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來小時後,陳鋒回到了村裡。 陳鋒的回來,讓啊黃一臉疑惑,歪著狗頭盯著他 這鏟屎的不是一出去最少大半天嗎?怎麼一會就回來了。 沒去管傻不拉嘰的啊黃,解下摩托車一邊捆綁的地籠,又轉身進了廚房。 沒一會,陳鋒就用塑料袋子,提著已經把全部稀釋靈液,都吸收了的青苔和大米走了出來。 剛準備用另外一隻手,拿起地籠來,然後前往小水溝和水渠那下地籠去。 不過剛一邁動腳步,陳鋒就發現不對。 腳上還穿著運動鞋呢,得換雙拖鞋或者涼鞋。 放下手裡的東西,陳鋒進屋換了一雙拖鞋出來。 本想著換涼鞋的,可惜回來時是冬天,沒買著玩意,還好家裡還有幾雙涼拖鞋。 下地籠,主要還是為了抓一根刺,這種其他地方沒見過,味道非常美味的壓村特有魚類。 所以陳鋒提著地籠,直接走向山穀一邊的小水溝處。 把最大一張地籠放地上後,帶著兩小的長條地籠,和罩子一樣的地籠,陳鋒順著小水溝,朝山洞方向而去。 三米的長條地籠,陳鋒是留著等會放稻田那邊的大水渠裡去的, 畢竟他也不確定,在這小水溝下地籠,到底能抓到多少一根刺。 放最大一個到大水渠裡,就算這上麵抓不到一根刺,也能在下麵水渠抓到其他雜魚。 這小水溝一米左右寬,因為山穀口有攔水壩的原因,水位能達到陳鋒的膝蓋。 水裡清澈見底,裡麵有不少的石頭,還有這水草之類的。 魚兒啥的也有點,不過一條條的速度非常的迅敏,往往人一靠近,一些魚兒就嗖嗖嗖的串到別的地方。 至於這山穀的小河溝裡,怎麼來的一根刺這種其他地方沒有的魚,陳鋒就不知道了。 不過,他敢保證,山洞裡的源頭,絕對不是第一次河。 因為這些年來,除了一根刺,從來沒有大魚或者一些特殊魚類出現過。 至於水裡的其他魚?嘿嘿,那全是村裡小孩們的傑作了,包括陳鋒也有一份。 一根刺陳鋒不知道怎麼來的,不過其他魚類,都是村子的小屁孩們,在其他地方抓到啥小魚,放裡麵喂養,期待某一天這些會長得非常大。 這是以前,每一代村裡小屁孩們,都會做第一件事。 現在不行了,現在誰家的小孩都是寶,根本沒機會像陳鋒他們小的時候,一群小孩在懸崖下的小河溝,快要乾枯的時候,組織起來去腹水抓魚。 往山洞方向,陳鋒走了百十來米,這距離離攔水壩有三百多米,陳鋒停了下來。 拿上一張長條地籠,陳鋒從地籠裡麵,取出兩個存放誘餌的盒子。 接著從兩個塑料袋裡,把吸收了稀釋靈液的大米和青苔,分別裝了滿滿一小盒,然後地籠裡一頭丟一個。 都不用下水,陳鋒直接站邊上,手一扔,地籠的一頭就飛了出去。 一米長的地籠,直接攔住了小水溝,而且還有剩餘的。 露出一點在外邊,陳鋒把地籠頭上的一根繩子,栓在了水邊的一株雜草上,一個地籠就安放好了。 起身撿起東西繼續走,又大概走了三百多米,陳鋒再次放下一張長條地籠。 此時離山洞口已經不足三百米了。 陳鋒又繼續向前走,直到走到山洞口外麵,這才停下。 山洞口外邊,也不知道是不是常年的流水沖刷,形成一小水潭,麵積最多五六個平方。 最後那個罩子一樣的地籠,陳鋒就準備放這裡了。 這山洞口,陳鋒一過來就感覺到有那麼一丟丟涼爽了。 等中午,外麵的太陽更大了,這裡的感覺還要更明顯。 山洞和一般的涵洞一樣,冬暖夏涼,連裡麵流出的泉水也是這樣。 小的時候,夏天陳鋒根本不敢一個人過來。 那時候小,膽子也小。 站在這山洞外邊,大量的涼氣能讓人身上起雞皮疙瘩。 特別是看山洞裡邊,越看越黑,外麵微風吹過,涼風習習,裡麵悠黑寂靜,看著山洞深處的黑暗,內心會害怕山洞裡麵,突然沖出來啥怪物僵屍之類的。 小時候一群小屁孩到這玩,總有大孩子一聲嚇,然後立馬跑。 一些年紀小,膽子也小的小屁孩,也跟著怪叫著跑離這裡,誰也不想留在最後。 那時在小孩們的心裡,想的都是裡麵有怪物從出來,那肯定都是先抓最後一個的。 安放好最後一個地籠,陳鋒也沒說好奇進山洞裡看看。 嘿嘿,說實話,這山洞陳鋒進去過不止一次兩次了。 不過都是一群孩子打著手電或者火把進去。 現在讓他一人獨自進去,陳鋒絕對還是沒那個膽量的。 一人進去,裡麵安安靜靜的,隻有滴答的水滴聲和腳步發出的聲音,外加回聲。 要是裡麵偶爾蹦出一隻山老鼠之類的,那都能嚇人一大跳。 山洞裡可不止老鼠,還有一種被當地俗稱為鹽老鼠的,也就是蝙蝠。 安放好最後一個地籠後,陳鋒在水邊涮了涮兩隻腳,這才上岸往回走。 回到放下大地籠那兒,撿起最大一個地籠,陳鋒來到稻田中間的水渠這邊。 同樣的,裝誘餌,放地籠。 隻有一個地籠,陳鋒直接選擇了大水渠中間位置放下了地籠,最後把繩子係在了岸邊。 這三米長的地籠直接就把大水渠給攔截了。 不過水渠可是有一米半深左右,地籠隻有一頭露出了一點水麵,其他都是淹沒在水下的。 也不知道是水渠裡魚多了,還是因為兩岸都是泥巴,蓄水渠裡的水沒我在真水溝的那麼清澈,不過比起外麵,這水質還是不錯的。 起身拍拍手,陳鋒又四處張望了起來。 哎! 以前大家為了一點田地,田坎是挖了又挖,除了主道,其他田坎那是挖到窄得不能再窄了。 每一條道路,每一根田坎,外加每一塊稻田,除了水稻,就看不見其他雜草了。 現在呢,這兩百多畝水田,一眼望去,到處都是雜草叢生。 光雜草還不止,起碼有一半的水田,看起來都是好幾年沒種過了。 隻有靠近村子那大幾十畝的水田裡,被村民們種著水稻。 五月底了,田裡的禾苗都長有三十多厘米高了, 現在全村說起來有一百戶人,安道理來說,這一戶種個不到三畝來點水稻,這些稻田就不至於荒廢。 不過事實確實有許多人外出打工,隻留下一些沒文化,年紀大的。 不對,沒文化的也出去了,現在到工地打工,一個月累點也有大幾千,誰還在家種地呢。 就連陳國富三兄弟,一家一年也才種兩畝來水稻,這還是因為他們年輕。 一些一戶家裡就剩下六七十的老人,難道他們還下地種個兩畝水稻? 最多在種水稻的時候,家裡年輕人回來,給種上一畝地,保證不用去外邊買糧食。 割水稻的時候在回來收割,平日老人們就下地種點菜來吃。 所以一百戶村民,兩百多口人,這才種了一百畝多點的水稻。 不過總體說來。還是因為沒公路,還有一條懸崖小道的原因。 要是有一條能供卡車通行的道路,崖村人在少,這水田,那山坡的旱地,包括山頂或者後山的林子一定的範圍,都不會那麼雜草叢生。 沒見外麵哪些村子,有村民外出打工,土地拋荒,村子直接統計一下,把挨著的地一整和,不用外出找尋,都會有老板過來承包土地種糧食啥的。 荒山山林?這照樣不會有人放過。 有老板直接一個村一個村的包,把村子範圍類的荒山和山林清理一下,種上各種不需要經常打理的藥材。 當然,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這種種植藥材隻能清理灌木叢啥的,大樹是不能砍了賣的。 不過往往都會砍伐一些樹木,畢竟隻清理灌木雜草之類的,樹太多,林子太密,會影響藥材的生長。 不過陳鋒相信,可能在過個十年八年的,到時候崖村還存在,可能鎮裡也會出錢修條公路也說不定。 畢竟今天陳鋒都看到鎮裡居然拿出錢來,要在那邊挖山修橋,讓崖村和大灣村的村民們,去鎮裡更近。 這表明這幾年鎮裡有錢了啊。 說不定哪天鎮裡哪個領導腦袋一發熱,準備給崖村修條路爺可能。 畢竟錢多了不花,那鎮裡的,屬於國家的,又不是個人的。 隻有花出去,那才會產生私人的。 修路,往往會讓一些人發財,變得更加有錢。 ~~~ 感慨了一會,陳鋒就邁步回家了,他可沒傻到原地等倆小時,然後取地籠。 讓他放水裡半天,下午在去取酒行了。 反正進了地籠的魚,那肯定是跑不出去的,才出生的魚苗除外。 中午吃了飯。還去睡了個午覺。 直到下午四點,陳鋒才提著裝了一點水的水桶,開始去收地籠了。 水桶裡麵的水,裡麵參了一些稀釋靈液的水,陳鋒想著這樣做,能不能把魚養活了。 要知道,像一根刺,白條這些魚,一離開水裡後,就算你在怎麼養,用不了一天全得死翹翹。 陳鋒就想著有靈液的加持,能不能讓抓到的一些魚,活個兩三天,這樣也新鮮不是?
第43章放地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