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離再次醒來,潮濕的衣服緊貼身體,隻覺渾身冰冷,但好在足心正冒出熱力滋養身體,倒是好上許多,應當是修煉無名煉體功法的原因。 再看四周倒是一片昏暗,稍等片刻回神,目光適應之後,再次睜眼,依稀可見怪石垂吊下來,耳畔傳來水滴打在地麵的滴答聲,想必這裡是個山洞。 掙紮起身,除了呼吸之時肺部隱隱作痛外,並沒有受到其他傷害,再看身邊有一大漢側躺,仔細一瞧,正是始作俑者潮江。 一念起,也顧不上身體的濕冷,隻覺怒氣沖騰,滿心想質問眼前這人,但又發現他腹部中箭,正昏迷著,鮮血順著箭身往地下流淌,洞頂滴下的水珠打在這攤血液上,泛起微弱的漣漪,仿佛也預示眼前之人生命正在消逝。 這時,印離後知後覺,發現淩雲不在身邊,眼下也顧不得潮江,正想出去尋找淩雲,好在剛到洞口,淩雲便已回來,看見印離醒過來,也是大喜過望。 “太好了,你終於醒了,我已經幫你檢查過了,沒有外傷。“,淩雲沉吟,”方才外出一探,我們還在碧水河畔下遊,又回到南岸,剛才攻擊我們的人已經不在,但這離事發地並不遠,此地不宜久留。” “得想個辦法渡河,隻要過去就是閃幽地界,想必那些人也不會深追,至於潮江......”,印離用眼神撇了下潮江,疑惑道。 “呃.....”,還未等淩雲回答,潮江也醒過來,箭傷處發痛,開始呻吟起來,回頭看著淩雲在搖頭,印離他們二人共行這段時日,已有些許默契,霎時也明白潮江已經沒有救。 聽得潮江喃喃自語,語義變得更加清晰,像是回光返照。於是趕緊俯身傾聽。卻聽到了另一個版本的故事: 原來前麵的事情和那些大漢描述一樣,潮江確實是流浪來到碧水鎮,被妻子潮萍的父親收養為義子,取名為潮江,後養父去世,二人成婚,子承父業支撐原來的營生。 和故事不一樣的是,潮江的妻子潮萍並未病故,而是得了一種疑難雜癥,好的時候和沒事人一樣,犯病則昏迷不醒高燒不斷。 花光積蓄並欠下外債後,好在潮萍病情開始穩定起來,得益於碧水巷的繁榮,潮江也剛還清外債,勉力支撐兩人的生活與妻子的湯藥錢。 閃幽活祭使得碧水港沒有生意可做,大家收入銳減,潮江也已經支撐不起妻子的藥費,想要借錢,但同行何嘗不受影響? 前天晚上,也不知是二人如何泄露行程,當鋪掌櫃找到他們,讓他們演一出戲,說是有筆交易,讓他們把印離二人騙到水中,後麵便不需繼續行事,二人身上的財物由他們所有,事成之後另有重謝。 這些漢子本性不壞,但一部分人被如今碧水港慘淡的貿易逼得走投無路,聽到不傷人性命,也答應下來。 至於船體破壞之事,想必是那當鋪掌櫃單獨授意張海陳濤而做。 待印離二人行船至約定地點,三人拿走財物跳入河中,剩下的大漢做接應。一群人還在分贓的時候,不巧被一艘大船從上遊追趕,像是故意等兩船相遇,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軍船上已是萬箭齊發。 至於對他們趕盡殺絕的人,潮江也是一概不知。 潮江對自己的船吃水可是有多年經驗,一看就知道被動過手腳,本來樸實的潮江已經是愧疚萬分,這時便想著要救下二人,趁其不備跳下水中。沒成想因禍得福,躲過第一輪箭雨。 後來在救二人期間,也是從背後被一箭貫穿腹部,強忍著將二人拖上岸,淩雲幾乎立刻醒來,但印離嗆水昏迷,二人這才將印離扶到這個山洞中。 彌留之際,潮江也是希望有機會能夠二人能夠給潮萍一筆錢財,讓她好好活下去,並讓二人不要告知真相。在得到二人肯定答復後,才安心閉眼而去。 兩人也沒空埋葬潮江,印離將潮江腹部箭矢拔出,將潮江屍身放平。用石頭把箭矢立在潮江屍身腳前,也算是立了一座塚。 “如果有機會去到閃幽不死,我再來好好埋葬你,並完成今天的諾言。”,印離說罷,便和淩雲出了山洞,頭也不回繼續向下遊,二人也不知道現在具體方位,想著先隱隱於市,等遇到人煙,隱入其中再做打算。 二人東行之餘,倒是看到一片竹林,印離想到達摩一葦渡江,趕緊查看係統,裡麵正巧有赤水獨竹漂,也是第一次控製意識點下“學習”按鈕,接著眼前一黑。 【有詩雲:“茅臺斜陽映赤水,殘陽幾葉販酒船。獨竹飛流飄然過,纖夫逆行步步難。”】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赤水獨竹漂入選GZ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發源於赤水河流域,作為赤水河兩岸交流演變出來。通過刻苦練習,僅用一根竹竿便在水中通行,再用一根長桿保持平衡】 恍惚中,印離體悟其中,看到先民和傳承者在岸上踩竹子練習平衡,再靠腳下力量紮根在竹子上,兩岸人民互相交流溝通,苦中作樂,怡然自得。再回過神來,腳下步伐沒停,應該是一瞬間的事情。 “你的步伐瞬息變沉穩了,奇怪,這功法進境應該是沒這麼快呀”,淩雲耳聰目明,突然回頭,疑惑問道。印離也驚覺腳下平衡力變強。 “我有個方案,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般境地下,再找船渡河目標太大,我們去找兩顆竹子,一顆作舟,一顆用來平衡,趁夜色渡過去怎麼樣?”。淩雲疑惑,“這你都會?” 印離也隻得解釋說家傳絕學,至於水性不佳,那也是有家人保駕護航練習的結果。 此時印離驚喜發現,觀護衛給自己的匕首“遊衍”,正在淩雲身上。原來潮江一行人分贓時,沒人看上這把匕首,便由潮江自己別在腰間,對於手無寸鐵的二人,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淩雲不疑有他,“借你這把遊衍一用,你就在此地,我去去就來”,隨後淩雲深入林中。 淩雲聽從印離要求,先找到一小竹做長桿,再尋找5寸左右的高大竹子,害怕被上遊追殺的人發現,淩雲爬上竹梢,隨風而動,用風吹竹林,竹葉交打的鳴響掩蓋,趁機用遊衍修剪枝葉,修剪完畢後再將其砍下,向著倒下的方向運勁而起,用掌不斷卸力,這才沒發出太大響動。 印離則在下方用落葉掩蓋砍下的竹枝。確認沒什麼問題後,兩人來到河邊。印離推竹入水,果然是如臂使指,如履平地,接著讓淩雲輕身落到竹上,對印離禦竹而行卻是沒有半分影響。 涼風吹拂間,印離隱隱有那麼一絲成就感,畢竟一路全靠淩雲,誰也不想做一輩子的混子不是? 竹鳴入耳,水聲潺潺,竹子半侵入水中,遠看好像兩人劃過水麵,回頭看淩雲,也沉浸在這難得的美妙中,向著眼前的未知進發,印離也不由感嘆,所謂“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人民群眾果然是最偉大的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