。”   眼見楚王英明謙遜,身為臣子的昭奚恤自然是不會有所倨傲,當即就是一番拜謝之聲。   感受到君臣之間的那股無聲的默契,熊良夫的嘴角卻是勾勒出了幾分弧度。   數息之後,帶著臉上的那一抹笑容,熊良夫對著昭奚恤說起了召他入宮所要詢問的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令尹可曾聽說韓國使者已然抵達郢都之事?”   “臣已然知曉。”抬頭看了一眼麵前的楚王,昭奚恤繼續說道:“臣以為韓使此來乃是為了向我楚國求救。”   “正是。”   聽到昭奚恤一口說破了韓使的來意,熊良夫的眼中頓時浮現出了幾分驚喜,“令尹以為我楚國是否應該出兵?”   “臣以為我楚國最好不要參與到此番三晉之戰中。”   說完之後麵對著熊良夫臉上不解的神情,昭奚恤沉聲說道:“啟稟王上,臣之所以如此說,原因有二。”   “其一,王上剛剛繼位,國內局勢還不明朗,此刻出兵對於楚國來說不僅沒有好處,反而還會使得朝政不穩。”   “其二,此番魏國出兵韓、趙,乃是為了復兩國入侵之仇,魏國此舉可謂名正言順。我楚國若是參與其中,難免會惹天下諸侯非議。”   當今之世,雖然已經是周室衰微、禮崩樂壞,但諸侯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套默默遵守的規則。   其實如果實力足夠強大的話,當然也可以不用遵守,就比如戰國後期的已然無可匹敵的秦國。   但是如果實力不濟而貿然打破這些規則的話,那下場可是會十分的悲慘,比如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滅宋的齊國。   身為楚王的熊良夫很清楚,自己治下的楚國雖然國力還算強盛,但還遠遠達不到無視規則的地步。   經過片刻的權衡之後,他最終做出了決定,“既然如此,此番三晉之戰,我楚國就不參與其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