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野解釋道:“就是用黃土或紅土加上一點粘土,做成一個個實心方塊,然後燒成陶塊,可以用來建圍墻和房子。” 一個名叫庚的老人說:“族長,我們蓬萊島粘土不多,但我知道有座山有紅土!” “好,等雨停了我們就去看看,如果是能燒磚的土,我們就在那裡建一座窯。” 接著是下一件事,風少野又點了一個老人: “濃,我常見你帶小輩們種菜,很是辛苦。我這裡有些方法能讓你們種出更多更好的菜,你想不想學?” 他從小在海濱農村長大,雖然上中學之後就沒再種過地,但記憶還在,後世隨便一點農業常識都可能大大提高這個時代的產出。 濃是拙的族兄,已經是個小老頭子,腿有殘疾,老臉曬得粗黑,像極了一個老農,但說的話卻文縐縐的: “大人!濃常聽大巫教導,千年之前,我神皇氏先祖從昆侖墟降世之後,曾遊歷天下,在極西之地遇到過一位賢人,號神農氏,他嘗百草、識百穀、種百蔬、蓄百畜,活人無數,先祖與其相交百年,受益良多,所以後來才能率領族人日益壯大、號令中土。今日族長若有益農之法,隻要每株菜能多長一片葉、多結一個瓜,那便是萬世之功,天下人都將傳頌您的功德!請族長賜教!” 風少野心想:“原來現在就有神農氏的傳說了麼?”嘴上道: “神農氏和先祖神教你們可以種什麼,我要教的卻是怎麼種……請看VCR。” 風少野也不多解釋,直接拿出手機,打開相冊裡幾張家鄉的拍到農田菜地的照片,指給濃等人看: “看,菜地應該這樣打理,有溝有壟,溝中導水,壟上種菜。每一季菜種完之後,都要重新鬆土除草,挖溝起壟,壟上先灑一層草木灰,然後種上菜,乾旱時澆水,雨澇時排水,生長期間,再以尿兌水澆灌數次,菜蔬一定比現在多長兩倍!” 幾個種了一百多年田地的老人稍微一想,便大致明白了其中原理,都恍然大悟,紛紛表示受教。 冊問道:“族長是否還有妙方讓稻穀也增加收成?” 風少野道:“有是有,但今年就算了吧,等我教會你們用更少的人煮出更多的鹽,你們才有足夠的人手和時間去精耕細作。” 族人們聽到他還有更好的種稻之法和製鹽之法,都激動地歡呼起來。 特別是煮鹽,絕對是他們全族最大的困境。如果不是每年要貢幾十缸鹽,他們何至於守著偌大的海島還要餓肚子? 然後小正太喬問道:“族長,我和大巫能做什麼?” “你和大巫嘛,就在寨子裡看著,敦促大家多洗手、講衛生。 “寨裡常備一口大缸用來燒開水,等竹子砍回來後,我讓契給每人都做一個竹筒壺,以後隻準喝開水。 “老人孩子沒事的時候可以修路挖溝,去海邊挖沙子和鵝卵石來鋪路。 “寨子裡不得有臭水溝和死水潭,不許隨地大小便。 “可以在下風處挖一個大坑,用來堆圾垃和枯草樹葉,順便漚肥……” 拙聽完吩咐冊:“冊,快記下來!” 冊一直在竹片上用一根骨針寫寫劃劃,刻的是風少野看不懂的原始象形文,十分簡練。 他們有不明白的地方,風少野便耐心解釋,順便給全體族人灌輸基本的衛生知識和三生教育: 學會保命,少生病,少受傷; 學習生存,創造飽暖和安全; 最後再追求幸福、仰望星空。 外麵下著大雨,但族人們齊聚一堂,認真聽著族長的話,感覺進入了新世界。 他們十分喜歡族長說話的方式和語調,認為那是上界雅音。 對風少野來說,能活兩三百歲的人,每一個都是可造之材,全族就這麼點人,他可不想他們因為小小的傷病就夭折。 看看濃就知道了,當了一百多年農民,一出口就能聽出族學淵源。這既是歷代大巫的教化之功,也是他們的種族天賦。 這也是風少野這個族長最大的幸事。 …… 第二天仍下著小雨,男人們喝了一碗熱粥,便喲喝著準備出門勞作了。 四月的雨天仍然有些冷,但他們為了節約布料,全身除了一頂草笠,隻穿一塊兜襠布就出門了,一個個還有說有笑,顯然已經習慣了。 風少野心裡沉甸甸的,昨天才跟他們講了要愛惜身體、防止生病,今天他們就要冒雨勞作。 但他也知道,這個時代的生存條件就是這樣,一百多張嘴等著吃,不可能因為一點雨就歇工,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誰知道雨會下多久。 於是他也穿著褲衩,帶幾個年紀較大的族人出門尋找紅土山了。 臨行前看到麋幾個年輕點的婦女也背著蘆筐準備出門,便囑咐她們風雨天不得下海。 麋說道:“大人,我們就在海邊撿點魚蝦和貝殼,很快就回來磨貝殼喂雞。” 她頭上戴著一頂草笠,身上隻穿著胸圍和短裙,身形纖美姣好,近一米六五的身高在一眾婦人中顯得鶴立雞群。 但風少野這會兒卻毫無邪念,滿心裡隻有對族人的憐惜。看了她一會兒,點頭道:“早去早回,回來記得喝點熱水去寒。” 麋盈盈垂首道:“是。” …… 由於刀和鏟都分配給族人用了,風少野這隊人隻能帶著些銅鋤和石錐出發。 沿著他們平時采集和撿柴的小路往北邊走了半個多時辰,那個名叫庚的老人指著前麵一座小山丘道:“族長,那座山就有紅土。” 還沒走近,他們就看到一處滑坡露出的大片紅色泥土了。 風少野欣喜地跑過去,捏起一把紅土就著雨水捏了捏,感覺泥質細密,粘性也不錯,絕對可以用來燒磚! 於是他吩咐大家在附近找適合建窯的地方,最後往回走了兩裡地,在一座山包下敲定了窯址。 雖然族人們都沒燒過陶器,但都見過流波島的窯場,風少野隻告訴他們磚窯要比陶窯大,進出料口可以分兩層或三層,他們就明白過來了,立刻用石椎和銅鋤挖了起來。 風少野隻挖了一會兒,差點就想放棄了。 工具呀工具!
第一十六章 神皇氏的新世界(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