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曉之以理(1 / 1)

回到唐朝當軍閥 褚斐 3355 字 2024-03-17

“我奉天子詔令入關,請打開城門,放我等進城稍作休整。”   太原城下,一人一馬,大聲高喊。   馬上之人二十四五歲,雄姿英發,氣質超凡,尤其是他那雙眼睛,炯炯有神,讓人不敢與其對視。   此人名叫李克用,乃是沙陀部首領李國昌第三子。   李克用年少時就很驍勇,其父征討龐勛時,他隨軍出征,沖鋒陷陣均在眾將領之前,軍中視他為“飛虎子”,平定龐勛後,李國昌受封為振武軍節度使,李克用受封為雲中牙將,那一年,他才隻有十五歲。   沙陀部族在李國昌的手中開始逐漸強大起來,在平定龐勛的過程中立下戰功赫赫,因此被皇帝賜姓李氏,並委以高官重任,擁兵一方。   此後,李國昌自恃有功,開始變得傲慢,皇帝對此很是擔心,於是意圖將其調任他方,但李國昌拒不從命,並且派遣三子李克用殺了大同軍防禦使段文楚,占據雲州(今山西大同),自稱留後,從此與唐廷徹底鬧翻。   廣明元年三月,招討使李琢會同幽州李可舉、雲州赫連鐸出擊沙陀,李克用與李可舉擁兵相拒於雄武軍(今天津薊縣)。   李克用的叔父李友金攜蔚、朔兩州向李琢投降,李克用聽到後,馬上帶兵返回。   李可舉追李克用至藥兒嶺,大敗李克用。   後李琢軍隊進行夾擊,又在蔚州擊敗李克用,沙陀大敗,李國昌、李克用父子流亡韃靼。   黃巢攻陷京都長安之後,北起軍使陳景思率領沙陀降軍與吐渾、安慶軍隊數萬人前往長安。   行軍到絳州,沙陀軍大亂,大肆掠奪後回去。   陳景思覺得沙陀軍除了李國昌、李克用父子都沒法節製,於是上書皇帝,請求從韃靼召回李氏父子,任命為代州刺史、雁門以北行營節度使。   皇帝同意了陳景思的請求,加授李國昌、李克用父子兩人相應官職。   李克用此次引軍前來,就是為了獲取錢糧,朝廷不給,他就去搶,就這麼簡單。   原本李克用也不想把事情鬧大,但鄭從讜的態度,激怒了他,因此,李克用率領軍隊一路南下,最終兵臨太原城下。   此時太原城中兵馬不足一萬,守衛空虛,這讓李克用頓起貪念。   任憑李克用如何說法,城上守將隻是好言相勸,至於打開城門放他們進來,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對方是什麼心思,守城將領豈能不知?   見對方不肯就範,李克用也是失去了耐心,拔出利劍,指著城墻怒聲大吼:“我以至誠之心歸順大唐,你等竟敢如此輕慢於我,簡直豈有此理。”   喊罷,李克用回頭大吼道:“擂鼓。”   鼓響,這是準備進攻的前兆。   城上頓時一陣騷亂,守城將領一時間也是慌了神。   就在這時,城門突然打開,一名身穿便服的老人緩步走了出來。   見到這名老人,李克用有些愣神,隨即隻見他連忙翻身下馬,大步迎了上去。   “鄭相公別來無恙。”   李克用拱手行禮,目光時不時看向老人身後的城門處。   老人正是河東節度使鄭從讜,相貌儒雅,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給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   鄭從讜淡聲說道:“就老夫一人,李將軍不必緊張。”   李克用臉上頓時一紅,他轉身大聲喊道:“都給我滾回去。”   原本見城門打開,準備沖上前來的士兵,聽到李克用這麼一喊,頓時停下步伐,隨即緩緩退了回去。   鄭從讜沒有和李克用多說廢話,直截了當的問道:“李克用,你此番領兵前來,可是打算強取太原?”   “在下絕無此心。”   李克用搖頭否認,一臉正色,但隨即他又說道:“朝廷命我領兵前往長安剿滅偽齊,卻又不給軍餉,我找鄭相公您要取,您卻隻給這麼一點東西,軍中士卒皆是憤然。”   聽了這些話,鄭從讜卻是哈哈大笑起來。   李克用皺眉不悅道:“鄭相公何故發笑?”   鄭從讜停下笑聲,淡淡說道:“半年前,我發錢糧數十萬於你,命你出兵剿賊,你雖答應出兵,卻遲遲不見任何行動,如今太原錢糧已空,我不請,你倒是自來,這是何道理?”   李克用張了張嘴,理由多的是,隨便說兩句也就是了,但是看著鄭從讜那清澈的目光,他一時間卻是沉默了,什麼話都說不出來。   鄭從讜嘆聲說道:“你父子二人亡命韃靼,可曾記恨過大唐?如今天子垂憐你等將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加以職爵重用,你們又可曾心懷感激?”   聽了這番話,李克用臉上有了愧疚之情,他性格桀驁不馴,動輒殺人,但也不是不講理之人。   實話實說,朝廷對他們父子二人,乃至於整個沙陀部,都可以算的上是恩情厚重。但是出於自身野心,以及發展需要,父親與自己,最終選擇了最為猛烈與快捷的方法。   “將軍若無朝廷官爵威命以安軍情,縱算擁兵百萬,誰又能真心誠服呢?”   說完這句話,鄭從讜拱手回了一禮,隨即轉身返回。   而李克用則是身軀一震,一時間仿佛明白了什麼,拱手大聲說道:“今日之事,全是小人的過錯,克用當立即領軍而還。”   自安史之亂後,天下藩鎮雖多,但絕大部分藩鎮並不割據,隻有極個別藩鎮割據(例如幽州鎮、魏博鎮),即使割據藩鎮也在很大程度上施行唐廷的政策法令,“須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軍情”。   大唐後期的諸多藩鎮,東南藩鎮從財力上支撐朝廷,邊疆藩鎮對外作戰,中原藩鎮則具有鎮遏河朔、屏障關中、溝通江淮的作用。   河朔藩鎮與中原藩鎮在割據與防割據的相持關係上,中原藩鎮與邊疆藩鎮在維係內外均勢的平衡關係上,邊疆藩鎮、東南藩鎮與中原藩鎮在武力和財力的相互依賴關係上,構成了一個既密切聯係又互相製約的整體結構,從而維係大唐相對穩定地統治了一百多年。   但是隨著黃巢久戰江淮之地,尤其是攻陷長安之後,很多事情,被徹底的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