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該不會真的有人在意8歲孩子說的話吧?(1 / 1)

軍功爵製像是一條大河,可是大河裡的水太猛了,已經沖垮了兩岸。   過去他們的辦法是加高兩岸,通過嚴格地限製規定軍功晉升的條件,不斷地整改。   因為秦國的君王吞並天下的野心沒有一刻不在膨脹,秦國的士大夫們沒有一日不想著成就事業,秦國的庶民想要做人上人的欲望沒有辦法熄滅。   在欲望的驅使下,整個秦國開始沖向高山。他們認為沖到最高的山峰上,就能心滿意足。   可是高山的盡頭,難道是平地嗎?   他們隻能選擇做出下下策——對軍功爵製內的等級重新修改。   而扶蘇的主張則選擇了開源的道路。   從籌備精簡文字開始,到設立學宮、開辟學室,所有的這些的,都是在給士人機會。   甚至於,他們對這個法子感到有些害怕。   因為這些主張,太有遠見了。   評價一個為政主張的得失,其中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去看這個主張的時效性有多長,而扶蘇的主張居然是和整個大秦對外攻伐的戰爭進程是配套使用的。   這些法子十分緩和,而且考慮的幾乎是麵麵俱到,不僅僅配套軍功爵製,而且提前為大戰的結束做好了準備。   呂不韋若是還在世,知道大王想出來這樣的法子,怕是要自嘆不如了吧。   王綰對這些法子非常贊成。   不過這能是公子扶蘇所想出來的嗎?如果是他想出來的,那恐怕他們今天上朝的這些人,以後都要回家好好反省反省了。   這一定是大王的主張。   瞧扶蘇公子方才絞盡腦汁地想事情,手都快要把後腦勺給摸禿了,這定然是大王提前給扶蘇公子說過的。   公子這是都背下來了,記性很好嘛!   大王有這樣好的主張,真是讓他這個過去做師傅的人感到開心啊。   王綰陪伴嬴政多年,深知嬴政內心深處不僅僅是平天下的抱負,還有對趙國的厭惡和痛恨。   他滿心是復仇和欲望的火焰。   外人難以窺見。   大王肯靜下心來,認真的考慮百姓民生、士兵們離開軍營之後的著落,這真的是極大的進步啊。   即便這些主張裡還有頗多弊病,在實施的過程中勢必有很多麻煩難以處理的地方,可是他必須要支持!   為秦國子民謀的君王,才是真正的君王。   王綰坐起,穩步來到殿中,他作揖道,“王上,微臣對扶蘇公子的奏議大為贊賞。認為這三條都可采納。”   “這些為政措施,上利國家、下利百姓。甚至於,從長遠來看,未來的秦國非得走這樣的道路不可。”   “國豈可連年發動戰爭,扶蘇公子真是智慧超群、仁心昭彰啊!小小年紀,能有這般的才智,不可不謂天賦。”   眾臣都點點頭。   “大王,微臣認為,扶蘇公子的奏議,可謂麵麵俱到、層層遞進。這些主張明顯是一個長期緩慢推行的政策,而且又涵蓋了秦國上下國人。公子之見,可使我秦國越發強大。”   說話的這位大臣,正是馮去疾。   王綰和馮去疾這二位,是眾所周知的能臣,全才。   國中雖有名士、可是終歸隻能算得上是偏才,不比這二位上通軍國大事、下安吏民百姓;對外能夠出使他國、對內能夠做到讓國中上下誠服。   他們平日裡總是給嬴政提出可行的政治主張,嬴政處理國家大事,都會問過這二人的意見。   能得到這二位的贊賞,可見這些主張的分量。   嬴政聽到這些話,心中倒是頗為不耐。   王綰過去是寡人的老師,寡人讀書那麼用功,他都沒這麼誇贊過我,怎麼到了扶蘇這裡,竟然用這樣誇張的溢美之詞。   扶蘇不過是比寡人少時聰明了一點而已。   包括馮去疾,他也對此事完全贊同。   他們都是怎麼想的,這裡麵不是存在很多弊端嗎?   難道他們都看不出來?   王綰帶頭說罷,其他臣子自然紛紛見風使舵。   大家紛紛對扶蘇交口稱贊。   扶蘇側身跪坐著,此時的他早已經笑成了一隻犬,雙眼瞇成兩條細縫,咧嘴笑著,對著眾人不住地作揖,“承讓承讓。”   此語一出,驚地滿朝上下忍不住感慨,未來的太子還真是謙虛啊!   就是熊啟,也忍不住低頭。實在是沒眼看,世上竟然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扶蘇竟然把大王的構思全部當成是他自己的。   不過,好在,扶蘇還是記性好的。   扶蘇自然高興啊。   這招棋,他走對了。   他早就看透了這個狗屁世道。兩千年前和兩千年後一個尿性。   有權威,放個屁都有人覺得香;而位置卑下,說的話就像鴻毛一樣輕,沒有人會當回事的。   這些文武朝臣,一個個不是貴族精英、就是士人中的佼佼者。   這些人就代表了戰國時期智謀、武功、權位的天花板。   他們怎麼可能會認真地去聽八歲孩子說的話呢?更何況是思考八歲孩子的主張是否可行呢?   肯定一個八歲孩子,就是承認自己這個身居卿相之位的老臣不如一個八歲小孩子的謀略高明。   讓他們做到見賢思齊,而不是因為扶蘇的年齡小,就不把他當回事,這本就是違背人之本性的事情。更何況是這個長者為尊的時代。   若非權位等級的關係,哪個長輩會把小輩的話聽進去。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這也正是自己采用狐假虎威這一招的妙處。   自己假裝是借嬴政的光所以開口說的主張,那麼名義上也是他受到禮贊。   自己不僅僅贏了裡子,還能拿了麵子。   而眾臣也按照他計劃的那樣,認真地去思考這些政策的可行之處;至於那些本來就不關心國家、士兵、庶民的未來的人,他們隻需要見風使舵,趁機跟風就是。   扶蘇對著眾人燦爛的笑著,在簾幕後的王後見到這一幕,也忍不住笑了。   隻因今日扶蘇笑得和上林苑中的白羆似地。   王後忍不住低聲道,“瞧扶蘇,多開心啊。比關在房中讀書開心百倍。”   王後輕輕地從側殿退了出來。   她往自己王宮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她這樣想著。   是不是自己做錯了呢?   扶蘇是有為政的才能的,而且他喜歡在朝堂上議論國家大事,他是秦國未來的太子,心裡裝的是家國大事。   自己一心想要把他保護在宮中讓他好好度日,平安健康的長大,以後做個通曉詩書禮儀的太子。   可是他卻表現得對自己的安排非常反感。   也許,真的是自己想錯了,她應該幫助扶蘇的。而不是一昧的想著把他保護在宮中、不讓他摻和那些勾心鬥角的事情。   可是,前有秦國兩位先王離奇地死去,皆是因為想要鎮壓楚國貴族。   現在秦國的人都對楚國貴族心生不滿,大王和楚國貴族不合,未來一定會發生激烈地沖突,這可是必然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