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之上,輕風吹拂過片片青草,蕩起了陣陣漣漪。 忽然一聲戰馬的嘶鳴在平野之上響起,緊接著又是一陣戰馬四蹄飛快踏擊地麵的沉悶聲響。 戰馬的飛馳揚起陣陣煙塵,從遼闊的平野一直延伸到了魏國都城安邑城墻之外。 “大捷!” “前線大捷!” 這一道無比嘹亮的報捷之聲,頓時吸引住了前方所有人的注意力。 無論是城頭之上值守的魏軍士卒,亦或是行走在街市之間的遊客行人,甚至酒肆之中正在高談闊論的列國商賈都停下了自己的事情。 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看向了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向了那一匹戰馬之上風塵仆仆的魏軍傳令兵。 雖然自從魏國發動對於韓魏兩國的戰爭以來,一份份捷報特別是魏國大軍兵圍韓國都城的消息,已經讓城中魏人對於魏軍的勝利有些習以為常。 但是當有新的捷報出現在了耳畔之時,安邑城內的魏人還是願意停下腳步,去關注一下這件喜聞樂見的事情。 畢竟多見證一番場景,多聽聞一些消息,就能讓他們在與友人的議論之中,多增添幾分麵子不是? 於是,在道路兩旁行人的駐足觀看之下,攜帶著前線捷報的魏軍傳令兵一路疾馳,穿過了繁華的街道並最終停在了魏國宮室的宮門之前。 輕輕一勒手中韁繩,使得身下戰馬停住步伐,這名魏軍傳令兵飛快地翻身躍下戰馬,無比平穩地落在了地麵之上。 手捧那一份來自前線的戰報,穿過了在宮門之前值守的魏宮禁衛,他的腳步邁入了前方那一片雄偉的宮殿。 魏國宮室的後殿之中,一身赤色服袍的魏侯魏罃正坐在幾案之後,他的目光靜靜地注視著眼前的這一份文書。 沉思片刻之後,一道明亮的神采出現在了魏罃的雙眼之中,提起手中墨筆一番遊走,這份文書就批閱完畢。 就在魏罃將這份文書卷起放置在一邊,準備去取下一份的時候,一道洪亮的聲音出現在了他的耳畔。 “君上,大捷,前線大捷!” 當這一道聲音伴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距離自己越來越近,魏罃迅速抬起頭來,他的目光一下子落在了那名魏軍傳令兵的手中。 從這名傳令兵的手中接過那份由相國公叔痤親手所書的戰報,魏罃迫不及待地將其展了開來。 當視線在這份戰報之上緩緩移動,當竹簡之上一個個的篆字不斷進入視野之中,魏罃臉上的神情越發精彩了起來。 雖然前世今生已然經歷了無數的風浪,但是當如此輝煌的勝利擺在他的麵前,魏罃還是忍不住心潮澎湃起來。 “彩!” “彩!” “彩!” 三聲喝彩,一聲比一聲響亮,一聲比一聲暢快。 魏罃激動的心情也在這一聲聲的喝彩之中達到了頂點。 片刻之後,當心中的激蕩漸漸歸於平靜,魏罃的注意力也從眼前的勝利開始轉移到了下一步的行動之上。 眼中閃過一道銳利,魏罃在心中暗暗自語到:“是時候了。” 許久之後,又是一陣腳步聲在大殿之內響起,奉命入宮的魏國中大夫段乾介出現在了魏罃的麵前。 “臣,段乾介拜見君上。” “中大夫不必多禮。” 親手將麵前的段乾介扶起,魏罃隨即從幾案之上取過了那一份捷報,遞到了對方的麵前。 心中懷著幾分疑惑,段乾介雙手鄭重地接過了捷報,緩緩將其展開來看了起來。 伴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段乾介臉上的神情就越發激動,那樣子和剛剛的魏罃卻是十分相似。 一陣竹簡碰撞的清脆的聲音在大殿之中響起,隻見段乾介無比鄭重地向著麵前的魏罃躬身一禮。 “臣為君上賀,臣為魏國賀。” 看到段乾介如此,魏罃緩步上前再次扶起了對方,他的雙眼之中卻是浮現出了幾分笑容。 隨後一番君臣相互贊賞的話語之後,魏罃便開始將今日召見段乾介的目的緩緩說出。 “今日之所以召中大夫前來,乃是因為韓國之事。” 魏罃的話語剛剛落下,段乾介當即鄭重回道:“君上但有所命,臣段乾介必當竭盡全力。” 看到麵前的段乾介這個樣子,魏罃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回身從幾案之上取過了一份帛書。 “前番南線戰場,司馬率領我軍先行奪取了黃池、首垣等城邑,後又在馬陵大破韓軍,其後更是兵圍韓國都城新鄭。” “此番北線大戰,相國以六萬大軍擊破八萬韓趙聯軍,進而北上攻占了韓國舊都平陽,其後又攻占了枳道、野王等城邑。” 細數了一遍開戰以來魏國所取得的一個個戰績之後,魏罃的嘴角不禁露出了幾分弧度。 戰事到了這一步,戰前司馬公孫頎所提出的對韓國的四個戰略目標,魏國已然完成了其中的三個。 通過對於黃池、首垣等城邑以及枳道、野王等城邑的占領,魏國已然實現了自己領土各個部分的貫通,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將所有的飛地都連成了一整塊。 通過馬陵、澮水兩場決定性的戰役,魏國總計消滅了韓國九萬大軍,極大的削弱了韓國對抗魏國的能力。 通過對於平陽、新鄭等城邑或是占領或是攻占的行動,魏國已然使得韓國的軍心士氣跌落到了穀底。 現在所有的條件已然齊備,魏國所要做的隻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迫使韓國徹底臣服。 “寡人以為也是時候結束對韓國的戰爭了。”視線緩緩落在麵前的段乾介身上,魏罃一邊沉聲說道,一邊將手中的這份帛書遞了出去,“這是寡人新決定的罷兵條件,還請中大夫將其送往新鄭上大夫手中。” 從魏罃手中接過這一份帛書,段乾介麵色鄭重,視線在上麵的一個個篆字之間緩緩移動了起來。 這份帛書之上,魏罃的前兩個條件並沒有什麼改變,隻是第三個條件從要求韓侯前往安邑朝見,轉變為了邀請韓侯前往鄴城會盟。 原本條件之中的朝見,是要求韓國對於魏國表示臣服,韓國的地位明顯低於魏國。 而這一次的會盟,雖然實質上韓國同樣是弱勢的一方,但是韓國在明麵上的地位與魏國保持了平等。 這一改變無疑是和緩了許多,韓國或者說是韓侯同意的可能性也無疑增大了許久。 看到這一點之後,段乾介的目光看向了魏罃,“君上……” “這一次,寡人相信韓國會同意的,盡快派人呈送新鄭。”輕聲打斷了段乾介,魏罃帶著幾分威嚴沉聲說道。 “臣遵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