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都城安邑。 河水以南的王畿之內,三晉聯軍和秦軍為了西周君位的歸屬刀劍相向;河水以北的河東之地,魏國都城安邑卻依舊是一片繁華景象。 靠著對韓國、趙國的一場場勝利以及其後的鄴城之會,魏國重新奠定了自己在三晉之中地位,國勢更是可見得蒸蒸日上。 儼然當今第一大國的魏國,自然吸引了全天下的目光。 一時之間,通往魏國都城安邑的道路之上,車馬行人是絡繹不絕。 這些前來安邑的人之中,既有行走列國的富商巨賈,也有遊歷天下的遊學士子;既有為了攫取豐厚財貨的,又有想要謀取高位的…… 總而言之,伴隨著這些人來到安邑,這一座原本就已然十分繁華的魏國都城卻是更加熱鬧了起來。 當然,有時候人多了也並不是全都是好事。 這些來自天下各國的人碰到一起,或因為言語之上的爭執、或是因為行為之上碰撞,難免會爆發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沖突。 為了處理安邑城內這些數量眾多的沖突,安邑令和他屬下的官吏可以說是難得片刻休息。 這不,安邑城內的一家酒肆之中,便有兩撥人因為各自所持觀點的不同而爆發了一場論戰。 而要細究這一場論戰的起因,那就不得不提到不久之前在西周王城之外發生的那一場戰爭了。 “諸位……” 一聲高呼在人群之中響起,立刻便將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 迎著眾人投向自己的視線,一名身著深衣的年輕士子從自己的坐席之上站了起來,一步步走到了眾人前方那一座平臺之上。 隻見他無比鄭重地向著下方的眾人躬身一禮,然後帶著滿臉的自信說道:“諸位,王城一戰,我三晉聯軍雖然是敗了,但不過是一場小敗;秦軍雖然是勝了,卻沒有贏得多少實利。” “一場戰爭的勝負也並不意味著全部,在下以為這一場王城之戰的失敗,並不能說明秦國的強大,也不能動搖我三晉在天下之間的地位。” 這位年輕士子的言語之中,處處都透露著對於三晉的維護,不難猜測出他也許就出自三晉之中的一國。 當這名年輕士子發表完了自己的意見之後,下方那些同樣出自三晉的客人們幾乎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很顯然他們對於這名士子的看法還是比較認同的。 不過這些出自三晉的客人認同這一看法,來自其他地方的那些人可也是有不同意見的。 “在下以為你說的或許有些道理,但實在有些小覷了秦國。” 當這一道聲音在人群之中響起,一名中年人從眾人之中走了出來,一步步的來到了前方那名年輕士子的麵前。 注視著這位明顯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中年人,臺上的年輕士子並沒有生出半分惱怒的神情,反而是十分具有風度的向著來人躬身一禮。 “不知先生有何高論?” 這名中年人帶著自信看了看麵前的這名年輕士子,隨即對著在場眾人大聲訴說了起來。 “數十年前,秦國國內政局動蕩,朝政幾乎為權臣把持,國勢也是隨著混亂而江河日下。” “直到十八年前,還是魏國質子的當今秦公自魏國回返秦國,先是以強硬手段穩定朝局,其後效仿魏國改革內政,秦國國力才得以逐漸恢復。” 簡述了一番秦國數十年來的衰落與振興之後,這名中年人卻是突然臉色鄭重,帶著幾分肅然的視線從自己前方掃過。 “當今天下若論國力強盛,首推地處中原的魏國以及地處南方的楚國。” “當今秦公勵精圖治不過一十八載,便能夠擊敗強大的魏國及其三晉聯軍,這樣的秦國難道還不值得閣下重視嗎?” “若是真的如同先生所說的那般,當今秦公確實是一位明主。” 這名年輕士子聽完了中年人的話語,先是肯定了秦公嬴師隰的英明,隨後卻是突然話鋒一轉。 “隻是在下以為先生還是太過高看秦國了。” “秦穆公時,西伐戎狄、辟地千裡,秦國的強大為天下諸侯所公認。可是那時候的秦國卻折戟於晉國之手,崤函一戰,秦國精銳全軍覆沒。從那以後,秦國數百年之間未能東出。” “昔日如此,今日亦如此。秦國國勢或許蒸蒸日上,但在下以為隻要三晉齊心,秦國依然沒有東出的機會。” 年輕士子這一番論斷有理有據,清楚地說明了當今三晉與秦國之間的關係。 在聽完他的這一番話語之後,原本以為他不過是高談闊論的那名中年人,此刻的臉上也是泛起了幾分鄭重。 “周人白圭,敢問先生大名?” 伴隨著白圭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在場包括那名年輕人在內的一乾人等,臉上都不禁浮現出了一抹震驚之色。 倒不是這些人大驚小怪,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實現白圭之名對於在場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如雷貫耳。 那名年輕士子臉上的震驚漸漸消失不見,視線輕輕環顧一圈之後,他帶著一絲笑容看向了麵前的白圭。 “不想是此地主人當麵。”向著白圭躬身一禮,就聽年輕士子自我介紹道:“韓國申不害,見過白圭先生。” 沒等麵前的申不害拜下去,白圭當即上前一步一把將其扶起身來。兩人相視之下,各自的嘴角都顯露出了幾分笑意。 白圭和申不害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們以言語為劍,相互較技的時候,酒肆二樓的一個僻靜之處,正有兩道目光全神貫注地關注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眼見這一場論戰已然進入尾聲,其中一道目光的主人,身為魏國司馬、位列上卿的公孫頎緩緩收回了自己的視線。 臉上泛起一絲笑意,公孫頎看向了對麵還在關注著下方兩人的魏侯魏罃,“君上以為剛剛的這一場論戰如何?”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一句回應之後,魏罃的視線緩緩落在了麵前的公孫頎身上,“昔日西河學派以兼容並包的風氣聞名於世,這才有了李悝、吳起、公羊高、穀梁子這等等的當世大才。” “我倒是以為今日發生在這兩位之間的這一場論戰,既說明了秦國日漸崛起的事實,也體現了如今三晉強大的天下形勢。” 對於魏罃兩人論戰的評價,公孫頎心中自然是十分贊同,不過他對魏罃話語提到的那個名字卻是更加感興趣。 “君上是有意重振西河學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