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相隔10年,遊逛村莊(1 / 1)

早上起得有點早,中午陳鋒在代蓉的勸說下,去剛給他鋪好的床上睡了倆小時午覺。   陳國富就更不用說了,中午喝了點小酒,現在正在床上躺著,呼嚕聲那是相當的大。   睡了兩個小時,陳鋒就醒了。   當他穿好衣服褲子出門,一到爐子邊上,本來趴在那靠著溫打盹的啊黃,立馬抬起了狗頭,歪著腦袋看著陳鋒。   邊上大伯家的大土狗,也看向了陳鋒。   這土狗挺聰明的,一看是自家人,又趴下接著打瞌睡。   回來的時候這狗沒在家,中午才回來,還好,看見啊黃這小東西,隻是湊近聞了聞。   在陳國富的嗬斥下,好像知道了這小家夥和這個陌生人是自己人,沒有欺負這個不知道怎麼到他家來的啊黃。   “走,啊黃,出去轉轉。”   這才回來,睡醒了肯定要出去轉轉的。   啊黃一聽陳鋒叫它,也不打盹了,搖晃著尾巴就起身過來。   大土狗沒動,畢竟他們可不怎麼熟悉?   推開門,陳鋒就走了出去。   陳國富的家,是四兄弟中最大的一家了,也是年代最久遠的一家。   當年大集體結束後沒過兩年,這裡原本的茅草房,就被推掉了。   然後呢,建了一棟用石頭和木頭建的二層小樓房。   中間堂屋,最裡邊是通往二樓的木製樓梯。   堂屋兩邊分別都有一間房。   房子左邊是廚房,右邊有豬圈,房子後邊還有馬圈和雞鴨圈。   壩子上邊的二樓有條走廊,房間有三間,中大兩小。   二樓是原木做樑,在鋪上厚木板支撐著地麵。   沒辦法,那時候可沒有啥預製板。   鋼筋水泥更不可能,這些玩意可是緊俏物資,能弄到些水泥就算不錯了。   房頂是木頭框架,上麵蓋著瓦片。   就這老房子,在那時候可是非常不錯的。   也靠老爺子有本事,經常進山打獵,搞點皮貨藥材賣錢。   陳鋒走的時候,這房子外邊的墻體,還是一塊塊石頭,現在嘛,敷了一層沙,根本看不出這房子有三十多年了。   至於陳鋒家,是他父親陳國強,在結婚後分家出來建的。   當然,他父親隻是出了一部分錢,大頭是老爺子出的。   他家房子就沒有大伯那房子那麼大了,而且用的石頭也少,大多數都是木頭做的,除了廚房。   雖然都是二層,不過陳鋒家的房子,也就地基是石頭。   框架,原木,墻體木板。二樓也沒有陽臺。   一樓左邊堂屋,右邊兩間房。   堂屋後邊有樓梯,上去後一條走廊,邊上兩間比一樓的兩間大一點。   廚房和陳國富家的相反,在右邊,豬圈在左邊。   畢竟,不能把自家廚房挨著大伯加豬圈吧?嗬嗬。   本來陳鋒開始讀高中,他爸還想著把房子推了,從新建一棟磚房的,結果~   他三叔四叔家也是結婚後分家出去,由老爺子支助,建了自己的房子。   聽說前幾年推了從建了一棟,不過陳鋒還沒有過去。   “話說,你家老爺子一農民,哪裡來的那麼多錢建四棟房子?”   這就要從很久說起了。   老爺子年輕的時候,和村裡人進山打獵采藥,結果運氣好,遇到一株百年以上的野山參。   西南地區也有野生人參的,不過很少,很多地方氣溫高,不適合人參生長。   都是山民,知道這玩意珍貴,幾人合夥去市裡賣了,換了幾條小黃魚幾人分了。   接著又經過特殊年代,那小黃魚一直藏著。   老房子重建,已經把家裡的積蓄花光了。   這二兒子分家建房沒錢,老爺子才把藏了幾十年的小黃魚拿出來賣了。   那時候金價就是一克一百,一條小黃魚買了三千多點。   所以,這是為什麼老爺子這老農民,為什麼能拿出錢給三個兒子都建房的原因。   那時候建房真不要太便宜,更何況是這種木製的。   主要材料木頭和石頭都是不要錢的。   去村裡報備一下要建房,村裡同意後,自己請人去山裡采石頭伐木頭。   花錢最多就是請人乾活,請老師傅,鐵釘,夥食這些。   一棟房子也就一千左右而已。   先在村子裡逛了一圈,這一圈下來,陳鋒感覺到村子真少了太多的人氣了。   路邊,隔一段就有破敗的房子,壩子中還殘留著枯萎的乾草。   有些房子還比較堅挺,也就外麵看著很久沒住人了,到處都是蜘蛛網,窗戶破碎,大門緊閉。   有些呢,更是直接倒塌了。   有些房子的墻壁堅挺著沒有倒塌的,不過房頂也踏了。   哎,房子就是這樣,久了不住人,沒有人氣,慢慢就塌了。   也不知道是都上地理乾活去了,還是上午曬了太陽,下午在家裡爐子前烤火,更或者是還在睡?   反正陳鋒這一路下來,沒看見幾人。   人當然是有,不過陳鋒好多都不認識。   畢竟村子兩百多戶人,他也不可能每一個都認識吧?而且過了十年,記憶力有點模糊了。   五四三二一,陳鋒每組都走了看看,情況都是差不多。   馬上要從一組出去,前往村西邊時,一處遺址又讓陳鋒陷入了回憶中。   不是什麼古代建築,而是陳鋒的第一個母校,崖村小學。   整個小學,是村裡占地麵積最大的建築了。C字行建築,中間是操場,一共有著六間屋子。   一間幼兒園,一間一年級。一間二年級,一間三年級,老師辦公室,堆放一些玩具,籃球,足球的等等的雜物間。   整個小學,從建校到撤銷,最多隻到三年級。   每年開學前兩天,都有一些家長被叫去學校,然後跟著老師,去鎮裡背課本,作業本回來?   沒辦法,那時候的山路那是一個爛啊,卡車時不時的都會陷在泥濘裡開不出來。   摩托車就別說了,整個村子都沒有。   老師的數量也是感人,一個班一個,數學語文體育音樂一起教。   陳鋒也是在這讀到三年級,然後去現在班車的終點站大彎村接著讀   到隔壁村小學繼續讀書,換了學校,老師多了一個。   沒辦法,課程多了,一個老師忙不過來。   班主任女的,負責語文,生物,外加音樂課。   多個男老師,負責教數學和體育。   全校老師,加上校長,也沒有超過十個!!   中午吃的飯,是早上在家裡帶的米。   進教室前,先去食堂,不對,是火房,把米淘洗了裝上水,然後給兩毛錢,把不銹鋼飯盒放到一個巨大的蒸飯坑裡。   中午放學,飛快的沖出教室,往火房跑。   進火房第一時間,在那巨大的蒸飯坑中。從幾十上百個飯盒中,找到自己的飯盒。   然後花上三毛錢,打一份菜。   素的,別想有肉吃,肉是不可能有的。   03年初中在鎮裡,住校。   那時候,身上是第一次有這麼多錢,每周四十塊。   路費五塊,剩下三十五生活費。   早上一塊,中午兩塊,下午兩塊,晚上還要加餐又是一塊錢。   不過很多時候。下午就吃個包子,晚上在吃點,這樣節約一塊錢。   別想著存起來,那是省下來買點零食吃的。   初中最後一年,生活費漲到了五十,不過那是最後一年。   村裡這小學,在零四年就撤銷了,全村的小孩,都要到隔壁村去讀書。   每天由兩個村民,護送那些不到十歲到小蘿卜頭去學校,放學在接回來。   現在倒是不用了,學校都有校車了,會把那些所謂的留守兒童。給送到對麵山上的馬路邊。   不過現在那邊也就讀到三年級,上了年級,要麼去回村前路過的那個大村子讀書。   要麼就去鎮裡的小學讀書。   留守兒童,這個問題沒法解決。   照顧孩子和掙錢養家二選一,都是選擇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給父母。   那些帶著孩子一起出去,有時候連接孩子放學的時間都沒有,星期六星期天。就讓孩子一個人在家?   “汪汪汪,”   在啊黃的叫聲中,陳鋒走出了回憶。   左右看了看,沒人也沒其他動物,看來是他楞了太久,啊黃在提醒他。   村子太小了,這才半個來小時就走了一遍,這還是陳鋒速度不快的情況下,要是快點,都不需要這麼久。   也就是看村子東南西北十來公裡都沒有大的聚集點,不然,都不可能在村子設立行政村。   沒有繼續停留,陳鋒順著石板鋪設的村大道朝著西邊而去。   在村子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除了各家房前屋後,其他地方都沒有樹木的。   還沒走多遠,就到了水田這邊。   水田,是村裡占地麵積最大的,占據了整個村子平地一半多的地皮。   離蓄水渠還有一百多米,就有水田了。   陳鋒沒有下去,而是順著石板大道往山脈中間的山穀走去。   山穀比村子平地要高六七米,石板大道也是呈之字形上去的。   站在山穀最邊緣,水田區那是一覽無餘。   現在的水田區,和陳鋒走都時候差別太大了。   原來一塊塊水田裡,隻要收了水稻,裡麵都會灌滿水,不會長一丟丟雜草。   現在呢,除了挨著村子這一邊,還有離得近的,更遠處的水田,要麼荒著,要麼乾得沒有一點水,長了一田的雜草。   陳鋒甚至看見,有村民家的馬和牛羊在田裡放養!!   而且,水田也不像原來那樣,五米來寬一塊了。   應該是隨著村裡住戶的減少,每一家的水田量都增加了,直接一家變兩塊。   離村子房子比較近的水田,更是有一半變成了旱地,種著蔬菜!!   至於荒廢的,那不用猜,肯定是家裡人出去打工,沒人種莊稼了。   就村裡那些老人,現在有地給他們種,他們也種不了多少了。   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兩邊的山坡那就更不用說了,連平地都沒人種,山坡那更是雜草遍地,連樹都長出來了!!   應該是山裡都鳥兒帶過來的,也可能是風從山上吹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