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帝崩唔會紫薇易,其勢將濁混人心(1 / 1)

同生太平天 離陽殘血 3001 字 2024-03-17

大盛王朝,慈陽都城,皇極宮,太極殿。   一位垂垂暮年的男人躺在龍床之上,下麵跪滿了一眾大臣。但奇怪的是,按照慣例,應有錄書官侍候在一側,可如今,殿內一目望去皆是內閣重臣,甚至連宦官,宮女都無甚一人。   其中為首的乃當今大盛王朝重臣劉龜年,目光緊鎖,緊跟著是整個大殿內隆重沉鬱的氣氛。   突然一側的吏部侍郎崔景元輕輕問道,如今陛下大行,龍禦歸天,事發突然,我等皆始料未及,該如何是好?   劉龜年旁邊一年老男子則肅聲說到,還能如何?依照本朝禮製,當上奏太後,秉明是由,擁請東宮太子告祭太廟,繼承大統,以安天下民心。   話音剛落,大殿之內一片死寂。   眾臣皆不由自主的望向了這位三朝元老,當今的太尉陳光,任誰都知道,如今東宮太子郭元修最不得皇上之喜,又是宮女之後,若不是東陽皇太後一意扶持,怎麼可能做上太子之位,何況,他雖有太子之名,卻無太子之實。   朝中大臣十之八九,皆出自名門望族,這位奇葩太子,居然屢次向皇上提出舉科舉製,限製土地兼並,打壓地方豪強,直接把世家大族推到了對立麵,朝廷權貴皆對太子十分厭惡。   正當眾人想著陳光是不是腦子抽風的時候,突然陳太尉話風一轉,言道,若是太廟牢祭之前,太子能趕至京城,我等自然要擁立太子為新天子,若是日前不至,便隻能另立新君。   聞得此言,諸位大臣都用一種復雜的表情看著這位名望極重的當朝太尉,心想,太尉當真是左右逢源,既不想得罪東陽皇太後,又不惡了朝中世家大族,端得是個老泥鰍。   不一會,劉龜年旁邊的禮部尚書馮致章道,太子遠在京城300裡外的泰安城澤明宮中監察鹽糧漕運事務,抵達京城至少要一個月,按陳太尉的說法,恐怕等太子抵達京城,陛下的聖軀都要腐爛。   馮致章接著說,“不立新君,無人為皇帝守靈,反復折騰,其中難免會有奸邪小人從中作祟,何況太子在位,誌滿浮躁,不修禮節,不崇聖賢,對朝中事務多加乾涉,對東宮部屬更是刻薄寡恩,且其身世來源尚不明晰,若是貿然地擁立其為帝,恐遭天下人非議,何不立楊貴妃次子郭元鍾為新朝太子,以定國儲。”   除太子以外,郭元鍾年歲最長,又曾經陪皇處理朝政,且頗有文名,廣得士林贊譽,就連皇帝也稱贊其名節有禮,文書自通。   馮致章說這些話自有其用意,皇子郭元鍾乃是前朝末帝8代遺女楊容韻之後,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成為新任天子的。   單是朝中勛貴就第一個會跳出來反對,畢竟前朝末帝就死於慶國公羅發之劍下,若是是皇子郭元鍾登基,楊貴妃就成為了當朝太後,勛貴一派難免會受詰難。   加之當朝慈陽皇太後對一直對楊貴妃收納後宮人心的做派十分不滿,曾一度稱其為前朝餘孽,罪陰皇室,流毒嗣後,相當於直接否定皇子郭元鍾的立儲法統。   在朝中毫無勢力,根本無人支持,所以皇子郭元鍾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   因此馮致章說出這話並非真心認為郭元鍾可以上位,隻是因為自己祖上乃是前朝開國宰輔馮玉泉,馮氏一族歷代深受前朝皇室厚恩,即便是暴虐成性的前朝末帝乾哀帝,也對馮族禮遇有加。   自己出言支持隻是為了還前朝皇室人情,這也是千年來世家大族和皇朝宗室之間默認的潛規則,何況自己馬上就要致仕還鄉,遠離朝堂上的詭計紛爭,至於成與不成,就不是自己能考慮的了。   話音剛落,劉龜年便責問道,陸誌兄(馮致章字)既然馬上就要致仕,何必摻雜到朝政事務中,皇子郭元鍾身份朝中已有定論,為富貴王爺,永享饗食即可,豈可托以大位,望君勿復此言。   聞言,馮致章默默不語,識趣地退到眾人身後。   劉龜年轉過身,麵對眾人說,當今天子,勇武剛毅,智慧聰穎,沛富強力,我等當上承皇天厚命,下撫黎民百姓,擇立有為新君,先帝膝下共十三子九女,愚不才,以吾視之,皇四子郭元墐恭謹謙遜,禮賢下士,明慧德澤,有人主之像,當登大寶,擎天立民,各位臣工意下如何?   似乎像是提前商量過的一樣,諸臣皆應聲稱諾,天子選立人選很快就這樣倉促地定下來。   按照朝製,天子崩殂,新皇登基,應先上報太後及諸宗室,擬章告昭朝廷以下。   當眾臣擁立新皇的消息傳到慈寧宮東陽皇太後耳中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出乎意料的是,皇太後隻是輕輕地說了句,“眾臣消息當真是靈通,皇帝歸天,哀家尚未得知,勛貴大臣們卻已把事務準備妥當”,又接著嘆道“如此甚好,哀家觀皇子郭元墐確有人主之像,倒是劉卿家等人費心了”。   聞言,殿內一眾宮女太監應聲跪地,不敢一言,就連東陽皇太後身旁的侍從女官也低下頭,殿內氣氛一緊。   大家都知道皇太後向來喜怒不形於色,不論是在朝中還是在宮內,皇太後一直都是一言九鼎,說過的話從來沒有收回過。   畢竟皇太後背後娘家是關南三望之一的吳家,勢力遍布朝野內外,就連皇帝也要忌憚三分,什麼時候輕飄飄的點過某件事,才說明皇太後已經憤怒到了極點。   先帝爺剛歸天,這幫隴西權貴眾臣就趁著太子離京迫不及待地瓜分朝中權利,就連選擇新帝都要偷摸進行,一點也不給自己這個皇太後麵子,當真以為自己是泥捏的嗎。   說來也是,隴西權貴乃是輔佐太祖建功立業的功臣,一向享受榮華富貴慣了,直到泰康皇帝開始打壓不法權貴,才受到波及。   許是歷代皇帝有意收納前朝世家貴胄人心,平衡朝中勢力,防止一家獨大,開朝初期衰落的關南世家和涼北軍事貴族集團開始摒棄前嫌,選擇合作,終於在貞元朝一舉超過隴西貴族集團。   在近兩百年的打壓下,隴西貴族被迫交出手中兵權,作為補償,朝廷給予隴西貴族更多的政治和經濟權利,看起來是雙方都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但事實其實遠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