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造出紙張,配備墨印技術,本就為的是讓文字書本方便流傳。
  但是現在,快速傳播秦律文書的現實需求也擺到了嬴政的麵前。
  如今秦國招聘了許多工匠,幾乎是夜以繼日製作竹簡,同時又招募了大量的士人,專門入室抄寫《秦律》,一是為了用於太學學室裡的秦吏弟子,二是為了將《秦律》運送到各處郡縣。
  可是根本供應不及。
  製造一套《秦律》,少說也要花費三個月的時間。
  可是秦國三個月之內,就能打下十座城池。
  派遣前去的秦吏,也得對當地舊有的小吏重新培訓。
  這就導致整個秦國上下對《秦律》的數量要求變得原來越高。
  作為官方的法律典籍,《秦律》的製造本來就不能馬虎。更何況這是一向崇尚法度的秦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些秦吏們都是受過嚴格的教育,將法奉為圭臬。
  整個秦國上上下下,沒有人希望看到粗製濫造、殘缺不全的《秦律》文書。
  這個時候,扶蘇過去的發明製造才顯示出作用來。
  隻是因為過去大家都對紙張和墨刻技術不重視,等到發現竹簡的製作,以及文字的摘抄實錄非常緩慢,漸漸地,上至嬴政,下至朝中百官,他們都將目光轉移到了造紙術和墨刻上。
  趙高給嬴政攤開新紙,嬴政果然沒有興趣看。
  “寡人要看墨刻。”
  趙高臉色一窘,他給嬴政解釋道,“大王,現在的墨刻,都是按照太子的意思,把石刻的技術放在木板上,先在木板上刻出文字,隨後在上麵澆灌上墨汁,但是因為這工藝並不成熟,已經失敗了不下數百次。”
  嬴政不會去做理解屬下這樣的事情,“寡人要看結果。寡人要看成品。上黨郡、代郡的官吏一直在催,他們要最新一批的秦簡。”
  “魏國新攻打下的城池寡人已經派兵駐守,很快他們也要來催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