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解釋(2 / 2)

  並且同軍戶中的豪族達成聯盟。

  那些通過衛所體係中的衛學走科舉之路進入朝堂的帝國官僚受到了優待,為了保證對各地衛所軍鎮的控製,帝國官僚們對這些軍戶出身的同僚們保持了極大的容忍。

  而各地衛所之中“參贊軍務”這一職位也隨之產生。

  衛所體係之外的豪族,其子嗣如果不能通過正常的科舉考試走入仕途,隻要有些許功名在身,就可以在衛所豪族和地方軍政長官的推薦之下。以“參贊軍務”的名義在衛所體係內混個一官半職。

  在中央和地方利益交換下,這種經學豪族間相互扶持,又齊心協力的打擊世襲恩蔭將門的行為,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帝國官僚對明廷武裝力量的全麵控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同樣的,對於帝國豪門把持軍政大權的行為。

  也自然引發了許多勢力,包括皇權在內的不滿。

  明朝中後期層出不窮的兵變,總是以地方軍隊中的實力派砍了朝廷派下來的都禦史,然後占據城池派出使者試圖和朝廷談判,然後被迅速反應過來的明廷從各處調集的平叛軍隊殘酷鎮壓。

  如此尖銳的矛盾。

  導致了明軍軍事集團對待外敵消極的態度。

  以至於到了明朝中後期,麵對北方的蒙古人和東北女真人的侵擾。

  明軍寧可坐視韃靼騎兵肆意劫掠村鎮,也絕不出城一步作戰。

  打勝了不是自己的功勞,輸了是自己背鍋。

  一旦自己不小心戰死了,全家老小連個保障也沒有,連爵位恩蔭都繼承不了……朝廷連糧餉都發不了,更別提撫恤金了。

  誰愛打誰打,隻要蒙古人別打我,我就當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