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我不吃雞肉(1 / 1)

今天會看許多集,所以大家都是在黃昏時分,便趕來了店裡。   一起看完了官渡之戰,大破袁紹後,才準備一邊飯吃一邊看後續的劇情。   李世民夾了塊雞肉放到李柷的碗中,微笑著說:“李柷,回去寫一篇袁紹為何失敗的觀後感給我。”   李柷一愣,想了一下看著碗裡的肉說:“太宗,我不吃雞肉。”   “哼,不吃也要寫。”   “那我還是吃吧。”   “哈哈哈!”   李柷現在的性格也開朗了起來,不再像剛來時那麼小心翼翼,眾人看了也是很欣慰。   隻有曹操和郭嘉,正在淚目。   因為大破袁紹的最後部分,就是郭嘉身死,曹操正在緬懷他的時候。   這也是郭嘉第一次聽到曹操的肺腑之言,沒有想到,自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這麼高,甚至想讓自己擔任托孤大臣。   情誼太重,雖萬死不能報矣!   想到這,二人又一起敬了李恩一杯,沒有說話,都在酒裡!   電視劇也來到了第二十四集躍馬檀溪。   劇情比較簡單,大概說的是劉備在劉表帳下效力的時期,但是被蔡氏忌憚,加上劉備酒後失言,說了些不利於蔡氏的話,導致蔡瑁想殺他。   不過,兩次都被伊籍所救。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看了二十多集三國演義,他們也知道該用什麼樣的目光去對待。   況且,這一集...假的有點過分。   李恩都差點忘了,全劇唯一的特效,就出在這一集。   畢竟,現實裡真想讓一匹馬躍檀溪,真的不太可能。   這時候,老三國的導演才想到,他們拍的不是紀錄片,而是電視劇,所以用上了特效。   曹操也對劉備揶揄笑道:“玄德,沒想到我贈予爾的馬,如此強勁,哈哈哈!”   劉備撇了曹操一眼,沒有回話,他還在思考劇中發生的事情。   雖然演的是假,但也能證明,蔡氏蔡瑁確實對他有意見,自己要小心一點。   就在眾人思索,後人寫這段的意義時,結尾出現的水鏡先生,讓他們豁然開朗。   原來,隻是為了承上啟下,讓劉備明白謀士的重要性,故而寫了這麼一出戲。   果然,第二十五集的標題就是劉備求賢。   這時,嬴政忽然出言問道:“玄德,你手下這麼多武將,就沒有想過找謀士嗎?”   他確實很疑惑,就和劇中水鏡先生說的一樣,關羽、張飛、趙雲皆是萬人敵,可惜無人善用之。   劉備朝嬴政一笑,端起酒杯說:“備於亂世中飄零,身邊謀士並不少,有...”   不等劉備繼續問,電視劇裡的水鏡先生就說道:“孫乾、簡雍、糜竺等輩,乃白麵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也。”   “…”   劉備稍微有些尷尬,默默嘆了口氣。   “備與他們三人相處已久,頗受照顧,三人各有所長,絕非碌碌之輩,隻不過...智非治世而已。”   “備也曾拜訪過賢才,但最終都是無功而返,唯一願真心輔佐的元龍,也為俗世所困擾。”   劉備不是不想找謀士,而是真沒有謀士願意跟他。   在這個時代,知識壟斷,隻有家境富足的子弟才能讀書,厲害的謀士,無一不是出自於世家,誰看的上他這位半路出家的皇叔呢,誰敢輔佐呢?   北方世家?是覺得曹操的劍不鋒利?   南方世家?是覺得孫權好欺負嗎?   他們前一步去輔佐劉備,後一腳九族就會在泉下相遇,陳登不敢跟隨劉備,不就是有這個顧慮嗎。   諸葛瑾要不是因為在東吳地位不低,換個普通人,墳頭草都三丈餘高了。   說到底,還是劉備沒有地盤的原因。   所以,當諸葛亮願意出山輔佐的時候,他才會那麼激動。   包括孫乾、糜竺二人舍棄徐州家業一路跟隨,他都是待如上賓,從未逾越,哪怕糜芳獻城投降,也沒有牽連他。   可以說,待人這一塊,劉備做的是真不錯。   聽完劉備的解釋,眾位皇帝都有些感同身受,因為他們也發現,知識壟斷對於皇權有利有弊,但是,對於他們這樣的明主來說,絕對是弊大於利。   他們不怕自己駕馭不住人才,隻怕人才太少,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開始讀書,人人如龍才好。   朱元璋忽然覺得,自己好像有點不合群了,小聲問旁邊朱標:“咱大明的人才,大多不都是平民嗎?那劉伯溫中秀才之前,家裡還是種田的呢。”   “爹,咱活在了好時候。”   朱標腦子快,立刻想到了什麼,朝李恩使了個眼色,暫停一下,然後站起身,說:   “抱歉,各位叔伯!朱標忽然想起一件事,紙是東漢年間改良推廣大範圍使用,但是,活字印刷術卻是北宋年間產出,才導致書籍無法推廣,大量人才皆出自世家的根本原因。”   李世民等皇帝立刻坐直身體,立刻來了興趣,問:“什麼是活字印刷術?”   嬴政:“什麼是紙?縑帛嗎?”   “…”   朱標也沒有停頓,立刻把造紙術以及活字印刷術都說了一遍,眾人連聲驚呼,眼睛越發明亮。   “此法可願意用積分交換?”   “不!”朱標義正言辭的抬手拒絕,但很快一轉話鋒說:“我們現在的東西,都是基於前人所發明改造,怎可要好處呢,朱標明日就將字版準備多份,贈予大家。”   他又看向嬴政,禮貌說:“還會另準備一份造紙術的流程。”   “好!”   眾人紛紛站起,端起酒敬了朱標一杯,誇贊朱元璋生了個好兒子。   朱元璋心裡別提多開心了,這是拿多少積分都換不來的開心,再看扶蘇、李柷那羨慕的眼神就知道,這件事有多難得了。   估計,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胡亥、曹丕、李承乾、趙德昭等人會時常聽他們的父親,提起一位別人家的孩子。   劉備看朱標的眼神都充滿了慈愛,希望剛出生的阿鬥,以後有他一半氣度就好了。   飲酒過後,眾人又重新把目光放在劇情上,此時的劇情已經接近現在,在場大部分人又都是三國的人,所以,他們還是非常感興趣。   隻見劉備從水鏡先生那邊離開之後,在路邊就聽到路邊一人在高聲歌唱。   “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   字幕還沒出現,劉備和諸葛亮就知道此人是誰了。   徐庶,徐元直,讓劉備第一次親身感受,謀士有多好的SSR……體驗卡。   殺呂曠呂翔,退曹仁李典,徐庶的智謀發揮的淋漓盡致,劉備和曹操交戰了多少年,第一次有了贏的感覺,怎能不讓他留戀。   孫乾、簡雍、糜竺三人雖有才智,但大多時候,還是劉備想主意,然後吩咐他們去做,而不是他們提出主意,讓劉備去決斷。   這一點就是徐庶,與他們的不同之處。   每每想到徐庶,劉備眼裡滿是懷念之色,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看了眼曹操,剛好,他也看了過來,二人對視,交鋒一會,互相又撇開了視線。   劉備知道他不會放徐庶過來,隨即嘆了口氣,轉頭的瞬間露出笑容,看向身邊的諸葛亮,還好自己請來了他。   “軍師喝酒,軍師?”   “呃,好,喝酒。”   諸葛亮稍微愣了一下,因為他發現了一個問題,於是小聲問劉備:“主公,元直兄與諸位將領的關係...很好?”   劉備思索一番,給出了肯定的答案:“確實不錯,沒聽雲長和翼德有什麼怨言。”   “哦,亮明白了。”   諸葛亮拿起酒杯,抿一了口,養金魚。   以諸葛亮的觀察力,自然發現,關張對徐庶的態度,比對他要好的不是一點點。   哪怕他兌換了邀請函給關羽,好像也沒有收到過什麼好臉色。   難道,是因為他對誰都是紅臉?   咳,或許有一點這個原因,但諸葛亮知道,是自己對人的方式和徐庶不同,他們這些將領才不服自己。   看來,以後要稍微換個語氣說話了。   徐庶:“吾有一計,非二位將軍出馬不可,望將軍切莫推辭!”   諸葛亮:“關羽、張飛!出列!”   武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吃軟不吃硬,諸葛亮以後也會懂些人情世故,比如,會寫信稱贊關羽為美髯公,會和張飛小賭一場,這些都是他對人情世故方麵的成長。   不過,徐庶的離開確實可惜。   後世傳言,若徐庶配關羽,龐統配張飛,諸葛亮配趙雲,大漢可興矣!