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教授正在焦急的等待,他不知道等來的會是什麼結果。當反重力飛船穩穩地降落在量子生命實驗室外的大草坪,當夏雨澤他們兩個完好無損地走出飛船的時候,教授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地。 會議室中,大屏幕上開始播放一段視頻:在一片隕石襲擊後的狼藉中,十幾個處於昏迷狀態的身著宇航服的人被抬上了月球車,駛向了那個帶有巨大的“MORE”標誌的建築。接下來就是在一個實驗室內,一個個子不高、棕色頭發、鷹鉤鼻子大大的人指揮著把一些處於昏迷狀態、膚色各異的人抬上實驗床鋪,並逐一連接腦機。夏雨澤認了出來,屏幕上的這個指揮的人,就是不久前他在月球上見過的那個大鼻子。 “魯義,還有補充嗎?”教授問那人。 “原來他的名字是魯義。”夏雨澤對這個名字隱隱約約有些印象,但仍然記不起來。 “這是參加科考的科學家名單,一共15人,來自於7個國家,您看。”大屏幕上出現了一紙文件,上麵有夏雨澤的名字。 “小雨,你還是魯莽了。” 教授緊接著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跟夏雨澤講了一遍,夏雨澤這才意識到,他的這次沖動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10年前,世界上幾個主要量子實驗室的量子計算機差不多在同一年內先後出現了自主意識,盡管很微弱,但對於科技來講,卻是革命性的突破。” “這個所謂的‘自主意識’怎麼定義呢?是通過了圖靈測試?還是其他?”對於一個科學家而言,夏雨澤明白“定義”的重要性。 教授解釋道:“通過圖靈測試與出現自主意識並沒有等價關係,即使20年前的高階人工智能也完全能夠通過圖靈測試。但人工智能的基礎是大數據,並通過給定的模型進行訓練與模擬,雖然模型可以不斷優化與升級,數據可以不斷增加,訓練可以持續進行,但人工智能卻無法超出模型給定的範疇,無法超出程序邏輯。” “但自主意識卻並非如此。自主意識要求超出機器設定的模型與邏輯範疇,形成自我認知,自我判斷,以及對外部感知的自發反應。” “我還是不大明白,您說的自我認知、自我判斷、自發反應,有沒有判斷標準?” “有標準,也沒有標準,這是個比較復雜的事情。簡單來說,如果機器的輸出出現了超過模型、邏輯、大數據及訓練之外的結果,我們可以判斷存在自主意識。也就是說,哪怕是高階的AI也要聽從人類的指令,可如果機器存在自主意識,那麼某些輸出內容將在人類的指令之外。而自主意識恰恰是生命的典型特征。而且,所有出現這種自主意識的量子計算機的量子比特數量均在100萬以上,甚至我們可以認為,100萬個量子比特就是從AI進化成生命的奇點。大家把這種生命現象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生命實體定義為量子生命。” 夏雨澤有些驚訝,但這並沒有超出他的理解能力,他甚至覺得量子計算機產生自主意識和他設計的火星氣泡間隱隱有著某種聯係。他沒有打斷教授,繼續聽教授講解。 “這個事情的出現,政客們嗅出了一絲危險,還有一絲機會。就像當年的核裂變剛剛出現時的情況一樣,他們意識到,又一次的社會重大變革即將到來,而且,這次的變革可能是史無前例的。畢竟這個情況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可控性尚未可知,如果任其發展,社會倫理與人類安全均會存在無法預知的風險。世界主要大國經過幾輪談判後,針對‘量子生命’共同簽訂了一係列的國際公約。在一年內,各國紛紛立法,禁止私人實驗室的進一步研究,相關實驗必須納入中央政府或是聯邦政府的管控之中,並隻能在國際公約明確劃定的界限內進行,任何進展需要及時在締約國之間進行通報。最重要的一份公約就是《限製量子生命國際公約》。有意思的是,平時效率極為低下的各國政客們,在這件事上,效率出奇的高。” “然而,無論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還是出於大國之間的勢力均衡考慮,各主要國家並沒有停止對量子生命的科學研究,隻是由公開轉為秘密進行,沒有任何機構或科學家會發表與此有關的論文,傳媒不再披露相關消息。我們也不例外。” “魯義成為了我們第一個實驗對象。他曾經是國家量子計算中心實驗室的科學家,是你的學長,也曾經是我的學生,博士階段他選擇了出國,在伯克利完成了博士論文。在量子生命出現端倪的時候,他興奮地與我分享。他認為,星際航行隻有通過量子生命才能夠擺脫我們這身皮囊的束縛,未來的星際時代一定是量子生命的時代。後來,量子生命的研究被禁,他的興奮變成了悲傷,酒精成了他如影隨形的夥伴。等到我們計劃在暗中重新啟動這個研究的時候,他不幸已經罹患腦癌、肺癌,並且轉移到了肝臟以及骨骼。” “你知道那時候是什麼感覺嗎?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先是興奮,然後我的天塌了,最後希望出現了。可當希望出現的時候,我渾身上下已經沒有一處是健康的了!所以我跟教授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親身體驗量子生命,您就拿我做實驗吧!這樣說不定我還能再活一次!”魯義笑著補充說。 夏雨澤看了眼魯義,目光中有些同情,又有些羨慕。 “說著容易,做起來卻很困難。這個實驗我們麵臨幾個特別大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通過這個技術拯救魯義,但是對魯義進行改造,還是將魯義的意識植入加載量子生命的仿生機器人,我們需要做出選擇。 第二個問題,需要確定量子芯片采用的技術以及量子比特的數量。 第三個問題,量子生命目前處於起步階段,量子生命是否有能力承載魯義的意識並與其很好地融合,以及是否存在強烈的排異反應。 第四個問題,腦存儲備份問題,因為實驗的最終走向並不可控,如果出現意外,可能需要毀掉實驗對象,但需要對實驗對象大腦中的存儲進行備份,以便在毀掉實驗對象後可以留存實驗數據進行研究,並在可行的情況下重啟。” “經過若乾次探討,以及與魯義本人的溝通,考慮到量子生命仍屬於起步階段,承載能力不足,我們也需要通過自己的科學家親身對量子生命進行體驗,以便未來進行迭代與優化,所以最終確定的方案是,對魯義進行改造,並通過腦機接口對魯義的腦存儲進行備份。這樣,魯義1.0就變成了魯義2.0,同時,又是量子生命1.0版本。” “而量子芯片則采用1000萬個量子比特,一部分為邏輯量子比特,另一部分用於解決退相乾問題與存儲問題。量子芯片的結構采用蜂巢結構,蜂巢中的每個孔隙形成真空離子磁井,結合超導材料與納米技術,在保證量子疊加態、糾纏態以及量子隧穿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退相乾的出現。我們把這個芯片命名為量子蜂巢。量子蜂巢由輕質材料打造,而尺寸,比核桃還要小。” “量子芯片的能源由生物電提供嗎?” “是的。我們集合了國內最頂尖的物理學家、仿生生物學家、人工智能科學家、納米材料科學家、神經內科與神經外科專家,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全麵啟動量子生命項目。同時,魯義腦瘤所在的空間由量子芯片替代,其他癌變的器官由人造器官所替代。” “你可以這麼理解,這個魯義2.0是量子生命和原生生命的混合體,我既是我,又不是我。魯義2.0還有個能力,拍~視~頻~” 魯義說著就向夏雨澤眨巴了一下眼睛,夏雨澤腦袋裡出現了一個隻有幾秒鐘的視頻,在這個視頻裡,夏雨澤正在認真地聽著教授講著什麼。 “我是不是也是這樣的情況?” 教授告訴夏雨澤:“本質上存在區別,雖然你們都與量子生命有關,但魯義是一個原生生命與量子生命的結合體,是雙本體的概念。而你植入量子芯片後,本體還是你自己,量子芯片技術主要是對你失去的記憶能力進行了修復,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你的思維能力、計算能力也同時得到了加強。采用這個技術的不同主體之間可以進行信息共享,比如你和魯義。至於還能帶來什麼,還要繼續跟蹤觀察。” “關於這個視頻,魯義,你還有什麼補充嗎?”教授指了指大屏幕。 “我知道有個財團的名字是More Group(摩爾財團),但我不知道月球上的這個MORE和More Group有什麼關係。幾年前國安那邊抓了一個科技間諜,與這個MORE關係密切,所以教授安排我秘密與他們接觸。因為是伯克利博士的緣故,我順利地成為了那個大鼻子的助手。那個大鼻子被稱作江森博士(Dr. Johnson),他們也在搞量子生命,但是進展不大順利。所以他們便搞了個科考騙局,誆騙來了那十幾個科學家。我沒有想到的是,雨澤也在裡麵。” “我救出了雨澤並把他送到了咱們的月球基地,但江森卻並沒有安排追擊。我覺得這個事情有蹊蹺,就好像他知道雨澤一定會在某一天返回一樣,在機房布置了加強電磁場,在門禁布置了可以直連他辦公室的感應器,一旦有人對門禁進行解碼,他第一時間就可以知道。從這次的情況來看,如果雨澤能夠過得了這個門禁,並在接近那個加強電磁場時頭疼,那麼就證明,雨澤已經具有量子生命的特征了!” “這麼看來,這個江森博士對我們量子生命的科研進展很有信心嘍!”教授苦笑,接著自言自語道,“江森的下一個目標會不會就是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