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新皇與舊太子(1 / 1)

不知不覺,阿敏殘部已進入曲阜境內,孔家感受到了威脅,主動做出改變。   孔家因孔子的緣故顯赫非常,衍聖公爵位代代不斷。在明朝,孔家幾乎把曲阜搞成了國中之國,還巧取豪奪周邊無數田產,曲阜知縣一直都是孔家人。   突然有賊兵過境,若是一般的賊寇也就沒話說了,上書朝廷圍剿就行。偏偏是後金的隊伍,孔家很了解後金的底細。孔家以前就去遼東走私過,實際上與後金有勾結。   明白搶劫搶紅了眼會不管不顧,實際上黃臺吉入關前孔家就收到了消息,承諾給後金銷贓,而黃臺吉承諾後金軍不會進入山東境內,不會影響孔家(讓黃臺吉去山東也不敢,太過孤軍深入)。   誰都沒預料到風雲突變,崇禎、黃臺吉都成了輸家,殺出個秦藩朱存楓,不但平了遼東,還搶奪了皇位。   孔家意識到南下山東的是一支後金敗軍,受傷的孤狼最危險,說不定就無視了早前與孔家的約定,於是當代衍聖公孔胤植派人前往阿敏軍中,打探虛實。   “衍聖公是我們的朋友,如果朋友需要,我這裡有一些金銀寶貨,願意換一些糧草。”   “大汗稍待,我這就回去報告衍聖公。”   哪裡交易都是交易,送上門更好,還省去運輸費。很快,孔家就派人運送一批糧草給阿敏,阿敏大喜,對糧隊的管家說,與其讓朋友遠距離運輸,不如他去朋友家做客,順便上門做生意。   這一次阿敏給的錢很多,大大超過糧草的價值,孔胤植利令智昏,同意了阿敏的請求。   有道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引狼入室的孔胤植馬上就後悔了,不是後金軍軍紀散漫,散漫損害的也是普通百姓,與孔家無關。   孔胤植從京師打探到某些消息,害怕新朝廷追究他勾結外寇,於是他一麵上書朝廷申訴,一麵秘密給孫元化發書求救。不說他主動邀請阿敏,隻說外敵入寇曲阜。   衍聖公求救,孫元化不敢怠慢,當即率隊向曲阜而來,其實本來他就不打算放過阿敏,有了孔胤植的允許,進入曲阜合情合理。曲阜這個國中之國,要沒有得到允許,孫元化可不敢讓軍隊進入,匪過如梳兵過如篦不是說說的。   可惜這一次孫元化就沒有那麼好命了,補充了大量糧草,度過了慌亂期,後金軍重新恢復底色,探馬將大量的孫元化軍情報送到阿敏手中,阿敏這才明白追擊的部隊根本不是什麼秦軍,隻是普通的明軍。   初戰獲勝後,為降低後勤壓力,加快追擊速度,孫元化命令其他地方的部隊返回駐地,隻留下自己訓練的一萬精銳,分三營,一營野戰營4000人,由孔有德率領,一營守城營4000人,由耿仲明率領,一營輔兵2000人(其他兩營也有各自的輔兵)。   因追擊速度太快,三營兵馬脫節嚴重,野戰營將其他兩營遠遠拉下,其本身也首尾難顧,拉成一字長蛇陣。   阿敏意識到這是戰機,必須抓住。本來南下就不是大部分後金軍士的訴求,又接連戰敗,之前可以用搶劫轉移注意力,如今吃飽喝足再沒有改變,恐怕部隊就不好帶了。   阿敏果斷率隊出擊,親自沖陣,孔有德果然沒有防備,被後金軍截斷隊形,主力潰逃,被包圍的兩千兵死傷殆盡。   這場難得的勝利如久旱逢甘霖,後金軍重新找回了士氣,孫元化軍就慘了。不但孔有德部死傷過半,還有一批人當了逃兵,他這野戰營直接廢了。   孔有德潰逃時還沖擊了本陣,孫元化好不容易維持住,安定下來一算,混亂引發的非戰鬥減員超過千人(包括逃兵),把孫元化氣得夠嗆,將孔有德大罵一通,連帶耿仲明都被牽連。   孫元化不敢再追擊,向朝廷求援,實際上他收到消息,京師出了大變故,想要弄清楚再說,免得身家性命不明不白丟了。   孫元化的求援信、向他師父徐光啟請教的信剛剛送出,徐光啟的信就到了,向他闡述了京師的變故,新皇登基的事,以及崇禎犯的錯。並表示他已受命為工部尚書並兼職編修全國教材,希望孫元化這個徒弟小心選擇,也希望孫元化回京幫自己,他年齡大了。還說他已掙得朱存楓的允許,可以推舉他為兵部侍郎。   還沒等孫元化理清頭緒,下麵的人就匯報說太子來了。孫元化大驚,趕忙出迎,見到了洪承疇,以及洪承疇懷裡的幼子。   洪承疇向孫元化宣讀了崇禎的立太子詔書,又宣讀了任命洪承疇為天下兵馬總督和兵部尚書的詔書。   這下孫元化明白了,這是要讓他聽從洪承疇的指揮,反攻京師。這可不是繼續待在登萊,還是回京任兵部侍郎這麼簡單的選擇了。弄不好,九族都得跟著完蛋。   孫元化表麵無動於衷,好吃好喝接待洪承疇,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暗中向京師又快馬加鞭送了許多信。他需要情報和數據支持,這樣做出來的選擇才最正確。   還是那句話,朱存楓不是改朝換代,都姓朱,明朝也出過好幾次藩王繼位的事,真沒那麼要死要活。選哪邊都說得通,最重要的是符合自身利益。   孫元化並沒有第一時間聽從洪承疇的命令,護送朱慈烺南下,潛意識中就有了傾向。   一個是管理國家混亂,讓後金殺入關內劫掠的死要麵子的糊塗皇帝,一個是率軍輕鬆平滅遼東,全殲黃臺吉主力的新皇,據說還有太祖庇佑,從國家利益出發應該選朱存楓。   從私人領域出發,崇禎信任孫元化,將操練新軍的重任交給他,還給足糧餉,全國獨一份的優待,可謂知遇之恩。另一個則是高官厚祿空在那,等待他的到來,一樣恩遇。   孫元化左右為難時,洪承疇幫他做了選擇,他居然說服了阿敏,令後金軍投靠在他門下,表態願意幫助朱慈烺奪回京師。   “反秦復明!”後金軍喊出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口號。   阿敏的選擇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已經無家可歸了,不可能一直在明朝境內劫掠為生,遲早會被殲滅的。那就隻能找一個勢力投靠了,要不是朱存楓對後金的態度,阿敏都想與朱存楓談談投降的事。   洪承疇的出現給了阿敏另一個選擇,本來建州女真就是隸屬大明,如今再一次投降大明沒什麼大不了,最重要的是生存,隻有生存下去才有未來。   阿敏與洪承疇協商不久,就跪地投降,承認朱慈烺的地位,並發誓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