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決定(1 / 1)

回到唐朝當軍閥 褚斐 3708 字 2024-03-17

黃昏時分,李威率軍趕至三川縣,繼續往西前行七十餘裡,便是此行目的地直羅縣。   殘破的縣城,四周一片荒涼景象。   城門外,站立著一名白衣青年,仿佛正在等待著什麼。   劉山領著數名騎兵上前察看,詢問一番之後,劉山快速返回,隻見他來到李威跟前,在其耳邊低聲細語了幾句。   李威看向城門處的那名青年,臉上有了一絲差異。   隨後,李威架馬上前,到了青年近前翻身下馬。   “在下丹州防禦使李威。”   李威拱了拱手,態度還算客氣。   青年拱手道:“小人張仲允拜會李軍使。”   這名青年正是張進舉的次子張仲允。   張進舉死後,兄弟兩人攜父靈柩回返義川安葬,那時李威被張彥球所敗,丹州易手,雖說後來張彥球領軍前往長安,卻也是留下兩千兵駐守義川,防備後方。   張進舉那可是義軍之中的大人物,如此進入義川,那指定是要被挫骨揚灰,沒有辦法,張仲允隻得尋求堂叔張進逾的幫助,希望他能將自己父親的靈柩暗中接入義川安葬。   張進逾害怕招惹禍事,於是婉言拒絕。   左右都是不行,加之天氣炎熱,屍體無法久存,兄弟兩人商議一番,最終決定將父親張進舉暫且安葬於三川縣,待日後再行遷葬。   兩人客套閑聊了幾句,李威上下打量著張仲允,對方氣質高雅沉穩,談吐不凡,這引起了李威的注意,因此,李威臉上有了正色。   “你候於此處,所為何事?”   張仲允輕聲說道:“小人想請將軍放過三川縣。”   聽到這話,李威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李威軍中糧草不足,找別人借那肯定是借不到,既然借不到,那就隻能動手強搶。   自軍隊進入鄜州境內之後,李威命令石虎與周昕兩人,各領五百士兵,居於後方,就地籌措糧草,什麼手段什麼方式,自己看著辦。   “無妨,我稍後便走。”   李威拱了一下手,淡聲說了一句:“你可自便。”   說完,李威轉身離開。   “多謝將軍。”   張仲允躬身一拜,出聲道謝。   張仲允逗留三川多日,此地縣令不僅沒有為難他,反而多有幫助,今日李威領軍將至,縣令知曉這支軍隊最近多有燒殺搶奪之事,心中大懼,最後想到張仲允,於是登門求助。   這對於李威而言,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因此他並沒有多想,給了對方這個麵子,當然,這個麵子的對象並不是張仲允,而是他的父親張進舉。   “將軍。”   回來的路上,一名青年對著李威躬身行禮。   李威點了點頭,沒有說話,邁步離開。   範文昭當初從軍中,將那些被胡明強行征兵的豪門子弟給挑選出來,給予優待,希望他們能夠留下來為李威效力,可惜的是,撤離丹州的時候,最後隻有張仲渠一人選擇留下。   對此,李威也沒有強求,一人賞了二十軍棍,然後放其歸家。   張仲渠聽聞城門站立之人竟是張仲允,於是前來見禮,閑聊幾句。   李威對左右說道:“全軍就地休整,命人燒柴做飯,兩個時辰後繼續前行,天亮之前必須趕到直羅。”   “知道了。”   劉珍、趙章等人點頭應下,然後分頭各做安排。   吃了一些東西,李威靠在樹背上,閉眼休息。   剛睡下沒多久,李威便是被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所驚醒。   李威快速從從地上起來,右手第一時間按在了劍柄上,目光朝前方看去,隻見十餘名探馬騎兵已經快到近前。   到了近前不遠處,為首的軍官翻身下馬,快速奔跑到李威跟前,拱手稟報道:“將軍,拓跋思恭於昨日深夜領兵突襲黃皓大營,黃皓戰敗,率軍後撤數十裡,退守定平。”   李威微微皺眉,沉聲問道:“拓跋思恭如今是何動向?”   軍官說道:“拓跋思恭遣副將領兵三千駐守豐義,他本人率主力萬餘人追至定平,黃皓與其正在爆發激戰。”   “領賞去吧!”   “謝將軍賞!”   軍官拱手一拜,隨即轉身離開。   劉珍、趙章、石虎等人這時都是圍了過來,詢問緣由。   李威將情況告知給大家。   聽聞黃皓戰敗後撤,眾人皆是大驚,趙章第一個出言勸說李威,應當立即退軍回返延州。   劉珍則是大聲進言,希望全軍全速前進,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定平救援黃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其餘諸將沒有言語,紛紛注視李威,等待他的最終決定。   李威沉思不語,但也隻是片刻,他便是淡聲說道:“劉山領五百人攜糧草物資駐守直羅,其餘諸營全部輕車簡從,即刻出發。”   “多謝將軍。”   劉珍拱手一拜,臉露感激之情。   “都去準備吧。”   李威搖了搖頭,沒在多言。   李威做出這個決定,並不是賣劉珍人情,也不是說和黃皓有多深的交情,完全是因時而動。   鄜州殘破貧窮,根本無險可守,因此李威就兩個選擇,要麼繼續前進,趕往定平救援黃皓,要麼引軍而回,選擇自保。   李威也算是幾經生死之人,膽子還沒有那麼小。   斥候探知的消息雖然不多,但李威也是很快從中看透了幾點重要信息。   第一,黃皓能夠一路退守定平,至少說明一點,他隻是戰敗,而不是潰敗,主力應該尚存。   第二,拓跋思恭遣副將領兵三千駐守豐義,這自然是防備從側麵而來的李威軍隊,如此分兵防守,至少說明了一點,拓跋思恭沒有把握一口吃掉黃皓。   畢竟李威天亮才能到直羅,至少天黑才能趕至定平,還有整整一天的時間,如果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徹底消滅黃皓,拓跋思恭根本就犯不著分兵守豐義,他完全可以集中力量,在消滅了黃皓全軍之後,再戰李威。   情況緊急,李威沒有多做猶豫,他讓劉珍率領四千餘步卒為後部,加快行軍,自己則是集中精銳千餘騎兵為先鋒,先行一步,朝著豐義殺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