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暗流湧動(1 / 1)

見扶蘇若有所悟的樣子,信眼中閃著光。   以後我秦國有公子這樣的人繼位,屆時必定仍然能夠在七國之中為最強霸主。   “以後請公子離他們遠點。”信又鄭重其事地告誡扶蘇。   “為什麼?”   “這些人都心懷不軌。他們想從公子身上謀取利益。既然是因為想要謀取利益而來的人,最後終究有一日會因為利益得不到滿足,而離開公子。”   扶蘇仰著林信,“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正是。看來公子也得到了大王的教誨。信時常把大王這句教誨放在心上,凡事皆用這個考量,從無錯處。”   扶蘇盯著林信,其實第一次和他相處,就知道這人是個一根筋了。   “可是我總不能不理會他們?”扶蘇坐在了廊道欄桿上,“每個人都是被需要的,如果我連被人需要這點事都做不到,那又如何做太子呢?正因為他們有求於我,所以才顯得我是太子啊。”   信原本想要對扶蘇講一番大道理,可是聽了扶蘇這番話,他竟然凝噎無以對。   “回去後,記得給我準備一套上朝的衣裳,我要入朝議政了。”   “什麼?”信怔在原地。   他努力了這麼久,都沒有獲得入朝議政的資格,怎麼公子連十歲都不到,居然就有資格入朝議政了。   要知道,他就是為了獲得入朝議政的資格,所以才肯來侍奉扶蘇的。   教育好長公子,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一件。   “為我準備上朝的朝服。”扶蘇坐起來,挪著步子往桂宮的方向走去。   “公子,我沒聽錯吧?公子要入朝議政了?”信追上去。   一大一小的背影往通向桂宮長信殿的方向走去。   趙高在遠處望著林信離開的背影,心中多有不爽。   方才在殿中的情景,外人也都瞧見了。   這個信如今身為少內史,這便不把他放在眼中了。   瞧瞧他今日在大王麵前,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本來屬於自己的風頭都被他給搶先了。   他該不會,還在為那件事耿耿於懷吧?   扶蘇公子如今如日中天,瞧大王的意思,馬上就要為公子冊封。   等到扶蘇成了太子,被正式冊封,到時候自己可就沒法再整治林信……   信,你最好不要妨礙我步步高升,否則……   趙高穿著褐紅色的袍服,從走廊的另一端慢慢離開。   此時下午時分,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樹葉,將斑駁光點灑在長長的廊道裡。   廊道上滿是藤蔓,順著木柱不斷地攀爬向上。廊道地基下的青石方磚上,早已經被腐蝕的滿是斑斑朽痕,青苔掩映發黑的泥土,濃重的濕氣從底麵散發出來,為暑氣蒸發。   -----------------   扶蘇即將上朝的事情,也不知道被誰傳了出去,引得朝野上下一陣轟動。   而身在王宮的華陽太後,也被驚動了。   彼時,宮中女眷貴婦都聚在一起,陪著華陽太後。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誰有權勢,誰的身邊便圍滿了人。即便華陽太後寡居多年,可是她憑借著身份和朝野中的勢力,依舊是無數人想要巴結的對象。   “年僅八歲,就趕著入朝堂蹚渾水?大王是怎麼想的。”   華陽太後聽了消息,忍不住這樣說。   “珠玉,隻能偶爾拿出來釋放光彩,平時是要放在盒子裡好好保養的。哪能一下就把珠玉暴露在眾人眼前呢?這對扶蘇來說,並不是好事啊。”   身邊宦人女婢聽了,都一個個不敢說話。   王後、諸位公主,不分老幼,都在華陽太後身邊陪著。   她們哪敢接華陽太後挑刺嬴政的話。   華陽太後見四下都沒有人回答他,王後也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華陽太後隻好看向子嬰。   “子嬰,你說呢?”   子嬰樂技高超,平日裡陪侍華陽太後,都是為太後彈琴以紓解漫長光陰下日復一日的無聊。   子嬰放下古琴。   “啟稟太後,此次的事情,有別於尋常。必須要在朝堂上和百官商議即可。”   華陽太後聽了,竟然一時忍不住,對著上空大笑了起來。   大笑不止,乃至於眼淚都擠出來了。   “子嬰,你說說你。為大王開脫,也不找個好點的理由。八歲的孩子,能做出什麼大事,還必須在朝堂上和百官商議。”   華陽太後沒得耐心,扶蘇是楚國最後的棋子,不到萬不得已,不可以輕易使用。   大王政一定是在想辦法,讓扶蘇完全聽信於他,這樣好疏遠他們楚國的人。   王後靜坐在邊上。   如果是為了保護扶蘇,所以幫腔太後,倒也不必。太後每日都是如此,以議論大王在前朝的政治得失為樂。   因為太後需要給所有人都營造出整個秦國都在她的控製之下的假象,這吸引了一大批楚國貴族在秦國的後裔。   他們都以太後為尊,整日靠著討好太後來謀取官爵、亦或者是躲避秦國的法律懲治。   雖然這些人勢力極大,人數極多,嬴政多次想要把他們給清除了。   近日華陽太後脾氣越發暴躁。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就在那次子嬰小世子的周禮之後,她的男寵忽地在隔夜暴斃了。   華陽太後認定是嬴政背地裡動手做的,她認為嬴政不滿自己下令宗正立即準備冊封大典,所以現在正發了瘋似地對嬴政發難。   子嬰看了看王後,得到授意,當著眾人的麵道,“太後有所不知,這次太子造字的事情,其影響關乎全國上下。”   這些女眷們,都是王室宗親、君侯公爵的夫人。   “自從倉頡創造文字以來,文字就一直處在變化之中。自從周王室日漸衰微,七國各自為政,所推行的文字也各有不同。七國之間的文字難以互相辨認。”   “文字不同,各國思想、禮儀、風俗、言談,也都不同。我秦國版圖擴張的越大,接收的異國土地越多,所要接納的異國子民也就越難以統一。”   “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地方被寫為不同形態。這些字有些是由官府使用的正體字修改而來,而有一些則是民間的胡亂造字。”   “原本民間造出的字體是為異字,不被錄用,可是因為在民間流傳的過廣、使用的人數過多,所以不得不被官府收納、編纂記錄在辭書之中。”   “而書寫材料的不同,也使得文字差異變大。人們不僅在青銅器上寫文字,還會在陶器、貨幣等物上刻字。”   “而七國的文字,唯獨我秦國的文字,與六國差異較大。我秦繼承了西周的文字體係,文字相對保守。相較之下,六國文字都經過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因而,秦國文字與六國文字相差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