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何必坐看小人成大功。南方竟用外族為將,盤剝百姓,臣願提一鎮虎狼之師,將洪賊擒來,獻與陛下。” “一鎮?嫌朕給的官職不夠?” “哪能啊,陛下不是說,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嗎。” “那你也得配得上才行。你連炮兵怎麼瞄準都沒學會,怎麼指揮炮兵,怎麼指揮一鎮兵馬?去軍校訓練、學習一番,畢業了再說一鎮的事。”望著一臉便秘的李過,朱存楓笑道,“怎麼,不想學?” “陛下英明!” “不想學就別想升,朕這裡熬資歷可不夠。”朱存楓說道,“你也在軍校裡學習過,忘了門口的對聯了?”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陛下,我沒忘。我錯了!” 這副對聯很有名也很好,朱存楓直接拿來用了,一同拿來的還有許多。例如內閣門口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教育部門口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乃至民族英烈廟門口,朱存楓自己寫的“皇帝可以不姓朱,必須姓漢”。 這些都是為了在全國百姓心中塑造民族與國家概念,至於會不會有人真的想改朝換姓,朱存楓不在乎,反正他在位的時候不可能有人造反成功。 “你沒錯,升官發財是人之常情。隻要做好自己該做的,努力提升自己,將來你會如願的。” “謝陛下!” 李過確實是軍事方麵的人才,他可以敏銳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這是名將才有的天賦。隻不過他有些時候比較懶惰,不願意學習軍事科學知識,習慣使用經驗指揮軍隊。 不能說這種方式完全錯誤,隻能說上限很高,下限也很低。而朱存楓不需要,大明不需要這種波動。以大明的體量和人口,平臺的物資支持,大明軍隊隻需要保證下限,就可以橫掃整個世界,所以推行軍校,深化軍官學習是必然的(工業化後的國家都有這個訴求)。 如果李過繼續我行我素,將來的高級軍官肯定沒有他的名字,哪怕他為朱存楓打了天下。 還是那句話,對朱存楓而言,打天下隻是開始,開疆拓土、統一天下才能算初步成功。一個人擔任什麼官職,不是看他以前的功績,而是看他將來有什麼用。 完全掌控世界,穩固統治,或許就不是朱存楓能看到的了,要交給子孫後代,交給太子朱輔燊,如果他有這個能力的話。 尚誌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敦。 懷胎十月,新晉高皇後生下了嫡長子,按輩分和五行,取名為朱輔燊,滿月後就被朱存楓立為太子。 南方弘文朝廷也收到這個消息,隨著朱存楓太子出生,乾聖朝廷愈發穩固,這是弘文朝廷不希望看到的,於是金陵眾人紛紛要求洪承疇北伐。 北伐是弘文朝廷整體訴求,朱存楓就像一把劍懸在他們頭頂,不把朱存楓打掉,當前拿到的任何權利都是空中樓閣,隨時垮塌。 漢軍八旗的設立使得弘文朝廷的軍備開支大幅降低,但軍費並沒有少多少,反而更多了。這裡麵的利益糾葛,不用問都知道怎麼回事。 第一批漢軍八旗的紅利吃完了,怎麼辦?那就換一批! 怎麼換呢?戰爭!戰爭!戰爭! 戰爭不但是後方食利者的訴求,也是洪承疇的訴求,唯獨不是軍隊士兵的訴求。 洪承疇做夢也沒有想到,後金八旗的腐化速度會那麼快。 以往後金士兵一直在白山黑水與自然搏鬥,與生存搏鬥,必須兇悍,否則隻有死。到了江南,這群人才知道什麼才叫花花世界。被暖風一吹,整個人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都酥了。 什麼操練,什麼軍隊,什麼騎射,什麼旗主,紛紛拋之腦後。短短數月,後金八旗上下胖了一圈,拉弓的手生疏了,弓都拉不滿了。而後金賴以生存的戰馬,因為飼養成本高加上水土不服,許多都病死、餓垮。 江南可不是遼東,弘文朝廷更不是後金政權。後金的底色是馬匹,文明是馬匹文明,主人也是馬匹,後金政權一切為了馬匹服務。江南不同,這裡更注重人,人的利益,是典型的華夏文明,步兵文明。 步兵文明的基本訴求就是降低戰爭成本,以更低廉、更容易訓練的步兵,替換成本高昂的戰馬,且如今的弘文朝廷找到了方式方法,那就是燧發槍。 沒人是傻子,洪承疇為什麼成為弘文朝最大的權臣,吃最大份蛋糕,就是因為他手裡有後金八旗和孔有德等軍隊。近百年時間,大明朝廷早就養成了黨爭的習慣,難道洪承疇勢大就不爭了? 笑話!洪承疇勢大就更要爭,花大力氣爭,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團結更多勢力一起爭。 東林黨派人去了魏國公府,雙方達成了攻守同盟,與洪承疇,以及他身後的一群福建人(洪承疇掌權後重用福建鄉人)、外鄉人爭弘文朝廷的正統。 洪承疇意識到東林黨的動作後,不得不跟進,於是他團結鄉人,又拉攏了北方南下的人,還安撫了異地出生,在江南任職的外鄉官吏,組成洪黨。 洪承疇拉攏團體的速度足夠快,沒有給東林黨各個擊破的時間,其實也因為這些被拉攏的人沒有其他選擇,跟隨洪承疇是他們唯一最優選擇。 自此弘文朝廷分為兩黨,再度陷入黨爭之中,兩黨分別代表軍權和財權。此時洪承疇有些後悔,後悔放開軍權給江南地主。但他也明白,如果沒有放權,兩黨沒有任何團結的可能,沒了江南錢糧支持,他的軍權一樣如風中殘燭,除非帶著後金八旗繼續劫掠,那就離死不遠了。 東林黨這邊,為了徹底掌權,為了取代洪承疇,繼續深入掌控軍權就是最好的選擇。怎麼深入掌控軍權?唯有戰爭! 既有額外的利益,又有掌控軍權的可能,還能收獲名望,東林黨於後方大力推動戰爭,鼓吹北伐。 對洪承疇而言,似乎戰爭也是最好的選擇。如果被他依仗的後金八旗徹底腐化,必定會丟掉軍權,那洪黨失敗就成為必然。黨爭失敗的淒慘,洪承疇於北方見過,他可不想親身經歷一次。 戰爭是雙方共同的訴求,因利益問題,本該雙方有不同的戰爭主張,結果雙方似乎默契配合,製定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作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