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眷們在鳳儀宮跟皇後請好安之後,便浩浩蕩蕩地往宴客廳走了。 玉石砌成的墻壁,檀木修飾的門檻,琉璃罩成的燈罩在紅燭的映射下變得透亮,小機上的小巧酒杯均是由金銀打造的。宴會廳的每一處細節無不透露出奢華。 京中正三品以上官員家的子女們早已落座,皇後帶著幾位重臣子女入席後大家紛紛行禮。宋九安隨著各家小姐陸續入座,而宮裡的公主、宮妃們也陸續進場。眾人身著華服,不甚美麗。 接著,重要的男眷們也在幾位皇子的帶領下步入宴會廳。 鎮南將軍府的兩位公子、太傅府的三位公子、宋九安的兩位哥哥、李大人家的兒子、聖上的幾個侄子,也就是各家王府的世子,都來參加這次宮裡的賞花宴了。與此同時,朝中有威望的年輕新秀也都紛紛參加宴會。 突然間,一道頎長的身影吸引了宋九安的眼球。一身精致的月牙色錦袍,金繡繁麗,腰帶束著腰身,將他腰細肩寬的身形很好地勾勒了出來。腰間束著一塊成色尚好的玉佩,烏黑的長發用一個玉冠固定著,眉眼冷峭卻帶著一絲病氣,麵部線條乾凈利落,高挺的鼻梁上有一顆淡淡的痣,一雙丹鳳眼裡看不出太多情緒,真可謂是目若繁星,風姿秀逸。這個如羊脂玉一般的男人,就是永昌侯府小公子沈淮之。 眾人一愣,大殿上倒是安靜了不少。 此刻再見這個豐神秀逸的少年郎,宋九安無疑是愧疚的。 永昌侯府世代忠良、滿門英烈,沈淮之的兩位兄長均是戰死。沈淮之如今不過十七歲,卻在年初逆風翻盤取得度城一役的勝利,擊退了藩國的十萬大軍,可謂是少年將才。永昌侯府的功績是全天下人都看在眼裡的。作為如今侯府唯一的繼承人又掌握一方兵權,沈淮之成為了多方勢力的眼紅對象。 這位少年小將軍在度城一役中身受重傷,聖上垂憐,送了無數金貴藥材和禦醫入侯府。養到如今,這身子骨才算是好了一點點。但沈淮之的身子骨卻遠遠不如從前康健,傷愈後,主動交還兵權,提出要養身體。皇室因而提前將其冊為侯府世子,隻待成家之後承襲爵位。 前世,因著陸允恒忌憚侯府勢力,在登位前夕將謀逆的罪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按在永昌侯府,將其趕緊殺絕。而懷著侯府血脈的宋九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默許了這毫無人性的一切的發生。滿門忠烈的永昌侯府自此隕落。陸允恒對沈淮之的忌憚,對宋九安的欺騙,使得苦命的兩人不過一月便連同他們的血脈先後殞命。 這一世,她不會允許這一切的發生,不會再眼睜睜看著任何一個對這個國家忠心耿耿的人枉死。 ...... 沈淮之對皇後見過禮後,便由小廝攙著緩緩走到了座位上。慢慢邁開步子,時不時咳嗽幾聲。一抬眼,隻看到對麵有個身著月白色束蝶群的小姑娘睜著一雙杏眼一動不動地看著他,與平日裡愣愣看著他的姑娘們不同,那女子眼神裡是濃濃的悲哀與愧疚,好似在訴說什麼,又好像在懺悔什麼。看那小姑娘的位置,大概也是個朝中重臣的家眷。沈淮之不解,轉頭問邊上的小廝。 “沈梧,那家小姐是誰?我們見過?” 沈梧望了一眼宋九安,悄悄附在沈淮之耳邊。 “那是宋府的大小姐,名喚宋九安,也是未來的太子妃。主子常年在外,和宋小姐倒是沒什麼往來。不過兒時打過幾次照麵罷了。” 沈淮之細想,他好像確實和那宋九安沒什麼往來,但那宋小姐為何這樣一副神情看著他?真真是令人奇怪。 他隻得端起茶杯,輕輕吹吹茶沫,輕飲一口。 看著沈淮之悄悄瞟了自己一眼,此時宋九安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略顯倉促,一回神發現沈淮之也在悄悄端詳她,似乎帶著兩分不解。宋九安尷尬地耳根子都有點紅了,隻能微笑點頭示意。 沈淮之心下輕笑,倒也友好地點了頭示意。 這小姑娘倒是有趣。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皇室忌憚永昌侯府,明裡暗裡在打壓他們。他自戰場下來後,為保全家平安交出兵符避避風頭。按說世家子女們都是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的,不會輕易被人捕捉情緒。但這宋家小姐作為未來的皇室成員,看向他的眼神裡竟帶著愧疚和同情。他看向她時,她既不驚訝,也不冷淡,隻片刻便能掩藏起先前的情緒朝他大方點頭問好,性格很好,看著也是個灑脫不做作的。 不過良好的教養早已促使他對這樣那樣的目光習以為常,他沈淮之也不會過多窺探一個女兒家的情緒。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誒?九安?你認識永昌侯府的世子?”旁邊的時照晚用隻有他們倆能聽到的聲音八卦地問道。 “不認識。打個照麵罷了。”宋九安很快就掩蓋好了自己的情緒,淡淡道。 “那你盯著人家看作甚?雖說吧,那世子卻是長得好,相貌也好,談吐也好,個子也高。嘖,可惜咯......” 宋九安輕輕翻了個白眼給時照晚。 時照晚調皮地笑笑,也不再多話。 沈淮之坐在位上,時不時咳嗽幾聲,眸子裡帶了幾分水汽,嘴唇也是慘白著。這咳嗽聲在安靜的大殿上顯得有些突出,身旁的人都有意無意悄悄側目,這沈世子,如今倒是有些引人憐惜了。 “沈家一家忠良,如今卻是......”時照晚適時地停住了話。兩個人相視一望,都帶了點 不易察覺的惋惜。 再看沈淮之,獨自一人坐在那小桌上,卻也是挺直了腰板。盡管麵容蒼白,卻神情自若的給自己斟著一杯又一杯的茶水,真真是儒雅又俊逸。與在外帶兵打仗的將軍們不同,世家公子哥的舉止形態被他拿捏的恰到好處。 偌大的大殿上坐著那麼多人,每個人看向沈淮之時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或是對這少年小將軍的眼紅,或是對沈家交出兵權的感慨,或是對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拖著病體還不得不來參加宴會的唏噓...... 當事人盡管知道自己在被審視,卻也坐懷不亂,鎮定自如。這沈淮之也是極有魄力、有血性的一個人,宋九安這樣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