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滄海1聲笑(1 / 1)

風少野把族人聚集起來,有條不紊地分派任務:   派青壯分赴各處,把人都叫回來,提前收工;   把磚場、鹽場和寨子裡搭的那些簡陋屋篷的草頂都卸下來壓住;   把外麵晾曬的東西都收起來,在寨子裡加固各處屋頂,尤其是大屋和糧倉;   婦女們立刻煮晚飯,今晚讓大家都吃得飽飽的;   燒幾缸開水備在大屋和兩處中屋裡,鹹魚乾也備一些充饑   屋門外放好便桶……   德彪問道:“阿兄,我能做什麼?”   風少野道:“你身體還未大好,在屋中歇著就好。”   傍晚,風少野點了名,族人們都已回來,然後大家飽餐了一頓,躲進三間大的屋子裡,各屋都按比例分配了青壯男人以保護老弱。   雖然屋裡氣味不怎麼好聞,但習慣了就好。透過簷縫灌進來的大風呼呼地響,也帶來了清新空氣。   以前臺風天是他們最擔驚受怕的日子,但現在,鹽場剛傳來天大的好消息,大家都充滿了希望,在黑暗中歡聲笑語不斷。   到第二天天亮,果然如喜所說的那樣,臺風達到了最猛烈的時候,夾著雨點呼嘯而來!   他們聽著嘩嘩的風雨聲,隻能聽天由命,等待最後的結果。   好在屋裡備有開水和魚乾,吃喝不愁。   風少野閑極無聊,想著帶族人們娛樂一下,便拿著皮鼓拍起來,然後教大家唱歌。   他選的這個首歌曲調簡單易學,卻豪情滿懷、自由自在。   很快,另外兩座中屋的族人們就聽到大屋傳來嘹亮的歌聲:   “滄海笑,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記今朝   蒼天笑,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江山笑,煙雨遙   濤浪淘盡紅塵俗世知多少   清風笑,竟惹寂寥   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蒼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癡癡笑笑……”   雖然一時記不清歌詞,但不妨礙族人們聽了一兩遍後就會啦啦啦地應和。很快,整個寨子裡歌聲震天,蓋過了大風的呼嘯聲、雨點的侵襲聲、海浪的翻湧聲……   風少野又帶頭以掌聲伴奏,全族人驚人一致地合拍起來,將激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唱著唱著,漢子們一個個勃發沖冠,老人們哭了,婦女們落淚了,孩子們卻笑了——他們從未如此歡欣過、從未如此振奮過!   德彪也唱得很大聲。   他在荒島求生一年多,剛歷盡劫難回到人類社會,就撞進了這樣的大家庭裡。   這一刻,他也想做個神皇人!   ……   今年的第一場臺風終於過去了。   天芎寨地處山坳,受到的影響其實不大,隻有幾處屋篷有破損,不難修補;磚場和鹽場提前做了防備,隻要把草篷重新蓋上就行;就連鹽泥也被族人們裝進大缸裡保存起來,幾乎沒有損失。   當晚,大家收拾了臺風留下的狼藉,第二天就重新開工。   加了礦渣的磚已經試燒到第三爐,風少野親自去看了下,硬度和隔水性都不錯,隻有最邊上的一小部分還有欠火的情況。   他與跋和老庚商議,以後就照這個標準燒,大量的燒——他準備蓋大磚房了!   回到寨子裡跟大巫一說,老頭連位置都選好了:“夏天已到,風災不斷,早就該為族長營建住屋了,就在大屋後麵如何?”   風少野點點頭:“大屋後麵是塊好地,不過太小了,要把東側的菜地和西側的小山包都整平了,蓋一座大大的磚屋!”   拙呆住了:“要那麼大嗎?唔,也好,族長的居所是應該大一點……”   “大巫想哪裡去了,我是要造一座大禮堂,當餐廳和議事之所用。至於我自己住的,以後有多餘的磚再蓋吧。”   “原來是這樣,”拙頓感慚愧,“可我們已經有一座大屋勉強堪用了。”   風少野沒有明說裡麵太臟,隻是說太小了。   平時天晴時,大家就在小廣場上席地吃飯,亂糟糟的不說,灰塵還大。一些小孩拿不住碗,還把碗放在地上,趴著吃……   下雨天時,大家就在大屋裡吃,關鍵大屋同時也是老人孩子們睡覺的地方,那衛生狀況自不必說,臺風那天,他可是聞夠了。   “大巫放心,工程不會太大,磚墻隻需一人高、勉強能遮個風雨即可,我隻希望族人們有一個更乾凈的用餐環境,雨天時能多一個寬敞透亮的聚會之所。”風少野解釋道。   拙聽了感動得不行:“族長大人先公後私,處處為族人考慮,實是我族之幸!”   風少野自信地笑道:“我們會越過越好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工程和選址定下來後,大家就利用早飯之前和晚飯之後的時間平整工地,同時燒磚隊每天都挑著磚塊回來,堆在工地旁備用。   這幾天編織隊已經把鹽場需要的竹扁都做好了,風少野便畫了一種捕魚陷阱讓他們趕製。   這種陷阱是沉海式的,風少野也沒有多少把握能抓到魚,隻是想各種方法都試一下。   陷阱整體像一個扁圓形魚婁,高兩米,腹部最寬直徑四米左右,用較細的竹篾編織,網格間隙不超過兩指寬,上半部編出一個個直徑十公分的孔洞,每個孔洞周圍都做幾根向內伸的毛刺,形成進去容易出來難的陷阱。   把圖紙和需求交給編織隊的隊長冊,讓他充分理解後,風少野就任由他們發揮了,自己帶著捕魚隊扛著一些粗大的木料去了南峽。   陷阱就準備用在這裡。   他還想在這裡嘗試種植海帶。   到了南峽,風少野找了處兩岸相距最窄的地帶,大概相距三十多米,放下木料,下令在岸邊挖深坑埋木樁。   海邊的土質很鬆軟,但沒有金屬工具,挖坑還是得費一番功夫。結果第一個坑因為離海岸太近,才挖了一米多深,坑裡就積滿了水,無法再繼續了,隻得往裡挪了幾米重新挖,總算挖到四五米深。   把木料埋進去,填回沙土夯實,露出地麵一米多,形成了一個穩固的樁。   接著在樁上砍了幾道凹槽,以便捆係藤索。   然後每隔五米埋一個樁。   用了兩天時間,才把七根木樁都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