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文昌帝君(1 / 2)

  第386章 文昌帝君

  雖然朝廷“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士之法,專取四書及五經命題試士”。

  但是自孔子以來,各派對於四書五經的解釋可謂大不相同。

  如今朝廷取士所用的還是朱熹所建立那套程朱理學的東西。

  以此作為科舉錄取的標準。

  也正因此,雖然造紙之術普及,科舉之門大開,但門閥高姓依然能憑借其財富和地位,牢牢的把控了天下上升的途徑。

  雖然你我一樣讀四書五經。

  但在科舉時,對於四書五經中某句話,該如何理解如何解讀,便是他們這些傳自兩宋,親耳聽過朱熹及其門下弟子教導,在元廷更是當過儒戶高門的經學世家所借此排斥寒門異類的根本,不足以為世人道的東西了。

  庭院中,劉真再一次翻閱著眼前這已經被自己翻閱了無數遍,幾乎倒背如流的《四書集注》,聽著耳旁麻雀枝頭因饑餓和寒冷的淒切叫聲,卻是越看越心煩。

  家中母雞也病懨懨躺在簡陋的雞窩中,剛剛劉真起床時去看了一眼,果然,同劉真一樣,餓了三天的母雞並沒有下蛋。

  竟是杜絕了他拿著雞蛋去隔壁趙員外家裡換些米粥來給母親吃的想法。

  劉真嘆息一聲,將書籍放在了麵前庭院的石桌上,陷入了沉思。

  他憂慮著自己的前途,並茫然不知所措。

  雖然自己在三年前的鄉試中考取了秀才,但這對自己的家庭並沒有什麼實際上的幫助。

  家中依然是家徒四壁,幾畝薄田的產出為了應付那些朝廷的稅吏幾乎所剩無幾。

  除了日常的勞作之外,自己每天也要去酒肆裡當半天賬房先生,哪家有婚喪之事寫些悼詞或是祭文,弄點銀錢肉米養家糊口。

  劉真很清楚,就自己家中的那幾畝土地,是養不活自己一個成年人和自己的老母的。

  更別提娶妻生子之類的事情了。

  牛毛鎮雖小,但不知為何,年年都能有人在京中高中,科舉成名。

  因為人才資源豐富,也並無像話本中的胡屠夫那樣的好丈人送錢送女兒給劉真,供其繼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