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又想騙我?(2 / 2)

  項燕望著這太監,他不是不想為楚國出力。

  “我曾率領二十萬楚國的精兵,非但沒有能夠扭轉戰局,還讓十萬士兵埋屍他鄉。當初就是無顏麵對江東父老,所以帶著家小回到項地茍活。”

  “我本欲引劍自殺,隻是想到尚且未報大王知遇之恩,徒為做國都壽春城前一塊壁壘,所以才茍活至今。”

  “等到秦軍來攻城,我項燕到時隻身坐在家中,隻為拖延秦人,先大王一步而去。如此也算是報答大王。”

  其實項燕沒自殺,單純是因為敗局未全定。

  雙方都是各有各的說辭。

  太監便道,“明公對楚國,其心猶如明月,我楚國子弟,何人不知,何人不曉。”

  “上次我楚軍之所以戰敗,和大將軍有什麼關係呢?大將軍審時度勢,謀定而後動,原本可以拿下長葛。可是沒有人和相助,讓大將軍險些喪命長葛。”

  “我楚國百姓雖然都在江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可是對前方戰事的狀況都一清二楚。大家都知道,罪不在將軍。”

  項燕聽了,還是不肯去。

  “統率三軍之人,必得威震八方,如此才能使得士兵唯命是從。我一個敗軍之將,有何顏麵繼續掛帥呢?”

  眾人聞言,也都附和項燕的說辭。

  “我父親一戰失利,折損江東子弟十萬之眾。隻是因為百姓沒有責怪,反而為父親求情,這才折返留在項地。”

  “現如今,秦軍來勢洶洶,我項氏子弟願意隨戰,哪怕戰死疆場也不足惜。”

  “過去一戰,我父親苦心孤詣,力圖破敵。可是軍中將士多有不服,不願意聽從。戰敗之後,獨獨父親一個人辭官歸林。這些事情,天下人都知道。”

  “隻是這請父親再度出山,到時候天下人又如何想呢?楚國人又如何看待父親呢?軍中將士又怎麼敢聽從父親的號令呢?”

  “出兵,素來講求師出有名。而這掛帥印之事,關係到戰事成敗。父親不願意再使得楚國受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