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陪笑臉,老夫人進京(1 / 1)

九安集 錦鯉語 3277 字 2024-03-17

這兩天發生了好多事情。永昌侯世子病入山倒,性命垂危;京裡流言四起,皇帝震怒;太子犯錯,自請在東宮麵壁思過。   日子還是那麼一天一天過去了。   街上行人不斷,有急匆匆趕路的,有停下來看風景的。小商小販們在繁華的大街上吆喝著,路邊的房屋鱗次櫛比,高大繁榮。   路上一輛低調但透露出奢華的大馬車還是吸引了一部分人的注意。隻見那馬車穩穩地停在了永昌侯府的大門前,一個小廝機靈地端來一個小爬梯。   一雙長上皺紋但保養得當的手掀開了簾子.   走出馬車的是一位老太太,她的頭上早已覆滿銀絲,一雙丹鳳眼,深褐色的眼珠裡充滿了堅定。老婦人駐著一根細細的拐杖,慢慢下了馬車。棗紅色的襖子帶起了一陣風,盡管已經有些老態龍鐘了,但她的步伐依舊穩健。   有些路過的老人認出她來了!   這是康安縣主!永昌侯的母親,沈世子的祖母!被先帝封為國夫人的奇女子!康安縣主出生武將世家,從小就精通詩詞歌賦,軍事理論,更是這個年代為數不多自幼習武的女子。十五歲時,她嫁給沈淮之的祖父,十六歲時,她沖破世俗的桎梏隨夫君上戰場打仗,贏得了幾場戰役的勝利,世人無不欽佩她,十七歲時,她救下當今聖上的三皇叔,康王爺的性命,被康王收為義妹。十八歲時,她生下永昌侯,在永昌侯一歲未到時再次出征,為大晟奪回了兩座城池。十九歲時,她被先帝封為了康安縣主。   再後來,戰事減少,她為了養好自己出征傷到的身體逐漸放棄戰場,將培養沈家子嗣作為自己的另一個戰場。她做的很好,不管是兒子輩還是孫子輩的孩子,都成為了一位位將才,為大晟的江山打下了基業。   自老永昌侯與永昌侯先後戰場殞命後,康安縣主自願帶發修行,上了淩雲寺,從此吃齋念佛,不問世事。   康安縣主走到了永昌侯府的朱紅的大門前,沈梧立馬上前迎接。   “老夫人。”眼眶早已通紅。   “好孩子,辛苦了。那位老醫者要在城門那邊買東西,約莫半個時辰到,屆時你派人去迎接一下。”   “是。”   再次走進這座大宅,康安縣主心裡早已感慨萬千。   六年了,她離開這座讓人煩惱的京城已經六年了,早些年,她已然看出皇室對沈家虎視眈眈,她曾經告訴老侯爺和兒子要避避鋒芒,但,他們沈家男兒骨子裡刻著的就是熱血,一上戰場便不管不顧了,為國奉獻一生,也沒落得個好下場。如今,為了沈家的子孫,她必是要回來博一把的。她老婆子在這,看誰敢動她家裡人一絲一毫!   屏退了下人,康安縣主獨自來到沈淮之的臥室。   床上那緊閉雙眼的人張開了眼。   “祖母”沈淮之坐了起來,目光炯炯盯著他的嫡親祖母。   看著大街小巷都在傳命不久矣的世子此刻頂著張蒼白的臉朝她笑,康安縣主隻覺得頭痛。   “臭小子,有臉叫!”   末了,卻還是紅了眼睛。   上前握住了沈淮之的手,輕輕一拍“好孩子,你受委屈了。”   ......   房門緊閉,燈火通明,沒有人知道祖孫倆這天講了什麼。   也不過一會兒的時間,大街小巷、茶館酒樓就又傳開了:康安縣主時隔六年拖著年邁的軀體再度返京,還帶回了一個白發蒼蒼的醫者,似乎是為了給永昌侯世子治病。這下好了,少年將軍又將重獲一線生機!   宮門落鑰前,康安縣主穿著先帝賜的誥命製服進宮去了。“病了”兩天的皇帝也前來迎接,恭恭敬敬地把康安縣主請進了勤政殿,傍晚的皇宮也是燈火通明,皇後也往勤政殿去陪康安縣主這位貴客了。   “老身參見陛下!”   康安縣主一身誥命製服襯地整個人精明又強乾。   “姑母快快請起!莫要客氣!來人,賜座!”皇帝此刻到好像是個懂禮數又孝順的晚輩了。   康安縣主隻是在心裡冷笑。笑麵虎一隻罷了,不然怎得在沈淮之的藥裡下那麼骯臟的東西?不然怎得連她一個沈家都容不下?   “陛下,實不相瞞,老身此時回京,有兩件事。一是為了照料淮之的身子,我們沈家如今隻留下了這麼一個孩子,若是淮之有什麼三長兩短的,老身到了地底下,也無法向沈家的列祖列宗和淮之的母親交代。”   皇帝訕訕地笑著。   “二是為了交還虎符的。如今我沈家盡剩淮之一個男丁,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隨我上山的小孫女也無治軍之才,老身年紀也大了,對朝廷政事也做不成什麼貢獻了。”   “姑母快別這麼講!您和沈家也可算得上是我大晟的半壁江山了!”   皇帝麵對康安縣主這種得先帝賞識,受皇叔庇護的老人,也得拍些馬屁。   “不敢當,不敢當啊!如今我沈家這副樣子,怕也是無法擔此重任咯!”   ......   不多時,舉宮上下都知道了一件大事:沈家徹底交出虎符,康安縣主帶了一位神醫回府給沈淮之醫治。   這個信號無疑是讓所有人知道,沈家並無謀逆之心,隻有安穩度日之意。   對皇帝來說,沈家若是以一個空架子的形態存在,對他的大大有益的。既保全了忠義的名,又減少了對皇權的威脅。   對武將世家來講,這既是好事又是壞事。他們有了更直接的建功立業的機會!但同時,沒有人能確保在這樣動亂的年代一定能帶好兵打好仗,也沒有人保證,即使在戰場上取得了建樹,在成為第二個沈家之前,皇家會不會心生異念。   人臣難做!   對沈淮之來說,表麵上的讓權是如今保全全家的最好方式。他若是執意想收回虎符,按著他永昌侯府幾代人的勢力和奠基,那可不是件難事。   示弱可不是認輸。他本沒有跟皇家爭權的想法,可當今的統治者和他培養的預備役是在是荒唐的很,不顧子民的君主,真的是一位好君主嗎?他有能力一些,至少能護住他軍隊的弟兄們,至少還能讓沈家世代所守護的江山穩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