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在源聲之波裡,幾乎感受到了無窮的能量。 飛升過程中,祂沒有明顯感知到這股能量的衰減,或是繼續提升。它除了變成了祂的形狀外,還表現出了很強的持久性。 而這表麵上看明顯能量不守恒,不過這個問題可能還需要放在更廣的角度看,現在無法就下準確的定義。因為局部的不守恒,很可能是對於整體的觀察角度缺失導致。 祂對此有兩個推測。 第一,源聲之波在三維宇宙並非孤立,它以祂也暫時無法理解的方式,連接著其他能量源。 第二,源聲之波或許不隻是在三維宇宙,它可能是一種四維乃至更高維度的能量傾瀉。 亦或是兩者都有。 同樣與這個問題相關的, 還有夢都的能源問題。 阿努還未在這裡見到過太陽或者月亮,與當初稀城守著環月收集月光不同。 目前他還未見過夢都出現過能源短缺的問題,甚至在這個方麵堪稱奢侈。 聲音本來就是種能量的體現,而夢都人耗費了巨量的能量,在浩大的夢都打造一套幾乎隻能用於通訊聊天的第二網絡。 同樣的任何機械化的戰爭都意味著巨量的能源消耗,更何況是大地戰士這種純靠物資投送,資源碾壓的力大磚飛式戰爭方式,無疑會在能量上有更大的缺口。 另外,沒有自然星體,也就意味著沒有熱源,夢都勢必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著大量能量,維持著整個世界的體溫。 在這麼多的前提下。 夢都,這個擠滿一個世界的巨型都市圈,依然維持著幾乎非常低廉的能源價格。 並且在漫天的霓虹,光屏,飛車,等各式奢靡的民用能源花費,各種非必要的項目中,都充滿著敢於鋪張浪費的底氣。 都證明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它根本不缺能源。 或許,它也有一道源聲之波? 核心層的裡麵是什麼? 但夢都的群體夢的形式構成泡泡,與自己的意識蟻群構成的泡泡,還是有所差異。 夢都大概率是沒有神明的。 但是能分析到這,信息已經不足了。 這個問題,還得他慢慢地去探索。 ...... 阿努的意識體將手放在他自己的意識蟻群上,像是寒冷的冬天裡泡在熱氣騰騰的浴缸裡。 熱水刺激中,身體閉塞的毛孔被打開。人的感知好像也變得更加敏銳。 阿努也是這種感覺,隻是更強些。 當現在他變回人形態時,之前飛升似乎對他改變不大,但一旦接觸到自己的其他部分。 意識中更多的單元參與了進來,他發現他的思考方式也會受到影響,畢竟感知的內容呈現幾何級級上升。 現在的他重新連接了一部分意識蟻群,他也獲得了它們的感知。 至於,為什麼不是全麵的意識蟻群,自然是因為他的意識體不在源聲之波中,他現在的人格意識體無法承受過過量的信息沖擊。 即使是一部分,當阿努試圖將自己的主意識觸及到世界外的墻時。 他依然感受到了如同風暴的一樣的信息流沖擊,他的無數意識蟻群不斷地反饋著,它們觸及的墻的樣子。 這些信息的高度重復的而且的繁雜的,很明顯它們並不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信息,它們就像是考試開始前沒有準備的學生,在亂寫一通後將一張充滿了錯誤的答案的試卷,交給了閱卷老師。閱卷老師還得耐著性子看完才能在錯題海中,找到蒙對那幾題,給試卷寫上個位數的分數。但是閱卷老師又無法省掉這個流程,因為他們交的不是白卷,最後的得分也不是鴨蛋。 阿努這個閱卷老師麵對著,是自己以千萬計的意識蟻群,不斷提交的低分答卷。 原來成為神隻是第一步,要想神國體係發揮作用,阿努這個老師。除了限定自己招生的人數,還有教育每一位學生考試的技巧。 信息流的瀑布沖刷中,他除了要保存自己人格的形狀,還要不斷地從中打撈起有價值的信息,他需要上瀑布上做一個篩子。 即他需要一個自動判定的機製,幫他篩除掉無用的信息。好在他可以通過異化意識蟻群,來幫助他完成這一步,就是像是工蟻與兵蟻的分工不同。 繼續用學校來比喻神國體係,一個學校隻有一個老師是不夠的,他需要更多的老師,甚至是教務處主任。還要更多的不同的崗位,天天瞌睡的門衛,食堂的手抖阿姨,小賣部的奸詐老板,等。最後,他才能成為甩手的校長。 當然這些對他現在來說還太遠,他現在隻需要更多的老師來告訴他,學生交的都是什麼卷子,有多少及格之類最基本的信息。 這也導致他隻是為了將信息流分級,異化意識蟻群,理解信息的內容,都花了很長的時間。 意識蟻群一直更新,其中一部分的信息會傳遞到源聲之波主體,大部分的信息會隨著自體的死亡而消失。 阿努隻用了一個瞬間成神,卻需要花很漫長的時間去學習、去理解神的本質。 這裡沒有白天,也就沒有黑夜。 無明顯感知的時間流逝中,他的四個同伴也都暫時回去了。 終於。 他完成了第一步。 祂睜開了,作為神的第一眼。 ...... 這是個球形的世界。 意識蟻群沿著球的內部,形成薄薄的一層殼,殼保護世界內部。 這個球形的世界不是完美無瑕的球形,包圍世界的墻也不是沒有縫隙光滑弧麵。 相反,隱藏在遠看下的平整,恰恰是不平整的皺褶裂痕。 這些裂痕,有的隻是淺淺的溝壑,有的又大又深。 有些深的裂痕,像是把整個世界撕裂的一樣。 像是一場洪水漫灌一塊皸裂的土地,意識蟻群的本能驅動著它們,向著任何可以滲透進去的地方前進。 從第一批意識蟻群從白色核心裡走出,到阿努連接上它們,等候到它們傳回的信息。 已經過去很久了,而大多數的它們仍在路上,在深邃的世界縫隙裡,向著似乎無窮無盡的遠方前進。 阿努的意識也隨著蟻群不斷延伸。 或許下麵的結論有些武斷,因為他的感知宇宙,依然隻是意識蟻群的一塊區域內。 但是這個荒誕的結果。 是目前一係列異常現象的最合理的解釋。 ...... 墻後,是真實的宇宙。 這是他來到這個世界的一個潛意識。 阿努發現,所謂的墻。 確實不貼切。 ‘每一個球形的世界,是被一麵360度的墻所圍起來。’ 這裡麵問題是主語是世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而不是宇宙。 是以局部人的視角,試圖描述著視線後的未知全局。 如果把主語換成宇宙後。 這句話或許應該這樣說: ‘宇宙這麵墻上,有無數的氣泡一樣的世界。’ 這就更像他現在看到的情景了。 ... 意識的蟻群,沿著每一道裂縫繼續蔓延,阿努看到的視角也在隨著不斷變化。 他跳過了無數墻裡的異常聲音後,隻是專注於在腦海裡描繪一副三維的宇宙圖景。 這個宇宙內,有無數個球形的世界, 它們像是水裡的氣泡一樣,微微晃動著。 氣泡與氣泡之間,有的被裂縫相連,有的被厚厚的墻隔絕。 即使是在他關注的短短時間內,就有幾個氣泡的世界,像是被戳破氣泡一樣消失。 每個氣泡世界的消失,也會在周圍的墻裡產一股振動的波。 氣泡世界裡的空氣,會在壓縮和反彈之間變換,並順著裂痕,或者是停在原地。 直到遇上新的波動。 在幾種物質,幾種力量的平衡下,忽然又冒出來一個新的氣泡世界。 同樣的這一幕,僅僅在他看到區域裡,就不止發生了一次。 他曾經的誤解是什麼? 他曾經以為墻後才是宇宙,墻隻是一個表麵。就如同世界的那層殼一樣,墻隻是宇宙的一個殼。 這也是他來自環月世界的一個潛在意識。 但是其實這裡,墻才是這個宇宙的主體。 換種說法。 這個宇宙是實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