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測試組的擔憂(1 / 1)

隨著倒數時間的結束,第一測試員高進在通報“推進減速,動力係統斷開”後,按下了主駕駛位停車按鈕。定速旋鈕上的數字開始減小,加速爆轟推桿自動回位。   副操作手常薰報告:“離子燃料單元消耗百分之十,關聯測試順利,艙體護盾完好,各子係統正常。”   組長韋子見依既定程序通報:“全係統停機”,然後關閉了推進係統總機開關和聯網測試係統開關。   車間環壁的磁機運轉聲減弱,球型駕駛隔離罩降了下來。   控製中心裡,蕭明綱說道:“收到,測試結束。”   測試車間內,每個人的耳朵裡都聽到了控製中心的鼓掌聲。   三名測試員互相對視了一眼,露出欣喜的表情。但這僅僅是一瞬間的驚喜,因為他們知道最後測試的成功意味著什麼,從今天起,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從換衣間走出來的常薰,換上了“忍者服”,這是一種全身包裹並自帶濾清麵罩和恒溫係統的衣服款式,可以保證一小段時間內戶外活動的安全。   常薰把衣服的拉鏈高高地拉到了下巴處,這種衣服最初由於缺少花樣設計,看著像舊電影裡的忍者,而被人們戲稱為“忍者服”。她心想要趕去會議室完成例行的測試總結後,乘坐基地高速地鐵去往西湖區接孩子。由於滿懷心事,她對迎麵而來基地同事熱烈的招呼,隻是簡單地舉手示意,並沒禮貌地拉下麵罩回應。   “常薰”,好友朱琪琪看見她,雙手沖她豎著大拇指,小跑過來挽著她的手臂一起走。朱琪琪見常薰沒有說話,問道:“聽什麼呢,我叫你呢。”   常薰用手摸一下自己的耳朵後,輕敲朱琪琪的耳廓,對方的耳朵裡立即響起了《廣陵散》中悠揚的旋律。   “我的天,這音樂一千多年了吧,基地博物館裡復製的渾天儀都沒它年紀大。”   常薰對著好友丟出一個白眼,揶揄道:“你懂什麼?鼠年壁上土,聽‘宮調’的音樂入脾,修身養性。”   朱琪琪從常薰的語氣中察覺到低沉的情緒,於是扯了扯她的手臂,問道:“關鍵測試不是成功了嗎,不高興還是咋的?”   常薰無奈地搖了搖頭,停下了腳步,雙手拉住朱琪琪,很認真看著她的眼睛,朱琪琪下意識地有些緊張。   常薰戳了一下朱琪琪的額頭:“腦子裡進月塵的小傻瓜,你就沒想過,我們計劃要去探索的那片星係,會是什麼樣子的,也有生物嗎?那裡的行星是我們未來的理想棲息地嗎?你啊,活得好粗線條,啥都不操心”。   說完,常薰揮手告別:“我要趕去總結會,明天再見吧。”   朱琪琪沖著常薰的背影喊道:“要抽簽了,你決定了嗎?”   常薰轉身停下腳步,看向朱琪琪片刻便走了回來。朱琪琪眼中噙著淚,常薰沒有說話,隻是輕輕地抱了抱她。   回廊轉角,高進碰見基地安全部兼後勤保障部部長老鄭。老鄭本名鄭如龍,五十來歲的年紀,消瘦的臉頰,映襯著高顴骨,聽說腸胃一直不好,時常自嘲自己有錢難買老來瘦。   穿著月球作訓服的鄭部長身板挺直,看著很精神。由於性格大方,肯關心下屬,深受基地同事們的喜愛,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老鄭。   老鄭分管星合組織月球聯合基地的安全防衛工作,又受令代管著生活、科研、作訓任務等等一大堆事兒的後勤保障,平時基本就沒個閑時。   高進立正並向鄭部長敬禮,老鄭微笑著讓高進把手放下,說:“剛聽說你們今天的測試任務進展很順利。”   高進敬禮回答:“報告部長,是的。”   “那得通知食堂加個菜”,老鄭大笑了起來。   “謝謝部長”,高進開心地又敬了個禮。   “好了,連敬三個禮,不像你平日裡的作風。”   老鄭剛回身,“老鄭”,空天醫學博士秦曉林邊喊邊小步快跑了過來。   秦博士遞給老鄭一個雞蛋型的膠囊藥盒:“您愛人吩咐的,今天又忘記揣藥了吧?我從醫療中心給你臨時調了一盒。”   “唉,小毛病,一次不吃藥又死不了,急啥呢”?老鄭接過藥盒,“還沒結賬吧?”   “都是南泥灣的鄰居嘛,小事兒”,秦博士搪塞道。   所謂的南泥灣,其實是建在萬戶環形山裡,由交通管道連接的無數個半球型建築體之一的名字。一個半球就相當於一個小區或者一個基地功能性建築體。球體內房間都是六邊形,整個組合起來像個蜂巢。他們兩位的居所蜂格相鄰,所以認作鄰居。   老鄭看了他一眼:“又是你墊付的吧,老這樣,規矩壞了。”   秦博士擺了擺手,“我還得去一下‘泥水坑’,那邊有幾個對月塵嚴重過敏的病人需要會診,就此別過哈”。說完又一路小跑著離開了。   老鄭嘆了口氣笑道:“年輕就是好啊”,說罷轉身看了看一臉茫然的高進,解釋道:“秦博士是去利物浦(Liverpool)區,後勤經常跑那邊的同事愛開玩笑,給直譯成泥水坑”,接著雙手正了正自己的帽子,又關切地拍了拍高進的肩膀說:“那裡的人和我們一樣懷舊。”   韋子見把星艦訓練常服的拉鏈拉到頸口,看著窗外。基地的照明充足,高低大小不同的半球建築鱗次櫛比,光影中隱約襯托出遠處的環形山壁。   他是最早到會議室門口等候的,望著近處集成數據中心外建築麵的標語牌——“團結一致、分秒必爭”,韋子見陷入了沉思。   跟孩子他媽冷戰快一個月了。昨日的晚餐桌上,韋子見將四川男人骨子裡自帶的廚藝充分發揮,菜做的很豐盛。   當然,月球基地規定是不能明火炒菜的。但是現在的全電炒菜鍋,整個鍋內的智能發熱元件遠非傳統廚具可比,鍋柄內隱藏的芯片和鍋邊的定向能激光加熱元件,可以跟隨菜式和廚師的動作,自動精準控溫和調節火力分布。有了智能廚具的加持,每一個天降廚神都仿佛有法器在手。   但是對於全智能烹飪的功能,韋子見卻十分排斥,他還是喜歡自己隨心情的自由發揮;更別提家庭智能機器人做出的口味永遠一致的食物了。而對於基地供應的工業成品飯菜,韋子見連正眼看一下的心情都沒有。   享受美食期間,夫妻倆沒有直接對話,兩人都心照不宣地與孩子交流著,家庭氛圍表麵看起來十分和諧。   曾明卿給孩子剝著人工鹽湖的月海鮭魚,韋子見也精心做了一份夫妻倆久違的心頭好:泡椒牛肉。   這是他專門委托基地生物中心的朋友給他培養了一些乳酸菌,才在家裡搞出了一壇泡菜。至於人工合成牛肉,雖然是從小就吃的,自己也從未嘗過真牛肉是什麼味道,但是不得不說在新鮮泡椒的加持下,與基地工作餐的成品飲食包完全不一樣。   曾明卿盯著孩子喝完湯,又催著小家夥吃完最後的米飯和青菜,就把事先切好的哈密瓜拿去了孩子的書桌前。這種瓜經過月球基地培育改良數代後,外皮已經變成了橙紅色,瓜瓤的甜度也增加了不少,隻是口感比起地球上的原始品種來說,少了些脆爽。   等她回到飯桌前時,韋子見其實早就吃完了。他隻是不想把妻子一個人留在餐桌吃飯,以免有失風度,也破壞了好不容易平和下來的家庭氣氛。   韋子見隻是安靜地坐著,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心神飄忽地看著家庭影像係統裡的地月新聞欄目,記者正在采訪一戶新移民對月球基地的感受,影像擬真使觀者如同身臨其境。   曾明卿冷不丁開口問他:“抽簽不參加行嗎?”   韋子見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曾明卿有些急迫:“基地這麼多人,優秀的飛行員也不少,你乾嘛非要自告奮勇?”   韋子見還是沉默,也許是思索該怎麼搭話。他不能跟妻子說任務不危險,因為自己的職業性質,從來沒有不危險的任務。   他也不能說要不了多久就回來了,要知道,聰明的妻子可是空間物理學的博士,向宇宙深空前進這樣的挑戰,不用多少知識儲備就能想到——距離和時間帶來的問題不是往日裡到地球出差一趟那麼簡單。   妻子見他沒有說話,怨恨地說道:“你應該知道我想說什麼?”   韋子見抬頭看了看他的妻子,鵝蛋般的臉龐,標準的中國式漂亮。   曾明卿三十四歲了,她打小就跟隨父母移民到月球基地,與韋子見相遇後早生情愫,適婚年齡一到,兩人即刻邁入婚姻的殿堂,婚後不久也帶了孩子。   可這麼多年過去了,強大的華夏基因加持下,歲月並沒有改變她的外表,她依然顯得容顏不老,皮膚細膩光潤。自從認識妻子的那一天起,韋子見就沉淪在她秀外慧中的氣質裡。   他憐惜地回答道:“我知道,基地每一個像我一樣的軍事人員,都有勇氣戰勝所有困難,打敗任何敵人。但是物理定律是無法打破的,時間是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