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宴會論佛(1 / 1)

西遊女兒情 南國大萌 3563 字 2024-03-17

唐僧師徒四人,在女兒國禮官的引導下,坐上了馬車,前往皇宮參加女王的宴請。馬車緩緩行駛,穿過了女兒國的鬧市,沿途的景象令他們目不暇接。   鬧市中,街道兩旁的店鋪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商品陳列其中,絲綢、珠寶、陶瓷、香料……無不展現出女兒國的繁榮與富足。街上的行人穿著華麗,女子們身著絢爛的衣裙,臉上掛著溫婉的笑容,她們的談笑聲清脆悅耳,像是春日的風拂過水麵,泛起層層漣漪。   “這女兒國果然不同凡響,連市井之中都透著一股精致。”唐僧感嘆道。   豬八戒眼珠子一轉,忍不住說:“這些衣服珠寶,要是能帶幾件回去給翠蘭就好了。”   孫悟空笑到:“八戒這糙漢子,原來還值得心疼媳婦兒。哈哈……”   沙僧則默默地望著窗外,一言不發,似乎眼前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半個時辰後,馬車緩緩停在了皇宮的大門前。唐僧師徒下車,踏上了通往皇宮的石階。隻見皇宮門前立著兩排士兵,身穿紅金甲胄,手持長槍,肅立如鬆。門楣上懸掛著一幅巨大的繡匾,上麵用金絲繡著“女兒國皇宮”幾個大字,熠熠生輝。   師徒跟隨禮官步入皇宮,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莊嚴而精致的建築群。宮殿的屋簷翹起,上麵鑲嵌著金色的龍鳳圖案,墻壁上繪有精美的壁畫,描繪著女兒國的歷史和傳說。   殿內,宏偉壯麗,金碧輝煌。巨大的水晶燈吊掛在高高的穹頂之下,光芒璀璨,照亮了整個殿堂。寶座前鋪著長長的紅毯,兩旁擺放著金銀器皿,上麵擺滿了琳瑯滿目的美食。   女王已經在寶座上等候,她身穿金絲織成的龍袍,頭戴珍珠鳳冠,尊貴而莊嚴。她的眼神中流露出智慧和乾練,微微一笑,便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威嚴和溫柔。   唐僧師徒在禮官的引導下,緩步走進宴會大廳。他們被眼前的奢華所震撼,即便是經歷過無數風波的孫悟空,此刻也不由得感嘆國王的富貴和威儀。   唐僧合十施禮:“大唐和尚三藏拜見女王陛下!”   女王溫和地說:“法師一行遠道而來,我們女兒國深感榮幸。請各位隨意,希望今日的宴會能讓諸位遠道而來的客人感到愉悅。”   女兒國雖是小國,但卻很富足。皇宮內部裝飾豪華,金碧輝煌,壁上掛著細膩的絲綢畫卷,畫中山水雲霧繚繞,仿佛一個個迷人的仙境。宮殿的大廳中央,一張長長的宴會桌已經擺放好,桌上鋪著金邊的紅綢,上麵擺放著精致的瓷器和金銀器皿。   落座後,唐僧心中對女王的風範頗為贊賞,但同時也有些許忐忑。他清楚自己此行的使命,心中暗暗提醒自己不能被世俗之事所迷惑。   宴會開始,先是樂隊奏起悠揚的宮廷樂曲,曲調優美,宛若天籟。隨後,侍女們端上了一道道精致的素齋,每一道菜品都仿佛藝術品,不僅味道鮮美,連擺盤也是別具匠心。   豬八戒看著眼前的美味,眼睛都快要亮了起來。他咽了咽口水,心想:“這才叫宴會啊!這些菜肴,簡直比天上的蟠桃宴還要豐盛!”   孫悟空則更多地在觀察周圍的情況,他的眼神時刻警惕,他不知女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生怕有什麼不測發生。沙僧則表現得頗為穩重,他默默地品嘗著美食,心中對女王的大方和禮遇表示感謝。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女王微笑著開啟了話題:“貴師唐僧,聞您深通佛法,不知您對佛法的終極追求是怎樣的理解?”   唐僧合掌回應:“尊敬的女王,佛法追求的是心靈的徹底解脫和永恒的安寧。”   女王點頭,語氣中透出一絲思考:“但在我看來,人世間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陪伴。家,是我們情感的居所。”   唐僧輕輕搖頭:“女王殿下,家庭的確能給人以短暫的安慰和幸福。但世間萬物皆有生老病死,家人終將分別。唯有超脫這一切,斬斷所有的情愛,人才能夠達到真正的解脫。”   女王微微一笑,反駁道:“唐僧大師,您不覺得斬斷情愛,就像是在夜空中抹去繁星,雖然達到了清凈,但卻失去了生活的色彩和溫度嗎?”   唐僧沉思片刻,回答道:“星辰雖美,但終究是虛幻的。隻有內心的平靜和無我,才是最真實的幸福。”   女王輕輕嘆息:“可是,沒有了愛,沒有了家,這世間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去珍惜和追求呢?”   唐僧平和地說:“愛是人世間最復雜的情感。它既能讓人欣喜若狂,也能讓人痛苦不堪。真正的幸福不是依附於外物,而是心靈的自在。”   女王緩緩問道:“出家無家,若是人人都出家,這世界將如何存續?”   唐僧一事語塞,女王又問道:“聖僧,若是令尊當初沒有成家,那這世上就不存在聖僧,觀音菩薩的取經大業何以為繼?”   唐僧答道:“縱使沒有貧僧,其他有心向佛之人皆可西去取經。取經重在經,而非取經之人。”   女王再次問道:“若世人都如聖僧一般虔誠,不但令尊無家,其他人亦無家,這世上不但無聖僧一人,更無千千萬萬之人。又何來一心向佛的取經人?”   至此,唐僧徹底答不上來了,他沒料到一個女子竟能將自己駁倒,心裡更是波瀾驚起,五味雜陳:取經是為了世人幸福,可世界如果沒有了世人,那經書又有何益處!   自幼在寺廟長大的唐僧,清晨的鐘聲伴隨著他的成長。每一天,他都在佛法的海洋中遨遊,他的心靈像那一尊尊靜默的佛像,安靜而深邃。他的師傅,一個滿頭白發、眼中閃爍著智慧之光的老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常對他說:“一切塵世的牽絆都是苦,唯有佛法,才能解脫。”唐僧深信不疑,他以為自己的心靈已經與世俗的欲望隔絕。   但是,生活總是在不經意間,給人以啟示。在他四處遊歷的過程中,他見識了各色人間的愛恨情仇,他開始意識到,盡管自己從小就遠離了父母的陪伴,但內心深處,卻潛藏著對家的渴望。   如今這層窗戶紙被女王給捅破了,他內心感到驚懼甚至害怕,這讓他不由得想起曾經反復出現過的一個夢境:一間溫馨的小屋,炊煙裊裊,一個慈祥的母親,一個堅強的父親,還有一個歡快奔跑的孩子。他在夢中陪伴這個孩子成長,教他讀書識字,講述那些古老的故事,一起在田野中奔跑,在溪邊捉魚。   唐僧對取經的大業開始動搖了,他反思到,難道那個夢境就是他一直在避免的家庭羈絆嗎?難道這種簡單的幸福不是他也值得追求的嗎?   唐僧在心中默念著佛經,試圖讓自己的心靈回到那種超然的寧靜。但女兒國王的話,還有那些關於家的幻想,像一縷不可驅散的煙霧,繚繞在他的心頭。   他都忘記宴會是什麼時候結束的,自己是怎麼離開皇宮的,坐在回驛站的車上,唐僧看著集市上的人來人往,大家匆匆忙忙,扶老攜幼,忙碌卻又充實。那一刻,幸福不在遙遠的西天,就近在咫尺。   唐僧甚至開始羨慕那些漁夫、農夫、小販們的生活。他們雖然粗俗,但卻擁有家庭的歡笑,孩子的嬉鬧。唐僧開始思考,這種平凡的幸福,與佛法中所說的超脫,哪一種才是真正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