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藩王的兵源問題(1 / 2)

  第355章 藩王的兵源問題

  明承元製,不僅僅是因為其歷史進程和大元具有某些驚人的相似之處。

  更是因為明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麵,都下意識的吸收了元庭的經驗。

  至少大元的軍事動員體製,被明朝經過一定的修改之後完整的繼承了下來。

  以家庭為單位的軍戶製度理論上為帝國提供了源源不斷永不枯竭的兵員。

  隻要明廷各地的衛所能夠讓士兵維持基本的溫飽,用以供養他們的家庭。

  那麼無論帝國的正規軍在戰場上遭遇了多麼慘重的失敗,他都可以在很快的時間重新聚集一支可戰的部隊重新組織反攻。

  明亡的原因很多,軍戶製度的衰敗,大量軍戶破產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不僅僅是武將自募家丁導致明代邊鎮軍閥的出現。

  不聽朝廷調遣。

  軍戶為了生存而逃亡更是讓明廷為數不多還能控製的部隊變成了一次性軍隊。

  到了明末更是用一點少一點。

  帝國再也無法像中前期那樣,縱然遭受到了如土木堡一般的慘敗,於謙依然可以通過兵部下令,動員各地衛所的軍隊勤王。

  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便從各地州府和邊鎮調集了超過二十萬軍隊馳援京城。

  並在北京城外列陣,以野戰的形式正麵擊潰了也先率領的瓦剌鐵騎。

  瓦剌在此戰之後一蹶不振,在北京城下失去了絕大多數軍事力量後,逃回草原的也先很快就被原先臣服於他的蒙古部族起兵殺死,部族也被各個草原部落吞並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