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新中國,交通沒有現在發達,那時候購物也不是很方便,村民們一般隻會逢年過節才會去鎮上采購。 但是做生意的人,可不能閑著啊,所以你不來找我,我就去就你,這就衍生了很多挑擔子叫賣的貨郎。 這種貨郎一般都挑一些輕省的針頭線腦、頭花頭繩……一些小吃食叫賣。手裡拿著一個撥浪鼓,一邊走街串巷,一邊搖著撥浪鼓。所以很多孩子們聽到撥浪鼓聲兒就會喊“撥浪鼓來了,撥浪鼓來了,以至於後來撥浪鼓就成了貨郎的代稱。” 小王就是這樣一個“撥浪鼓”,他每天一早換個方向就從家裡出發沿著一個個村莊叫賣,有時候也會走遠點,就在在外麵過夜。夏天還好,草垛裡、廟裡、沒人的破屋……那裡都可以湊合,其他季節可就不行了。 這天小王就走的比較遠,眼看著天就黑了,他心裡想著快點走到下一個村看能不能找戶人家借宿一宿,實在不行有個土地廟啥的也行,不過現在已經是深秋了,最好還是能找戶人家住一晚比較舒坦。 心裡想著,他就加快了腳步向下一個村走去,鄉下人休息的早,村裡還時常停電,他到了這個村子在村裡轉了一圈,隻發現有一戶人家亮著燈火,他便趕過去敲了敲門。 聞聲一個青年男人出來開門,聽了他借宿的請求告訴他,他家裡隻有一個臥室,沒有多餘的床鋪,而且他妻子一會兒恐怕要生產,不方便招待他。 小王說不用睡床,隻要讓在廚房灶下睡一宿就可以。青年男人看了外麵已經全黑的天和涼颼颼的風,最後同意了。 小王歸置好自己的貨物,在灶底下掏出帶的冷饅頭開始吃。每一會兒就聽到有個老太太過來了,隨後青年男人又來到廚房燒水,和小王說抱歉,他媳婦要生了。小王說沒事,是他打擾了,還主動幫忙燒水,讓青年去照顧妻子。 經過一番折騰,青年的妻子順利生下了一名男嬰。大家都累極了,收拾好就去休息了,小王也在灶下躺下睡覺,迷迷糊糊快要進入夢鄉的時候,他聽到一陣尖細的、刺耳的聲音說道“新生兒,十八上吊死。新生兒,十八上吊死……”一直重復著這一句話,聲音不大不小,但足夠小王聽的清清楚楚。他想著是不是主家交惡的鄰居,這也太惡毒了,詛咒一個新出生的嬰兒。 重復了幾十句還不停,小王就起來了,想看看到底是誰,讓人不要說了。他悄悄走到窗戶邊,迎著月光看到青年家屋邊的樹上做個一個披頭散發的白衣鬼。 這個鬼看不出男女,聲音雌雄難辨,坐在一個手指粗的樹枝上,就對著青年家的方向一直重復,“新生兒,十八上吊死”這一句話。 小王知道是個鬼後就悄悄的回灶下躺著睡覺,沒在多事,他常年的在外麵走,聽到的見到的東西也比一般人多,他的膽子也比常人的大一些。知道這時候他最好的辦法就是裝做不知道,睡自己的覺。 第二日天不亮,青年就來灶下煮飯,小王已經收拾好自己的貨攤,準備和青年告別,並隨口問他昨晚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青年說一夜深眠啥也沒聽到。 小王想既然他們都沒聽到,就不要告訴他們了,給他們添堵,就恭喜了一番,並囑咐他們好好看孩子,萬事仔細點。隨又準備和他告別。 青年卻不讓走,留他用早飯,最後小王就留下來吃早飯了,期間兩個人聊的相當投緣,青年說孩子也和他有緣,剛好出生在他來投宿的這晚,自己也和小王投緣,不如認個乾爹?最後青年的妻子也同意,就這麼著小王在一頓早餐後就多了個乾兒子。 走前,他在自己的貨攤裡挑了點禮物給他的乾兒子。又叮囑了一些體己話就又出發工作了。 既然認了親,後來免不了來往的更勤快,越來越熟,當然有些話也就說出來了。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轉眼十八年過去了,青年的兒子也出落得一表人才,今天正是他十八歲生日,一早他的母親就去鎮上買了菜,這會兒正在廚房忙活呢。 小王作為他的乾爹,十八歲生日自然是要過來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早就帶了禮物從家出發過來了,這會兒就到門口了,青年去門口迎進了小王,二人在客廳和幾個男客嘮著家常,青年的妻子邊在廚房準備午餐邊和幾個女客人在說著話。 這會兒過生日的主人公也進了廚房,正悄悄地偷吃他母親剛燒好的雞,吃的不亦樂乎,突然她媽媽向他大喊一聲“乾嘛呢?多大了還偷吃,這麼多客人呢?” 一廚房的人都看向了他,他頓時羞紅了臉,轉身就出去了。 大人們接著說著話,很快飯也好了,大家都落座了才發現主人公沒在,青年在孩子房間沒找到,就讓妻子去找,並指責孩子不懂事讓一群大人等他吃飯,妻子也說孩子剛還偷吃主菜,是沒個樣子。 說歸說,還的把人找回來,這一大桌子人來給他過生日,也不能不見人啊,於是出門去找,她門前左右不見人,越來越氣,又去屋後去找,轉過屋角來到茅廁邊,一抬頭就見她家孩子筆直的吊在樹上。差點一口氣沒上來,兩眼一黑就要暈過去…… 她發著抖大哭著跑過去,哭聲引來了家裡一眾客人和青年,大家把孩子從樹上放下來,已然早死了。生日變祭日,氣氛變得十分沉重…… 都想不明白,這孩子咋好端端的尋了短見……隻有他乾爹心裡想起了他出生那日的事,說道“還是沒躲過去啊……沒躲過去啊……哎呀……” PS:這個故事我最初聽到覺得一點也不故事,就很沒有起伏感,而且死的莫名其妙,我本想加一些情節,到最後我想了一下還是沒有加,就按聽到的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