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看到了曙光(1 / 1)

學霸的科技星圖 豹到 3645 字 2024-03-18

【真的準備好擺脫搖籃了嗎】   【恭喜解鎖空間站搭建技術,獲得10點積分,獲得初級空間站圖紙一套】   研究製造空間站計劃審批下來之後,有著整個國家航空航天係統的支持,周然很快就將空間站的進度條堆到了100%。   當空間站製造技術的星星被點亮的瞬間,整個這片星空的星星連成一片,散發出比之前更為耀眼的星光。   而星光隨著四周的暗線,不再隻是向上,而是向著四麵八方擴散出去,直接照亮了更為廣闊的星空。   隻不過在這一片已經點亮的星空之中卻缺了一角,屬於反重力場的星星仿佛有著某種其他的斥力,將所有達到這附近的星光完全排除在外,就仿佛被人咬掉一口的蘋果一般醒目。   相比之下,另一顆未點亮的星星,仿形器,被周圍的星光照耀的明亮無比,仿佛其自身也在散發著光芒一般,幾乎完美的融入到一片光亮之中。   而在這一次被照亮的星空之中,周然終於看到那顆比周圍其他星星都要巨大的存在。   【溝通天地橋梁】   【太空電梯:34%】   但是除此之外,周然還看到了一些很神奇的星星。   【對自身的重新定義】   【基因調整技術:前置條件未達成】   【進入真理的鑰匙之一】   【引力子探測技術:1%】   【盤踞著的巨獸】   【大型深空無人采礦站:58%】   【突破能源的限製】   【聚變反應堆小型化:前置條件未達成】   【構型星空軌道】   【小型太空穿梭機:21%】   ……   這次的星空照亮的麵積比以往都要大上許多,而且出現許多相互之間明顯沒有什麼聯係的星星。   說沒什麼聯係也不太準確,而是和新出現的星星所聯機的暗線,無一例外都延伸到無盡的黑暗之中。   比如那個屬於基因調整技術的星星,其暗線穿過黑暗的空間之中,而在那個方向上延伸過去的,則是之前所看到的分支,人工冬眠技術。   也就說很可能在人工冬眠技術之後再解鎖數個星星之後,才能真正的解鎖到基因調整技術。   但是基因調整技術可以說是人類夢寐以求的一項技術,不少科幻和幻想作品之中都有相關的描寫。   周然自然也不例外,他對基因調整技術也是非常感興趣。可以說如果人類想要真正的立足於宇宙之中,這項科技必不可少。   看來之後有時間要研究一下人工冬眠了。   周然心裡想著,眼睛又看向了其他的星星。   之前在研究反重力場的時候十分向外的引力子,居然這時候已經解鎖了探測技術。   雖然僅僅隻是探測,但是無疑是從0到1的巨大進步,這是能夠激發整個人類社會基礎理論變革的一項科技,無疑是重要非凡。   而另一個未解鎖的聚變反應堆小型化技術……周然仔細看了眼,果然所差的就是之前沒有能夠達成的仿星器了。   到時候要去幫學姐一把了。   至於什麼大型采礦站小型穿梭機,在能穩定落腳於太空中之前,無疑沒什麼太大的意義。   至於太空電梯……雖然周然很想離開就投入這方麵的研究,但是現在的重中之重還是空間站的項目。   在空間站還沒有真正紮根於太空之前,哪怕是有了太空電梯的技術和圖紙,也根本沒有辦法造出來。   不過至少是看到了二階段的希望了。   看完星圖之後,周然才有空過一下腦子裡係統給予的初級空間站圖紙。   至於兌換商店?嗬,周然已經很久沒有關注過了,上次鴻鈞事件之後,就已經徹底淪為靈感藥水倉庫了。   看著看著圖紙,周然不由得皺起眉頭。   這次係統給的圖紙雖然依然是一整套技術,但是卻是一個個單獨的模塊。   核心艙……控製艙……生活艙……等等   雖然很全麵,但是和他之前以為的那種大型的站點有很大的區別。   是因為給的是初級圖紙嗎?還是因為星星的名字是‘搭建’技術呢?   亦或者是現在的科技不足以完成周然構想中空間樞紐?   不管怎麼說,就算是係統直接給出了完整的空間樞紐圖紙,周然也不會完全找這種。   這種模塊式的圖紙倒是方便了周然拆解和參考了。   之前周然所寫的防護,電力,生存,科研,通訊這幾方麵的難題,其中通訊和科研最好解決。   前者隻要通過中繼衛星就可以解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而後者的苦難不是製造,而是將需求收集分析起來,並且塞到有限的環境之中。   這兩項設計不是太過於困難,隻要把任務下發給航天院或者其他研究所分批設計就可以了。   至於電力雖然係統圖紙中的模塊裡有電力室和燃油發電室,但是明顯隻能作為小型空間站使用,而不是周然構思中的空間樞紐。   但是現在除了電力還有了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剛剛才出現的那顆聚變反應堆小型化的星星。   有了小型化技術,就可以在足夠大的空間樞紐之中使用核動力,徹底擺脫能源的限製。   而生存係統現在更有現成的技術可以參考,所要做的無非就是規模和穩定這兩方麵。   至於防護方麵,還需要等他理解透了係統圖紙之後再做打算。隻不過有了核動力的話,實在不行直接裝上電磁炮也是可以考慮的。   使用電磁炮直接將較大的類流星體擊碎,而較小的則使用復合裝甲去抗。隻不過這樣的話更厚的外殼和防護層,需要空間樞紐有足夠的體積來對抗碎片的撞擊。   其實這五點隻是製作空間站的困難,等到周然獲得了圖紙之後,才注意到一個之前被忽略的地方。   如何在遙遠的太空環境之中,使得這些單獨的模塊連接組裝成一個整體並且保持穩定的運轉,才是最為困難的。   之前周然總覺得依靠鴻鈞係統就可以進行無人操作,但是現在看來還是遠遠不夠的。   好在有了係統圖紙的參考,周然有信心解決這方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