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墩兔憨,你妄自尊大,竟敢犯邊寇關!此時下馬投降,尚可得朝廷寬恕。執迷不悟,隻有死路一條!” 望著城墻上吊著的朝克圖臺吉,以及被綁的粆圖臺吉,林丹汗雙拳緊握,可他擔負整個左翼的重任,還要振興蒙古,不能意氣用事。 既然朝克圖臺吉兩人都在,南下大軍必定兇多吉少,此時大明取得勝利,士氣正旺,不適合硬拚。 林丹汗揮手撤退,臨走時死死盯著朱存楓,仿佛要將他記在心底。 “殿下,何不乘勝追擊?將士求戰心切,必可得勝歸!”梁武首先發話。 平息民亂的時候基本由步兵解決,騎兵自從組建才第一次參與戰鬥,戰鬥很快結束,戰果十分輝煌。按照朱存楓製定的四等功獎賞規定,此次戰鬥至少是一個集體三等功。 一等功需要有極大的功績,要扭轉戰局,或者避免重大損失。二等功需要幫助取得重要勝利,或者抓住、擊斃敵方重要首領。三等功需要參與並取得較大或重要戰役的勝利,或者抓住、擊斃敵方高層首領。四等功需要參與較大戰役的勝利。 獲得功績分別獎賞40年月俸(撫恤金另算)、20年月俸、10年月俸和1年月俸。另外嘉獎勛章,勛章背麵刻獲獎人名字、生辰和籍貫,正麵一等功為鍍金日月勛章,二等功鍍銀日勛章,三等功鍍銅月勛章,四等功鋼製星星勛章。軍官提拔時,有勛章的優先提拔。勛章還能給子孫使用,四代內子孫考科舉,分別加分40、30、20、10分,勛章被子孫使用過後由軍隊收回,不得假借他人使用,否則嚴懲不貸。 勛章製度頒發後得到全軍上下一致好評,極大地激勵全軍將士。將士們士氣高昂,求戰心切。特別是有了強力鎧甲和武器的幫助,戰場上死傷非常低。 就如這場圍殲戰,殲滅入寇蒙軍一萬,己方一共重傷3人,輕傷百餘,無一人陣亡。這3個重傷的都被射中麵門,一個上嘴唇和門牙沒了,兩個臉頰被箭矢穿透。按理說這3個也是輕傷,不過以明朝的標準是重傷(麵部受傷就算重傷),朱存楓就按重傷算了。 這三人被獎勵個人四等功,除此之外也隻有參加戰鬥的騎兵部隊獲得集體三等功,其他部隊隻能從繳獲的戰利品中分潤額外獎賞。如此非但沒有令將士心寒,反而更加刺激他們的求戰心。 騎兵部隊也不例外,拿了勛章還想拿更多、更好的,所以在將士的請求下,梁武向朱存楓請戰。其他幾個人不是不想,害怕弄巧成拙,反而被朱存楓怪罪,畢竟他們沒有朱存楓對梁武的這份親近,不敢站出來。 “身為軍人,要明白為什麼打仗!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要為政治服務。”朱存楓嗬斥完眾人,又好言相勸,“安心養精蓄銳、訓練士卒,不久就會有仗給你們打,大仗。” “是!” 新任延綏巡撫嶽和聲,延綏總兵吳自勉等都已到任,有些準備工作必不可少,有些人也該到了清算的時候了。 當呂承宮得知入寇蒙軍慘敗,林丹汗不敢越境,心拔涼拔涼,一切謀劃轉頭空。好在這次功績足夠耀眼,光打死和俘虜的蒙古人就有近一萬,隻要朱存楓從指縫裡漏一點,就夠他們吃的。 呂承宮不怕朱存楓不漏,吃獨食的人沒有好下場。他之前既然能聯合一群參將謀劃養寇自重,同樣可以聯合謀劃侵吞功績。 所以呂承宮和一群參將率先來到榆林迎接嶽和聲與吳自勉。 “巡撫、總兵,一路辛苦,末將等為兩位接風洗塵。” “呂參將客氣了,請。” 接風宴氣氛融洽,酒宴過後第二天,嶽和聲點兵,所有人都到了,唯獨缺少朱風。按理說朱風隸屬陜西鎮(固原),也不用參加。不過朱風到底被調來延綏鎮平亂,還參與此次蒙古入寇,應該要參加。 其實嶽和聲與吳自勉兩人的心情非常美麗,他們也沒想到上任途中居然在就任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怎麼著也該分潤一份功勞,或者說功勞的大頭應該是他們,畢竟勝利發生時他們已經是延綏巡撫和總兵了。 然而朱存楓不參加點兵,其他的不說,朱存楓手上的蒙寇屍體和俘虜兩人就拿不到。明朝斬獲有極其嚴格的規則,沒有首級和俘虜,說破大天都沒用,還可能被朝廷定義為虛報軍功,反而會被責罰。 嶽和聲的臉有些掛不住,正當他猜想是不是朱存楓不想分潤功勞給他的時候,朱存楓到了。 “快請!”嶽和聲換上笑容。 “末將朱風,見過嶽巡撫、吳總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朱參將立下曠世大功,真乃朝廷棟梁。”嶽和聲說道,“本官一定如實稟報朝廷。” “巡撫且慢,此戰尚未打完。” “哦?還有何處有殘餘蒙寇,我即刻調兵。” “就在這裡!”朱存楓伸出手指指向呂承宮等人。 呂承宮率先變了臉色:“朱風,你不要血口噴人!” 嶽和聲正色道:“朱參將,何出此言?” “我有證據,呂承宮等人與虎墩兔憨有密信往來,此次蒙古入寇就是呂承宮等有意為之。”朱存楓拿出一些書信,“蒙古大軍南下,邊關毫無警示,暢通無阻,致使蒙軍輕騎突入。蒙軍殘暴,百姓流離失所,死傷慘重。若非有百姓逃難至我處,我尚不知。幸得將士上下用命,方才驅逐賊寇。 此乃人禍,百姓、將士的命,必須有人賠!” “可有人證?” “虎墩兔憨之弟為我俘虜,他可以證明。夜不收也抓獲走私商販,據此人說,他們為呂承宮辦事。” “哼!”嶽和聲大怒,“呂承宮,可有此事!” “巡撫,冤枉!此乃朱風嫁禍於我!” “那這書信、人證,你又待怎講?” “必是朱風偽造!巡撫,末將是否可以一觀書信?”得到嶽和聲允許,呂承宮上前打量一番後說道,“書信筆跡與我並無絲毫相同,至於人證,定是朱風屈打成招。望巡撫明察!” 嶽和聲有些為難,向一旁的吳自勉問道:“吳總兵,此事你怎麼看?” “人證、物證俱在,巡撫當快刀斬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