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驕兵悍將,還是功勛蓋世,都不該讓他們在城下喝西北風。 這點時間足夠孫承宗大致估算出朱風所部數量,共兩萬多人,而此時山海關及附近防線上有六萬明軍,基本都是精銳(烏合之眾早逃散、死傷光了),不怕朱風胡作非為,反而進城後容易控製。 說來也好笑,同為明軍的身份沒用,反而用阿敏這個俘虜可以接管了寧遠、錦州等前線城市,當然這也離不開祖大壽帶走幾乎全部主力,留守明軍數量稀少。與山海關一樣,明軍一頓炮擊,加上阿敏這個俘虜,朱存楓成功接管寧錦,他在廣寧留下五千人,寧錦留下五千人。 餘下三萬五千人中的一萬步兵沿著祖大壽回城的道路,前往薊縣北麵各長城口駐防。 這一萬人從沈陽到廣寧時有後金繳獲的戰馬騎乘,這次恢復步兵是因為他們脫離大部隊,需要後勤補給,騎兵消耗太大,而且駐防長城,不太需要騎兵。 朱存楓又留下五千人專門負責後勤物資運輸(駐防遼東幾個城市的隊伍就不需要那麼麻煩,朱存楓留下了足夠的糧草)。 最後兩萬漢蒙騎兵跟隨朱存楓進駐山海關,他們軍容嚴整,踩著整齊的步伐入城(僅限漢軍),令全城將士動容。 “怎麼回事?他們怎麼能私自接管城防!” “轟!轟!” “砰!砰!” “敵人入城啦!” “後金入城啦!” “不可混亂!” 秦軍入城,不顧各處軍官勸阻,粗暴接管城防,甚至動槍將一些軍官打傷。城內明軍第一次見識到這麼厲害的火器,加上不久前消失的小山,又沒有高級軍官下令,隻得讓出了自己的位置。 這時孫承宗也意識到不對,其實他有過布置,讓遼軍嚴守兩側,同時要求秦軍不得全部入城。並且關閉鎮東門,隻讓秦軍待在東北方向的甕城內。 但秦軍怎麼可能聽從孫承宗的話,秦軍平遼東後,朱存楓就在廣寧誓師,公開宣告要懲罰弒兄奪位的崇禎,這種話一說出口,傻子都明白朱存楓的意思。 第二次靖難開始了,秦軍上下早有心理準備,且他們更期盼朱存楓當皇帝,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所以出兵山海關,不是為了協助遼軍等明軍守城,而是打開通往京師的道路,封妻蔭子的道路。 誰敢阻攔?殺無赦! 沒有鬧出大量流血事件,多虧朱存楓戰前叮囑,否則他手下那群驕兵悍將,絕對把山海關內的明軍當敵人對待。 鎮東門不開,秦軍就用炸彈炸開了城門,隨後一擁而入,城內明軍還沒有反應過來,秦軍就掌控鎮東門,並分兵三處突入城內,占領西、北、南三門。 秦軍暴起,城內明軍非但沒有及時阻攔,反倒以為後金打入城內,全因接納各處零散軍隊所致,互不統率,將不知兵,兵不知將。要不是孫承宗和祖大壽當即安撫,險些鬧出營嘯。 朱存楓與一眾將領登上鐘鼓樓,孫承宗臉色鐵青,依然有禮數上前迎接。 “大膽朱風,你竟敢如此胡作非為,我定要向皇上參奏!” “大膽朱風,見到督師為何不拜!” “砰!砰!”朱存楓直接掏出左輪將兩個尖嗓,太監模樣的人射殺。 “朱風,膽敢殺天使?此乃大逆不道!” 這下就連孫承宗都繃不住了,朱存楓殺的兩個人中有崇禎派出來的太監監軍王應朝,殺他幾乎等於造反,到時候即便拿下朱存楓,孫承宗也無法交代過去。 “天使?逆王朱由檢的人,也配稱天使?” “大膽!給我將逆賊朱風拿下!” “孫師,久違了!”一直藏在朱存楓身後,低著頭的魏進忠閃身上前。 “魏......魏忠賢!魏閹,你沒死?” 看到魏進忠的麵容,孫承宗大驚,同時腦中飛快運轉,要是魏進忠暗中鼓動閹黨鬧事,又趕上後金入關,真有可能發生天大的事。旋即孫承宗開始懷疑秦軍平遼的真假,很有可能是閹黨詭計。 “魏閹,你想謀反?” “孫師此言差矣,我忠心耿耿為大明,為先帝。信王才是謀逆,他暗中收買督造船工,在先帝遊湖寶船上動手腳,致使先帝落水。信王還暗中結交大臣,他們向先帝進獻仙丹,實乃毒藥,先帝本可痊愈,為逆賊逆黨逆臣所殺。 幸得殿下救我一命,才得以讓真相大白於天下,為先帝伸冤報仇。” “殿下?”孫承宗抓住魏進忠話中重點,問道,“朱風,你到底是誰?” “孤乃崇信王世子,朱存楓。” “秦藩……原來是你要謀反!” “謀反?笑話!我是替天行道,遵太祖之命討逆!” 哪怕造反也要師出有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當年朱存楓救沈煉他們就是為了這個。曝光崇禎弒兄,出兵的理由有了,但想要繼承皇位的正統性不足,於是朱存楓將主意打到了平臺上。 在這迷信的年代,平臺就是神跡,可以好好利用。於是朱存楓向部下解釋,自己得到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賞識與支持,太祖在天有靈,給與無數物資支持,並在將士麵前憑空具現大量錢糧,當時就跪倒一片。 這下不但令眾將士信服,擁有了正統性,還給大家解惑了。 為什麼殿下總是有用不完的物資?原來是太祖顯靈! 那跟著殿下就不是造反,是真正的奉天靖難。不對!是順天應人!是遵太祖旨意! 秦軍上下最後一點心理負擔消失,王滿倉、李過等人不在乎,原九邊將士不同,他們非常需要一個心理安慰與支撐,太祖顯靈這件事一出,徹底歸心,不再有任何疑慮。 “怎麼……怎麼可能?” 朱存楓在孫承宗等人麵前具現大量白銀,望著從天落下的“銀雨點”,孫承宗等人目瞪口呆。 “謝太祖賞賜!”魏進忠率先朝著銀子落下的位置跪拜,朱存楓身後的眾將紛紛跟隨。 隨著銀豆越來越多,漸漸有孫承宗身邊的明軍將領也跟著跪了下來。有一人領頭,其他人陸續效仿,到最後隻剩下朱存楓和孫承宗站著。 眼看銀豆成為一座小山,孫承宗再扛不住所有人的目光,隻得跪下,口稱:“謝太祖賞賜!” 隨著孫承宗跪下,代表太祖顯靈這件事被所有人認可,也代表朱存楓的造反之路正式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