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北門外有一座大校場,用以演兵習武。北門大街上住有兩戶人家,一家是金家,家族世代以行醫為生,一家是楊家,家族興旺,族人做什麼營生的都有。到楊矯這裡,主要是從軍為生。金楊兩家在蒲州老家時便是街坊鄰居,搬到濟南後又比鄰而居,是以關係非常親近。 這一天,濟南北門大街街頭,兩個七八歲的孩童正在追逐玩耍。一個是金家女兒名為玉鳳,一個是楊家男孩名叫楊瀟。原來楊矯夫人身體不好,生完楊瀟之後沒過幾年便過世了,而楊矯又在軍中不能時時照看兒子。於是,楊矯拜托金家兄嫂多多照顧,所以楊瀟經常在金家吃住,和金玉鳳一起玩耍。 兩人年紀相仿,楊瀟比金玉鳳大一個月,卻是一個在年尾出生,一個在年初出生。金玉鳳雖然年紀略小,但甚是活潑頑皮,經常趁父母看管不嚴之時帶著楊瀟出去玩耍。 這一天,一位身材高大瘦削的年輕人來到濟南,前來拜會楊矯。來人名叫楊釗,是楊矯的大侄子。原來朝廷要出兵征討突厥,楊矯也被朝廷征召。自己這一走數月難以回來,楊瀟無人照顧。而且楊矯自己離開蒲州老家已經多年,這次寫書信讓自己這位大侄子前來,就是為了接楊瀟回蒲州老家,以後和家族裡的人一起生活。 楊釗今年雖已經二十有六,但是常年流連於市井柳巷之間,於生計過活全然的不上心。他生性灑脫,喜好賭錢玩耍,家族裡的長輩多次勸諫過他,要他改過自新。隻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有時約束自己幾天,過後便恢復以往的輕浮和紈絝。這次楊釗收到自己這位二叔的家信,他也好久沒見過叔父和堂弟,便來到濟南探望探望。 見麵之後楊矯很是高興,拉著楊釗的手詢問著家裡的情況。當年楊釗的爺爺也就是楊矯父親非常不同意楊矯娶王家閨女,因為這王家女兒身體一直虛弱、常年患病。楊矯年輕氣盛和父親多次頂撞,最後,他一生氣帶了王家女兒跑來濟南。自此,很少再回蒲州老家。老爺子記掛兒子,讓大孫子楊釗來了濟南幾次。楊矯聽了大侄子勸告,回了一次蒲州向老爺子跪拜告罪,老爺子最終算是認可了楊矯的任性胡為。 這一天,楊釗帶著楊瀟和金玉鳳在街上到處閑逛。金玉鳳為楊釗講述附近好吃和好玩的地方,回來後,楊釗還給楊瀟洗了個澡。原來,楊矯要留自己這位侄子多住幾日,自己快要去突厥了,再回來還指不定到什麼時候。到了第二天,楊矯去軍中。楊釗獨自帶著自己這位小弟出去吃喝玩樂,玩了一陣之後,楊釗頓感無趣,便帶著楊瀟回家。 楊釗對濟南不熟悉,楊瀟也不似金玉鳳那般聰明伶俐能記路,七轉八轉之下,居然來到萬花樓。楊釗在叔父這裡不想出入這種煙花之地,但是這幾日閑的無聊,今日又碰巧走到這裡,他百般躊躇之後還是帶著楊瀟進入萬花樓。 楊釗把楊瀟交給裡邊的姨娘照看,給他點了許多好吃的,自己則轉身向樓上走去。大約過了一個時辰,楊釗下得樓來,接上楊瀟回家。 兩人到家中沒多久,楊矯也回來了。楊矯洗漱過後詢問楊瀟,你大哥這幾日帶你去了哪裡遊玩。楊瀟扳著手指一一數到,這幾日去了哪裡哪裡,說了幾句便忘了,畢竟他隻有七歲也沒有全記住。 楊矯笑道,我這兒子雖然比金家女兒大一個月,但是到底不如小鳳這孩子聰明啊。楊釗說道,哪裡,小弟現在還小,以後再長大一些定然會有大的長進。楊瀟聽到父親說自己不如金玉鳳,便生氣道,前幾日的我記不得了,不過今日大哥帶我去了一個很好玩的地方,那裡有好多漂亮的姐姐,她們還喂給我點心吃呢。 果然,楊矯聽到楊瀟這樣說,臉色瞬間變得難看。楊釗心中咯噔一下,不由得向叔父看去。 楊矯還是不敢相信,兒子嘴裡說的這個地方是妓院。他看向楊釗問道,釗兒,你帶瀟兒去的地方不會是煙花柳巷之地吧。楊釗待要辯解,不知道怎的,見到叔父威嚴的臉色竟說不出一句話來。楊矯察言觀色知道了答案。他嘆了口氣說道,罷了,一個二十六歲的年輕人,尚未成親,去那種地方也可以體諒。但是你千萬不該帶瀟兒去那裡,他一個七歲的孩子,是能去那種地方的嗎。 楊釗聽後頓時無言以對,隻是一個勁的給叔父賠罪。過了一會,楊矯說道,我不能把瀟兒交到你這樣的大哥手中,你住幾日就回蒲州老家吧,這是我給家裡準備的一些東西,你走的時候帶上。楊釗滿麵羞慚,沒臉再帶楊瀟走,隻好回屋裡休息。 原來,不止楊矯要從軍出征。金家夫人由於思念家鄉,這幾日也要回老家探親。這樣一來,楊瀟這個七歲娃娃就徹底沒人管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一番考慮之下,楊矯決定將楊瀟送去泰安,交給自己的好朋友趙青鬆照料,待到自己出征歸來,再將楊瀟接回。 趙青鬆,泰安人氏,祖籍也是泰安,他是玉清派掌門人。玉清派也隻是一個小小門派,由於門下一脈雙傳的緣故,所以弟子不多。到如今,趙青鬆還沒有一個徒弟。 早年間,趙青鬆年輕時下山歷練,在山西遭遇許多賊人圍攻。彼時他武功尚未大成,艱險之餘,是楊矯和軍中的兄弟們路過把趙青鬆救了出來。兩人交談之下相見恨晚,結成要好的朋友。後來,楊矯來到濟南,離泰安更是不遠。楊瀟出生的時候,趙青鬆還親自趕來祝賀,在楊矯的請求下,趙青鬆收楊瀟作為乾兒子。 趙青鬆有一個女兒名叫趙蘭比楊瀟大八歲,如今已經十五歲了已經是大姑娘。趙蘭與泰安本地人氏王家公子早已定親,隻是王家公子仍然在西軍中從軍,所以如今還未能迎娶趙蘭。 楊矯安頓好兒子,隨軍出征。 楊瀟自來到泰安趙家,每日得到大姐趙蘭的悉心照顧,吃穿不愁。閑暇時他看到趙青鬆練功,自己也會跟著比劃幾下,打幾套簡單的拳法。趙青鬆說道,你這套青鬆拳打的還是不錯的。楊瀟很新奇問道,乾爹,你怎麼知道這是青鬆拳。趙青鬆哈哈大笑說道,傻兒子,這套拳法就是我當年看你身體多病,教給你父親讓他傳給你的,你乾爹我會不知道嗎。乾爹看你打的還不錯,決定親自教你武功,你以後就好好學吧。楊瀟很高興,趕緊給乾爹磕頭。趙青鬆哈哈大笑,雙手將他拉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