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北方之事!(1 / 1)

“若是交出三十六道圖,大人可否饒過我身後的這些教眾。”   “此事自有天子和朝廷裁決……”   王守仁看著麵前的白蓮教聖女,眼皮眨也不眨。   “汝若是能歸降朝廷,幡然悔悟,助官軍掃滅白蓮餘黨,朝廷念汝將功補過,自然可以減輕刑罰!”   說完,王守仁便不再理會麵前還想說些什麼的聖女,閉上了眼睛。   一旁的軍官當即會意。   一揮手——   “朝廷有令,剿滅白蓮邪黨!”   包圍網中白蓮教眾臉色慘白。   那聖女原本還想召來黃巾力士助陣,嘗試殺出重圍。   但無論她如何拋灑符水,念動咒文,原本應該顯靈的黃巾力士都沒有絲毫反應。   她看見半山坡上似乎對眼前的一切毫無意外的老人,心中涼了大半。   看著越來越近的明軍,她環顧四周在失去了符水加持之後,神色恐慌的教眾。   本質上,他們都隻不過是一群封建專製之下,迷信,愚蠢,被邪教欺騙的可憐農民。   “逃吧!”   她高呼一聲,教眾們向著四周逃散。   可漫山遍野都是明軍,逃亡又談何容易。   不久後。   “稟告王尚書,白蓮教教眾四十二人除白蓮教賊首唐秀英外已全部抓獲,屬下願請快馬帶輕騎十人追拿,定能在明日前將其擒獲。”   “俞小將軍辛苦!”   王守仁見到麵前的將領的得勝歸來,麵帶笑容的稱贊道。   麵前這長相老成的將領今年不過剛滿二十歲。   接過了俞大尤遞來的,從白蓮教眾中搜來的這套記載了西南群山中那個東西的秘密來源,和應對之法的三十六道圖。   王守仁露出一個滿意的笑容。   “群山路途崎嶇,而且盜賊強匪眾多,若無向導,貿然進山恐怕會有變數,俞將軍先帶著大軍原地休整,等兵部調遣的平叛軍隊抵達後再大舉入山,搜索殘賊也不遲!”   俞大尤看著麵前這個拿著天子親授,可以節製地方軍政兵事,相當於天子親臨的王命旗牌,星夜征調了湘西周邊幾個衛所的部隊到崇陽關聚集的王禦史。   其平定寧王動亂的威名早已響徹整個大明。   更何況現如今又極受天子信任,一入京就被任命為左都禦史,又加兵部尚書,執掌都察院。   不光執掌兵事,大明禦史也全都在他的管理之下,相當於京內和地方所有禦史的老大。   麵對這樣一位祖宗,湖廣布政司衛所等軍政係統自然是不敢怠慢。   連夜便派快馬遣軍護送這位大爺進入西南。   見王守仁似乎並不想對那位聖女趕盡殺絕,而僅僅是將其再次驅逐入群山。   俞大尤雖然年輕,但也不傻。   心中雖然有疑惑,但也不至於當麵表露出來。   “我都聽尚書大人的!”   俞大尤說道。   隨後轉身對著身後押送著這些白蓮教信眾的明軍官兵說道。   “今夜就乘水路全都押回江夏大牢裡!等候朝廷審訊!”   ……   “別攔我!梁閣老!大同都禦史張文錦有密報呈交內閣,你快來看看啊!”   文淵閣外,傳來了王瓊那招牌性的破鑼嗓子。。   受內廷之命,楊廷和致仕之後,暫代首輔之職的梁儲聽到外麵的吵鬧聲不由無奈的苦笑一聲。   “讓王閣老進來!下人們真不懂事,怎麼連王閣老都敢攔!”   梁儲將剛剛批閱好,準備發往各地布政司,宣布因為東南海寇襲擊,朝廷憐憫受災百姓,江南沿海等地再次減稅的公文小心的整理好。   對著門外值班的太監說道。   大風大浪他見得多了,甚至於對於突然襲擊已經麻木。   當初自己年輕時還在國子監讀書的時候,某天早晨梁儲剛剛起床復習昨日功課,就突然聽見長安門外一陣喧嘩朝拜之聲。   在梁儲的滿臉懵逼之餘,由遠及近那一聲聲“太上皇復位了!”的喊叫聲便朝著梁儲襲來。   隨後朝廷便公開對外宣布,景泰皇帝因為身體原因不能繼續承擔皇帝的職責。   改由太上皇朱祁鎮重新執政。   順帶改元天順!   他瞅了一眼昨日課堂上,國子監裡的劉翰林得意洋洋把自己前些日新寫的,上奏景泰帝的奏疏,交給底下的學生們作為功課欣賞仿寫。   而題目正是勸景泰皇帝近來要多多臨幸後宮,早日生出皇子,避免某些心懷不軌的小人趁著太子朱見濟不幸早夭,景泰帝膝下無子的時機而趁機生事。   看著麵前自己已經寫到了一半的文章,梁儲感覺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起來。   果然,從那天開始,再回國子監,梁儲就再沒見過那位文采斐然的劉翰林。   那也是了梁儲第一次感受到權力的力量。   這也讓梁儲堅定了日後在官場攀登的決心。   “王閣老!大同出了何事!”   梁儲看著麵前這個脾氣火爆的倔老頭,表情嚴肅。   大同,帝國北方重鎮。   不光擁有十五萬精銳戰兵。   更因為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是直接拱衛京城三鎮之一。   “梁首輔!”   王瓊走了進來,連梁儲令人端過來的茶水都沒喝,直接走到了梁儲麵前,將手中的公文重重的拍在了桌子上。   “張文錦密奏,因為常年拖欠軍餉,加之近來朝廷要重修北方屯壘,移調戍卒戍守更加苦寒的北方,大同軍鎮內人心浮動!衛所內軍戶相互私語密謀,疑似有兵變的危險!”   王瓊目光銳利,他定定的看著眼前這又一個南人們的首輔。   “還請首輔大人盡快拿個主意,無論是結清歷年拖欠的軍餉,還是暫停重修北方要塞的工事,都可避免局勢朝著最壞的情況發展。”   梁儲當然知道王瓊口中的所謂最壞的情況是什麼。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兵變!對於此時的明帝國而言絕不是什麼稀罕事!   北方的士兵早在正統年間就已經領不到足額的工資了,而朝廷分配給普通衛所士兵的土地又被軍戶中的豪族大戶所侵吞。   將軍們和內地商人勾結,邊境走私,跟女真蒙古人販賣軍械糧草的狀況令人觸目驚心。   北方衛所的軍官和地方官員勾結,把軍庫裡一把把火槍,盔甲,兵器賣給各路的蠻夷商人。   來換取毛皮,藥材,白銀等硬通貨裝入自己腰包。   一把普通的火銃,通過這張龐大的走私貿易網。   能一步步從北方的蒙古賣到東北的女真,再轉手到朝鮮半島,最後順著海路貿易流落到東方的倭國,協助各地大名備戰不久就要發生的戰國亂戰。   利潤如此龐大,以至於北方每次蒙古人入寇,都要提前通知他們在明朝的這些合作夥伴一聲。   避免誤傷。   將軍們都是如此,底下士兵們饑寒交迫,賣兒賣女,不惜賣身淪為長官奴仆的也是比比皆是。   這般淒慘之景,軍隊又不是機器,不可能不起來鬧事!   “王閣老以為該如何處理!”   “嚴查北方各地軍庫,杜絕將領們和韃靼人的走私貿易!朝廷立刻結清歷年拖欠將士的餉銀!重新丈量衛所土地,收回豪族通過不法手段侵吞的土地,分配給普通軍士,重新恢復洪武朝時期的耕戰製度!”   “如此!方能安定天下士民之心!奸邪小人不敢趁機煽動人心!聚眾作亂!”   王瓊毫不客氣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