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何至於此?何至於此!” “大膽!我乃上國大將,你竟敢無禮!爾等不識軍事,派許多捕魚小船擾亂軍陣,我還沒有上奏,你們倒先惡人先告狀。哼!送客!” 茫茫大海不比陸地,陸地上兵敗了你還有可能逃回來,海戰兵敗隻有全軍覆沒。這次演戲唯獨鄭家水師安全撤退,戰報鄭芝龍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洪黨和東林黨還沒有說什麼,幾個朝鮮官員倒先來興師問罪,直接被鄭芝龍趕了出去。 李倧知道這件事後當即命令使者去弘文朝廷討公道,這一次勛舊派和南人黨損失慘重,如果不能平息底下船主、地主的憤怒,很可能讓這些地主轉投少壯派。 少壯派還沒找上門來,從西人黨分裂出去的清(清流)西派率先發難。這群清西反對功勛派與南人合流,用的是抨擊功勛派與後金和談的名義。這次清西大規模出動,仿佛不死不休,以往從沒有過的事,哪怕與後金簽訂合約後也沒有這樣。 功勛派首領金瑬察覺到事情並不簡單,深挖其中,部下看到了應該留使大明的金尚憲,這位原右議政(右相)的弟弟,清西領袖,居然無詔返回國內,肯定發生了大事。 到底已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金瑬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穩定大於一切,所以他無視黨爭派人與金尚憲協商,希望他看在同為西人黨的關係上,告訴他實情。 金尚憲自然不可能上當,也不敢說出實情。作為朝鮮使團之首,此次他在京師親眼看到了朱存楓登基後大明的改變,看到了兩座銀山雕塑的建立,參加過登基大典,深刻體會大明重新蒸蒸日上。 一個恢復強盛的大明,一個恢復強盛的宗主國,對朝鮮而言有好有壞,好的是不怕有倭寇、後金為患了,壞的是必須小心侍奉,否則朝鮮朝堂震動。 而金尚憲要的就是朝堂震動,不震動自己怎麼上位,自己人怎麼上位。所以他坐視朝鮮國內兩麵下注,對新來的使者一言不發,讓其和大明起沖突。 朱存楓登基後,禮部的外國使節全部被嚴格管理,沒有允許不得外出,甚至連鴻臚寺大門都不給出。不明白其中道理的朝鮮新使團狂妄自大(主要還是利益驅使,出門才能賣朝鮮特產,才能買大明特產回國賺差價),被東廠和錦衣衛教做人,先被拉入東廠拷打,再被錦衣衛接手繼續打。 東廠和錦衣衛爭功的潛規則還沒有調整過來,本來這種涉外間諜的案子該錦衣衛管,時任東廠總督的福貴仗著是崇信王府老人,要爭功,也想彰顯他的權威,結果被朱存楓當頭棒喝。 頭天東廠抓了朝鮮使團,第二天福貴的東廠總督之位就被擼了,朝堂內的嗆行不是爭功是奪權,朱存楓絕不允許這種事發生。 陸文昭就雞賊多了,東廠搶著抓人他不管不顧,隻是將事情如實匯報給朱存楓。 東廠和錦衣衛的權力鬥爭還沒起就平息,唯獨苦了朝鮮使團,因為東廠要搶時間,上來就動了大刑,第二天還以為被解救,結果剛逃出虎穴就入狼窩,繼續被打。 承受不住,朝鮮使團的人陸續招認,說他們出國前就接到命令,讓他們去大明四處打探大明情況,方便朝鮮朝廷應對。 因為這件事,朱存楓大發雷霆,實際上是借題發揮。直接定性朝鮮不再恭順,是狡詐,是圖謀不軌。先是兩頭下注意圖影響大明內政,近期更是不得了,先派間諜假裝使者,後派軍隊企圖劫掠大明。 “陛下,臣請派使入朝鮮,斥責。” 這種痛打落水狗又露臉的事,內閣不會錯過,可惜畢自嚴和內閣的決定朱存楓不是很滿意。 “隻是斥責?內閣還需要多看、多學,以後涉外之事別急著發表意見。”朱存楓說道,“朕已發兵朝鮮,不日朝鮮國王就至。” “陛下,何至於此啊?” “夷狄畏威而不懷德,朝鮮這個屬國之首也不例外,一樣的狡詐之徒。”朱存楓拿出一堆文書,“你看看,其竟敢妄議上國朝政,誰給他的膽子!不敲打一番,他們學不乖。” 觀其朝廷,似無討賊之勢。 事無可為矣。 這些都是使團之首金尚憲對崇禎朝廷的定位,確實很有見地,不過這個行為本身大逆不道。尤其是他手下的發言,可以直接定性為大不敬。 人心危懼,大命近止。 看完這些言論,畢自嚴臉色難看,這明晃晃打了崇禎的臉,打了崇禎朝大臣的臉,打了大明的臉。 “請陛下決斷。” “責令朝鮮使團限期離境,大放厥詞的書狀官金地粹就地抓捕,公審斬首。” “臣,遵旨。” 被驅趕的金尚憲十分狼狽,但他看到了扳倒功勛派讓自己上位的可能。 朝鮮國內可不知道大明的改變,也不知道他在大明遭遇了什麼。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於是金尚憲隱瞞真相,坐視朝鮮錯過認錯的時機,坐實大明的懲罰降臨。 然而金尚憲也沒想到,大明的懲罰如此嚴厲,更沒想到朝鮮從此失控。 王滿倉率領三艘主力和一堆普通福船,還從鄭芝龍那裡借了一些,搭載海軍與一支海軍陸戰隊突然出現在漢城外海。 無視前來阻攔的朝鮮船隻,沿漢江而上,直沖朝鮮首都漢城。朝鮮承平日久,完全沒有想到會有敵人從海上突襲,甚至連城門都沒有關。 兩千陸戰隊從迎恩門殺入漢城,如入無人之境,朝鮮所謂京城守備連阻攔都不敢。海軍可沒有穿著明軍慣用鎧甲,隻有旗幟相似,沒有誤會一說。難怪朝鮮每次遭遇外敵,國王和大臣就逃離漢城,避難江華島。 這次也不例外,突聞有海寇殺入都城,諸兵不可擋,李倧帶著後宮與一眾大臣再度逃往江華島,留下金瑬組織都城防守。 還沒坐上船,半路就被等在這裡的王滿倉抓住。 “李倧,篡逆上位,朝廷寬容,賜予國王印信。爾不思報效皇恩,反助紂為虐,竟敢派兵攻打上國,罪不容赦。本將奉陛下之命,擒你回朝受審。識相的乖乖束手就擒,否則格殺勿論!” 一頓炒豆聲過後,護衛李倧的幾百朝鮮親衛全部陣亡,李倧和一眾大臣不得不跪地投降。 王滿倉沒有抓走所有人,隻是把李倧帶走,一同被帶走的還有囚禁在江華島上的李琿。 海軍行動迅捷,沒有給朝鮮任何反應時間。此事爆開,朝鮮舉國嘩然。國王被抓走,某種意義上來說,朝鮮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